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赵艳勤

【机构】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新课导入中教师注重过程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例如在学习乘法这节内容时,在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唱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 “扑通”三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扑通”四声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接着提问:如果这么一直数下去,那么你一辈子都数不完,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呢?从而导入新课。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马上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并不很难,把教材中一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一段小故事,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摆一摆的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在他们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吧。孙悟空四人历尽千辛万苦,路上经常找不到东西吃,有一天,他们经过一片森林,可一个村庄都没有,大家一个个肚子饿得咕咕叫。突然,孙悟空看见前面有一棵桃树,他动作真快,“嗖”的爬上树,先摘下1个大桃了送给师父,然后又摘了3个,他一共摘了几个桃?请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摆一摆,再请同桌互相说先摆几个,再摆几个,合起来共几个?接着,猪八戒看见了,也左手摘两个,右手摘两个,那他一共摘了几个?小朋友同桌合作边摆边说,先摆几个,再摆几个,合起来是几个?最后,是沙僧,他左手拿了2个,右手拿了3个,一共摘了几个?并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在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中学数学,整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的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直到下课仍意犹未尽。
  三、手脑并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有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能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显得有些疲倦。这时候,我让他们玩一个猜图形游戏,使大家精神大振。课前,我让学生制作一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纸卡,装在袋子里。游戏时,学生伸手去摸,摸着一个就说它是什么图形,说正确得一分,说错的不得分。两个小组为一队,开展比赛,每人摸一次,最后看谁的得分多,谁就为胜者。利用自制的图形纸卡开展游戏比赛,由于学生动手实践,脑、口、眼、手并用,学习兴趣高昂, 适应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
  四、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大润发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 享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孩子好好学习知识。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应循循善诱,多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说些鼓励的话。如“再想想,相信你能行”、“你的回答真有创意”……等,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只有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才能稳定学生的兴趣。如数学课中有一道题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求周长的题目。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上黑板写出了解法。这个解法显然不正确,但我没有立即纠正,而是询问这样考虑合理吗?该生疑惑了一下。我再进一步提问,该生这才醒悟过来,并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带头鼓起掌来,全班学生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该生不但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更感受到了教师的信任,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