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合理取舍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齐先亮
【机构】 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文选式的编排,使语文学科的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涉及到教学的全部。因此,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合理取舍 高效课堂 学生发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教材的编排是文选式的。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语文知识的全部。换句话说,同一知识点,有可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课文中反复出现。教师如果墨守常规地采用传统的方法去讲解,定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定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定会使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科学地设计赏读方法,切实做到使学生对每一堂课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或品评欲,使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崭新的收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合理取舍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提出了学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基本指标,是教师备课和研究教材的重要参考。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建立在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基本任务后,依据教材和学情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和学生一道构建的。如《岳阳楼记》的教学要求是粗知课文大意,领悟课文的要旨。有的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重点讲解了“记”与“骈文”的特点而舍弃了对课文的赏读和文旨的感悟。欧阳代娜老师在讲这篇文章时,则紧扣诵读和感悟两个目标,先指导学生研读课文谈感受,找出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设疑:《岳阳楼记》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篇?本文抒情的着力点是什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欧阳老师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更是以语言文字为训练点,赏读与吟诵课文相结合,逐个突破,整堂课学生都浸润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学自悟自品的过程,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教材特点取舍
因为教材是文选式的,所以每一单元的课文题材大都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也是如此。所以说,在课堂上,前面已经讲了的内容,后面的就应少讲或不再讲,前面没有出现的对后继学习有用的应重点剖析。如我在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拟定了两个目标:选材和诵读。我和学生交流时说,新闻通讯的有关知识,教材在前面已涉及,自己好好梳理一下,鉴于巩固的目的我们做几个达标题。1、最可爱的人是谁?体现在什么地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2、试读课文,同桌交流一下学习感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朗读这篇文章?每一个事例朗读的感情基调一样吗?为什么?学习中,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文的选材上并以此为重点展开学习:书堂站战斗——对敌人的恨;马玉祥火中救儿童——对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对祖国的忠。三个事例围绕“恨——爱——忠”这一主线选定,后面的“忠”是建立在“爱”和“恨”的基础。正因如此,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塑造才更丰满更具立体感,才能够从不同侧面颂扬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才能够使本文感情抒发的更真挚,更深沉。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设计了研读和品读等,使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感悟文旨,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和感情的升华。正因为本堂课取舍得当,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并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三、依据学情实际合理取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充分解读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和知识积累的状况,从而决定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流程的选择。对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坚决舍弃,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疑难点)应重点剖析。执教《变色龙》时,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了时代背景、字词、文章结构等,但对于刻画警官奥楚蔑洛夫文句的圈点批注上则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是学生难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完成的,也正是需要重锤敲击的地方。对于主人公的“变”与“不变”,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广泛交流。一时热烈的讨论声打破了沉寂的课堂,学生在交流和思辨中渐渐懂得了奥楚蔑洛夫变得是对狗的态度,不变的则是其欺压人民和媚上的本质。这样的取舍,既优化了教学流程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总之,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面面俱到,不如抓住重点,以阅读为突破口,大胆取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新的发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2014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魏书生《魏书生教育作品集:教学工作漫谈》
关键词:合理取舍 高效课堂 学生发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教材的编排是文选式的。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语文知识的全部。换句话说,同一知识点,有可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课文中反复出现。教师如果墨守常规地采用传统的方法去讲解,定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定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定会使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科学地设计赏读方法,切实做到使学生对每一堂课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或品评欲,使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崭新的收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合理取舍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南,提出了学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基本指标,是教师备课和研究教材的重要参考。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建立在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基本任务后,依据教材和学情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和学生一道构建的。如《岳阳楼记》的教学要求是粗知课文大意,领悟课文的要旨。有的老师讲这篇课文时,重点讲解了“记”与“骈文”的特点而舍弃了对课文的赏读和文旨的感悟。欧阳代娜老师在讲这篇文章时,则紧扣诵读和感悟两个目标,先指导学生研读课文谈感受,找出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设疑:《岳阳楼记》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篇?本文抒情的着力点是什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欧阳老师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更是以语言文字为训练点,赏读与吟诵课文相结合,逐个突破,整堂课学生都浸润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学自悟自品的过程,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教材特点取舍
因为教材是文选式的,所以每一单元的课文题材大都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也是如此。所以说,在课堂上,前面已经讲了的内容,后面的就应少讲或不再讲,前面没有出现的对后继学习有用的应重点剖析。如我在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拟定了两个目标:选材和诵读。我和学生交流时说,新闻通讯的有关知识,教材在前面已涉及,自己好好梳理一下,鉴于巩固的目的我们做几个达标题。1、最可爱的人是谁?体现在什么地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2、试读课文,同桌交流一下学习感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朗读这篇文章?每一个事例朗读的感情基调一样吗?为什么?学习中,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文的选材上并以此为重点展开学习:书堂站战斗——对敌人的恨;马玉祥火中救儿童——对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对祖国的忠。三个事例围绕“恨——爱——忠”这一主线选定,后面的“忠”是建立在“爱”和“恨”的基础。正因如此,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塑造才更丰满更具立体感,才能够从不同侧面颂扬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才能够使本文感情抒发的更真挚,更深沉。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设计了研读和品读等,使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感悟文旨,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和感情的升华。正因为本堂课取舍得当,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并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三、依据学情实际合理取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充分解读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和知识积累的状况,从而决定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流程的选择。对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坚决舍弃,对学生的共性问题(疑难点)应重点剖析。执教《变色龙》时,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了时代背景、字词、文章结构等,但对于刻画警官奥楚蔑洛夫文句的圈点批注上则是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是学生难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完成的,也正是需要重锤敲击的地方。对于主人公的“变”与“不变”,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广泛交流。一时热烈的讨论声打破了沉寂的课堂,学生在交流和思辨中渐渐懂得了奥楚蔑洛夫变得是对狗的态度,不变的则是其欺压人民和媚上的本质。这样的取舍,既优化了教学流程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总之,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面面俱到,不如抓住重点,以阅读为突破口,大胆取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新的发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2014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魏书生《魏书生教育作品集:教学工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