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小学课程资源与“班班通”资源整合的思考
【作者】 张 鸿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国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内容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中国联通围绕“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推出了针对基础教育资源共享的“班班通”产品。
在甘肃省教育厅、中国联通公司与民乐县教体局的大力沟通支持下,我校于2012年全面启动了联通“班班通”工程建设,2013年秋全面完成了联通“班班通”工程建设 。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利用联通“班班通”资源提升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例如青年教师白板课堂技能大赛,为我县进一步推进“班班通”工程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联通“班班通”资源应用的优势
“班班通”的建设,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网上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2、多种形式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求知与学习欲望。联通“班班通”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将抽象的、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尤其是每堂课的拓展资源很丰富,各类素材循环帮助学生形成迁移、实践能力。
3、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班班通”为教师准备了不同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习题,为学生准备了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后反馈等资源,教师备课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参,有了更多可以参考与学习的资料,而学生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这都要求教师转变理念,“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疑问更会深入教师内心,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交流,提升教师内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班班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班班通”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本校教学中有不少课程就存在着“班班通”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
1、由于技术所限,一部分教师还是不能改变自身角色,转变教育观念,仍然坚持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思想,还有部分教师对联通“班班通”资源运用不熟练,简单的把它当成白板教学机,对于“班班通”的诸多功能利用不到位,造成了有效教学资源的浪费。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班班通”资源。教师整堂课手握遥控器,成了课件放映员、资源播放员。
3、“班班通”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正因为“班班通”资源的丰富,让老师产生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哪个都想用,那个都要用,缺乏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件的制作与学生思维脱节,学生的知识面似乎拓宽了,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却弱化了。
三、合理有效利用“班班通”资源的建议
建设“班班通”这种教育现代化装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班班通”的使用效益,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应用研究,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才能充分发挥“班班通”的重要作用。
1、结合班级生源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班班通”终端设备。在备课时,除了参考教学用书等资料外,还应该了解一下“班班通”资源,翻阅素材,查看课件,备好所需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尽量鼓励与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新课的学习当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模式。
2、注重实效,适当地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华而不实。结合“班班通”资源,做好取舍,制作出适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学校要明确规定,避免出现照搬照用的现象。“班班通”资源利用的关键与重心是注重实效。
3、抓好管理,积累资源,建立校内共享平台。每位教师都会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对“班班通”资源进行整合与修改,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努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要求教师把好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重新整理分类,通过技术处理,迅速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在校园网共享,让优质的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资源得以进一步完善。
4、加强教师培训,探索经验,提升利用率。由于教师年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也存在差异,而班班通资源的接入必然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必须加强教师培训,一为提升教师计算机水平,达到熟练运用“班班通”资源,消除畏难情趣;二要加强白板教学应用培训,通过“班班通”教育实例,见证观念转变与资源整合给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激发教师研究与应用兴趣;三是以竞赛促发展,通过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创设氛围,形成全员参与,人人研讨,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促进“班班通”资源的整合应用。
“班班通”资源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而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使用效益,真正达到联通“班班通”与小学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高效课堂,要做的文章还很多。我们必须对“班班通”资源进行进一步合理探索、拓展与整合,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深入扎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真正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只有这样,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教育改革才能得以突破,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基于“班班通”工程的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闫机超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方 威 邓德胜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868
在甘肃省教育厅、中国联通公司与民乐县教体局的大力沟通支持下,我校于2012年全面启动了联通“班班通”工程建设,2013年秋全面完成了联通“班班通”工程建设 。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利用联通“班班通”资源提升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例如青年教师白板课堂技能大赛,为我县进一步推进“班班通”工程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联通“班班通”资源应用的优势
“班班通”的建设,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网上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2、多种形式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求知与学习欲望。联通“班班通”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将抽象的、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尤其是每堂课的拓展资源很丰富,各类素材循环帮助学生形成迁移、实践能力。
3、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班班通”为教师准备了不同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习题,为学生准备了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后反馈等资源,教师备课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参,有了更多可以参考与学习的资料,而学生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这都要求教师转变理念,“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疑问更会深入教师内心,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交流,提升教师内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班班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班班通”教学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提高。不能认为:有就是好,没有就是不好;多就是好,少就是不好。当前本校教学中有不少课程就存在着“班班通”运用不当或过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起诸多弊端,有的还很严重,从根本上说不是提高了,而是减弱了教学效果。
1、由于技术所限,一部分教师还是不能改变自身角色,转变教育观念,仍然坚持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思想,还有部分教师对联通“班班通”资源运用不熟练,简单的把它当成白板教学机,对于“班班通”的诸多功能利用不到位,造成了有效教学资源的浪费。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班班通”资源。教师整堂课手握遥控器,成了课件放映员、资源播放员。
3、“班班通”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正因为“班班通”资源的丰富,让老师产生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哪个都想用,那个都要用,缺乏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件的制作与学生思维脱节,学生的知识面似乎拓宽了,但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却弱化了。
三、合理有效利用“班班通”资源的建议
建设“班班通”这种教育现代化装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班班通”的使用效益,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应用研究,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才能充分发挥“班班通”的重要作用。
1、结合班级生源实际情况,有效利用“班班通”终端设备。在备课时,除了参考教学用书等资料外,还应该了解一下“班班通”资源,翻阅素材,查看课件,备好所需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尽量鼓励与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新课的学习当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或传统教学模式。
2、注重实效,适当地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避免华而不实。结合“班班通”资源,做好取舍,制作出适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学校要明确规定,避免出现照搬照用的现象。“班班通”资源利用的关键与重心是注重实效。
3、抓好管理,积累资源,建立校内共享平台。每位教师都会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对“班班通”资源进行整合与修改,学校要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努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要求教师把好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重新整理分类,通过技术处理,迅速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在校园网共享,让优质的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资源得以进一步完善。
4、加强教师培训,探索经验,提升利用率。由于教师年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也存在差异,而班班通资源的接入必然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必须加强教师培训,一为提升教师计算机水平,达到熟练运用“班班通”资源,消除畏难情趣;二要加强白板教学应用培训,通过“班班通”教育实例,见证观念转变与资源整合给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激发教师研究与应用兴趣;三是以竞赛促发展,通过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创设氛围,形成全员参与,人人研讨,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促进“班班通”资源的整合应用。
“班班通”资源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而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使用效益,真正达到联通“班班通”与小学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高效课堂,要做的文章还很多。我们必须对“班班通”资源进行进一步合理探索、拓展与整合,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深入扎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真正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只有这样,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才能突飞猛进地提升,教育改革才能得以突破,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基于“班班通”工程的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闫机超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方 威 邓德胜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