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与方法
【作者】 赵冬梅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裕展希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近年来,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呈明显上升趋势,单亲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个案引导策略研究,有助于消除他们心头的阴影,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逐步培养其自信心的同时,戒除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个案内容
经过慎重的选择,我选择了班级里的陈某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问题学生身上所存在的比较典型的思想误区和错误的行为习惯。
表现一:
在课堂上,他很听话,但却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互动。平时,桌面上总是摊着好几本没完成的作业本,下课或者午休时间,他也不会离开他的座位,因为他知道他得完成作业。可是根本没有心思写作业。所以,作业总是无法按时上交,有时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在老师的督促下方能完成。
表现二:
爸爸和妈妈离婚后,现跟随爸爸生活,爸爸不善照顾孩子,家庭境况又不好。孩子常常心情苦闷,情绪低落。平时穿的衣服也是好久才换洗一次,给人感觉邋里邋遢。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皱皱巴巴。
表现三:
爸爸和妈妈离婚后,他感觉陷入到了黑暗中,感觉没有人爱他,没有人关心他,被人遗弃了一样,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讲话。将自己现在的家庭与原先的相比,与周围的家庭相比,难免产生孤独和自卑的情绪,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心理支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缺乏主动追求精神。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个案分析
(一)疏远老师、同学与集体,相对自我封闭,使教育难以发生效力。
如果不从自卑和冷漠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单亲子女就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疏远甚至躲避老师和同学,经常独自一人陷入苦闷之中,不关注教育要求,不关注学校班级的活动,此种状态下,教育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也难以发生效力。
(二)无心向学,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家庭的破损一下子打破了原有规律的或美好的生活格局,孩子心中充满惶恐怨恨等情绪,根本无心或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必然急剧下降。
(三)对周围人产生一种仇视心理。
这更是一种心理变态现象。由对父母家庭的怨恨情绪逐渐扩展到对周围人的敌视,包括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同学的不理解甚至嫉妒。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危害更大。
三、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经常与单亲家庭保护联系,不定期进行家访,指导和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协作配合,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文明的家庭氛围。
1.我找家长谈心,我真诚地告诉家长,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同时详细地分析了陈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平时可以多鼓励他说说学校里的事,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使他渐渐地乐于表现自己。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家长、老师常见面交流,并当着孩子的面总结做得好的地方与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共同督促孩子认真学习。
2.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书籍、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采用一帮一结对子。
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孤独的心理。
1.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
2.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
(三)举行“热爱生活”班队活动,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积极探索出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的新方法,不断研究新对策。
1.用激励唤起信心。
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绝对是个好办法。有一次,学校举行跳绳比赛,他热情高涨,积极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把他的这一成绩反复在班里进行表扬,并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及时汇报了他的这一成绩,此时,他的成就感就溢于言表。
2.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因此,我处处关心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有时我会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当孩子有病时,我也是特别重视,带他看医生,督促他按时吃药,提醒他多喝水等。教师的爱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
3.用交流剔除顽劣。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来打发时光。打游戏机,看电视,忘记了老师留的作业,也忘记了上学、回家的时间。于是,我就安排就近其要好的同学与他同来同往,每天督促。并和他共同交流打游戏机的危害,久看电视的弊病,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批评。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我还时常邀请他到办公室坐坐。他坐下后,我整整他的红领巾,摸摸他的头,问一些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我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与他进行交流,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得到了他的信任。
用心剖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难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不让他们放弃自我,成功一定在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编号:GS[2014]GHB0896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个案内容
经过慎重的选择,我选择了班级里的陈某作为研究对象。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问题学生身上所存在的比较典型的思想误区和错误的行为习惯。
表现一:
在课堂上,他很听话,但却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互动。平时,桌面上总是摊着好几本没完成的作业本,下课或者午休时间,他也不会离开他的座位,因为他知道他得完成作业。可是根本没有心思写作业。所以,作业总是无法按时上交,有时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在老师的督促下方能完成。
表现二:
爸爸和妈妈离婚后,现跟随爸爸生活,爸爸不善照顾孩子,家庭境况又不好。孩子常常心情苦闷,情绪低落。平时穿的衣服也是好久才换洗一次,给人感觉邋里邋遢。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皱皱巴巴。
表现三:
爸爸和妈妈离婚后,他感觉陷入到了黑暗中,感觉没有人爱他,没有人关心他,被人遗弃了一样,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讲话。将自己现在的家庭与原先的相比,与周围的家庭相比,难免产生孤独和自卑的情绪,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心理支撑,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缺乏主动追求精神。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个案分析
(一)疏远老师、同学与集体,相对自我封闭,使教育难以发生效力。
如果不从自卑和冷漠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单亲子女就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疏远甚至躲避老师和同学,经常独自一人陷入苦闷之中,不关注教育要求,不关注学校班级的活动,此种状态下,教育无法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也难以发生效力。
(二)无心向学,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家庭的破损一下子打破了原有规律的或美好的生活格局,孩子心中充满惶恐怨恨等情绪,根本无心或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必然急剧下降。
(三)对周围人产生一种仇视心理。
这更是一种心理变态现象。由对父母家庭的怨恨情绪逐渐扩展到对周围人的敌视,包括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同学的不理解甚至嫉妒。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危害更大。
三、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经常与单亲家庭保护联系,不定期进行家访,指导和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协作配合,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文明的家庭氛围。
1.我找家长谈心,我真诚地告诉家长,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同时详细地分析了陈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平时可以多鼓励他说说学校里的事,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使他渐渐地乐于表现自己。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家长、老师常见面交流,并当着孩子的面总结做得好的地方与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共同督促孩子认真学习。
2.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书籍、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采用一帮一结对子。
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孤独的心理。
1.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
2.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
(三)举行“热爱生活”班队活动,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积极探索出做好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辅导工作的新方法,不断研究新对策。
1.用激励唤起信心。
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绝对是个好办法。有一次,学校举行跳绳比赛,他热情高涨,积极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把他的这一成绩反复在班里进行表扬,并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及时汇报了他的这一成绩,此时,他的成就感就溢于言表。
2.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因此,我处处关心他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有时我会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当孩子有病时,我也是特别重视,带他看医生,督促他按时吃药,提醒他多喝水等。教师的爱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
3.用交流剔除顽劣。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来打发时光。打游戏机,看电视,忘记了老师留的作业,也忘记了上学、回家的时间。于是,我就安排就近其要好的同学与他同来同往,每天督促。并和他共同交流打游戏机的危害,久看电视的弊病,使他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批评。常提醒,多鼓励,多方启迪其作为学生、子女、祖国接班人的责任感。我还时常邀请他到办公室坐坐。他坐下后,我整整他的红领巾,摸摸他的头,问一些他最感兴趣的话题,我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与他进行交流,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得到了他的信任。
用心剖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难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不让他们放弃自我,成功一定在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编号:GS[2014]GHB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