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感恩文化的创新活动形式
【作者】 李 良 张印堂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感恩文化,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例如对于生存之“水”,生命之“绿”;一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维度,个人、组织、社会等不同主体都能从不同角度感受感恩文化彰显的魅力,例如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社区生活之利、组织培养之德。
感恩文化,有丰富的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感恩文化历史悠久、先进众多、事迹丰富,关乎的对象无所不包。大到对大自然的膜拜、敬畏而生成的祭祀之礼;社会中则有党恩、父母恩、师恩、知遇之恩、滴水之恩;当代倡导感恩文化,则表现为个人成长过程的素质培养和修炼达成,以及个人奋斗目标成功之后对社会的回馈,更是创建和谐校园、家庭和社会的最佳选择、不二之道。
当代学生,深受爆炸式信息的轰炸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回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积淀,效果特别明显,意义尤为深远。一个心怀感恩的学生,未来必然是一个有公德的公民,他们不仅应向父母、师长、向一切于己有恩之人感恩,更当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提升,把感恩情怀回馈于整个社会。
感恩文化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意味着平等与尊重、服务与回报、付出与牺牲,是植根于日常琐屑的行为和精神。校园的感恩文化建设,源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道德价值沉淀和时代发展必然,意义深刻和悠远,内容鲜活丰富,形式多彩活泼。
一、主题:整理感恩文化 清晰感恩源泉
活动1:组织全校老师和学生从典籍、文史著作中整理出有关文字文章汇编类小册子:
(1)感恩人物故事汇编;
(2)感恩语录汇编;
(3)感恩图书推荐目录及图书捐赠;
(4)感恩作文、图画汇编;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二、主题:走进感恩文化活动 塑造文明莘莘学子
活动2:每年组织两次全校大型“感恩文化周”活动,分别为:
(1)上半年以清明节为契机,设立“祭奠先贤、缅怀先烈、感恩先祖”的系列活动。
祭奠先贤:每年选择一位圣贤,确定一个主题,举行全校祭奠仪式;
缅怀先烈:以学校为单位,赴烈士陵园宣誓;
感恩先祖:以个人为单位,赴族姓先祖墓地或纪念堂拜祭;
参与对象:全校、年级、个人。
(2)下半年在期中考试后第二周举办“感恩文化汇报晚会”,表彰感恩文化创建中的十大先进老师、十大感恩学子、十大感恩家长,并进行感恩文化创建文娱汇演。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3:开展“感恩人生”特色读书活动2次。每人读一本感恩书籍,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感恩读书知识问答和演讲竞赛”。
参与对象:班级。
活动4:年级或班级开展“参与传统节日,感受文化魅力”的小型活动,明确活动主题、要求、目标,学校组织验收。
以“植树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节水日、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寓意深刻、意义重大的潜移默化感恩文化教育,塑造学生心灵,提升感恩文化张力。
参与对象:年级或班级。
三、主题:组织毕业生返校 聆听成功者声音
活动5:每年邀请一届往届毕业生返校聚会,举办参观校园、合影留念、捐赠物品、师生叙旧、畅想未来等系列活动;
参与对象: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家长代表等。
活动6:每年邀请1-2名往届毕业生中佼佼者返校演讲,讲述学习经历、分享创业之道和成功经验,现身说法引导和激励在校生奋发读书、成就人生;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7:搜集在全国各地有成就的往届生的事迹事例、报道案例,编写成长经历、事业案例、成功之道,汇编成册组织学习,并陈列在感恩室。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四、主题:感恩小行动 文明大进步
活动8:学校提出针对个体、小组和班级的感恩实践组合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要求、目标,学校组织验收和展示。
为父母(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A、每月为父母(长辈)洗一次脚;
B、每周为家庭或亲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1)小组每月为任课老师做一件事;
(2)班级每学期为学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五、主题:书写感恩 记载成长
活动9:撰写《校训》:
(1)要求全体老师、学生参与撰写《校训》活动,最后由领导定稿;
(2)要求全体学生会集体朗读和个人背诵;
(3)每周升旗仪式时,由各班推举周“感恩小君子”站主席台领读;
活动10:每学期将感恩文化创建过程中的文章、报道、作文、事迹汇编成书,各班级分发一册,并陈列于陈列室。
总之学校以“ 感恩文化创新活动”为契机,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
感恩文化,有丰富的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感恩文化历史悠久、先进众多、事迹丰富,关乎的对象无所不包。大到对大自然的膜拜、敬畏而生成的祭祀之礼;社会中则有党恩、父母恩、师恩、知遇之恩、滴水之恩;当代倡导感恩文化,则表现为个人成长过程的素质培养和修炼达成,以及个人奋斗目标成功之后对社会的回馈,更是创建和谐校园、家庭和社会的最佳选择、不二之道。
当代学生,深受爆炸式信息的轰炸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回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积淀,效果特别明显,意义尤为深远。一个心怀感恩的学生,未来必然是一个有公德的公民,他们不仅应向父母、师长、向一切于己有恩之人感恩,更当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提升,把感恩情怀回馈于整个社会。
感恩文化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意味着平等与尊重、服务与回报、付出与牺牲,是植根于日常琐屑的行为和精神。校园的感恩文化建设,源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道德价值沉淀和时代发展必然,意义深刻和悠远,内容鲜活丰富,形式多彩活泼。
一、主题:整理感恩文化 清晰感恩源泉
活动1:组织全校老师和学生从典籍、文史著作中整理出有关文字文章汇编类小册子:
(1)感恩人物故事汇编;
(2)感恩语录汇编;
(3)感恩图书推荐目录及图书捐赠;
(4)感恩作文、图画汇编;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二、主题:走进感恩文化活动 塑造文明莘莘学子
活动2:每年组织两次全校大型“感恩文化周”活动,分别为:
(1)上半年以清明节为契机,设立“祭奠先贤、缅怀先烈、感恩先祖”的系列活动。
祭奠先贤:每年选择一位圣贤,确定一个主题,举行全校祭奠仪式;
缅怀先烈:以学校为单位,赴烈士陵园宣誓;
感恩先祖:以个人为单位,赴族姓先祖墓地或纪念堂拜祭;
参与对象:全校、年级、个人。
(2)下半年在期中考试后第二周举办“感恩文化汇报晚会”,表彰感恩文化创建中的十大先进老师、十大感恩学子、十大感恩家长,并进行感恩文化创建文娱汇演。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3:开展“感恩人生”特色读书活动2次。每人读一本感恩书籍,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感恩读书知识问答和演讲竞赛”。
参与对象:班级。
活动4:年级或班级开展“参与传统节日,感受文化魅力”的小型活动,明确活动主题、要求、目标,学校组织验收。
以“植树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节水日、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寓意深刻、意义重大的潜移默化感恩文化教育,塑造学生心灵,提升感恩文化张力。
参与对象:年级或班级。
三、主题:组织毕业生返校 聆听成功者声音
活动5:每年邀请一届往届毕业生返校聚会,举办参观校园、合影留念、捐赠物品、师生叙旧、畅想未来等系列活动;
参与对象: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家长代表等。
活动6:每年邀请1-2名往届毕业生中佼佼者返校演讲,讲述学习经历、分享创业之道和成功经验,现身说法引导和激励在校生奋发读书、成就人生;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7:搜集在全国各地有成就的往届生的事迹事例、报道案例,编写成长经历、事业案例、成功之道,汇编成册组织学习,并陈列在感恩室。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四、主题:感恩小行动 文明大进步
活动8:学校提出针对个体、小组和班级的感恩实践组合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要求、目标,学校组织验收和展示。
为父母(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A、每月为父母(长辈)洗一次脚;
B、每周为家庭或亲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1)小组每月为任课老师做一件事;
(2)班级每学期为学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五、主题:书写感恩 记载成长
活动9:撰写《校训》:
(1)要求全体老师、学生参与撰写《校训》活动,最后由领导定稿;
(2)要求全体学生会集体朗读和个人背诵;
(3)每周升旗仪式时,由各班推举周“感恩小君子”站主席台领读;
活动10:每学期将感恩文化创建过程中的文章、报道、作文、事迹汇编成书,各班级分发一册,并陈列于陈列室。
总之学校以“ 感恩文化创新活动”为契机,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