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亮”点

【作者】 安潭静

【机构】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师幼互动”这个词看起来平淡、不显眼、不时髦,但它却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教育关系所在,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代表着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幼儿教育的基本取向,因此,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引导、帮助、激励和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的日常的活动中,如果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去导演去指挥游戏,或者干脆放任自流,不干预幼儿的活动,那么必然影响建立积极地师幼互动,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伙伴角色和幼儿一起玩,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我在瓜州县第一幼儿园任教几年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并总结出师幼互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定位教师角色,有利于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美工课《花儿朵朵》中,我请大家来画一朵小花,曲线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很简单,但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讲,确实有难度,于是我用实物展台来演示,把画花朵的顺序编成一个儿歌:“小彩笔,太顽皮,它去公园里到处走,走走走,跳一跳,走走走,跳一跳,咦,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公园门口。”孩子们看到我的演示,一下子兴趣高涨,拿起笔自己尝试起来,就这样,一圈又一圈,孩子们嘴里念着儿歌,手里操作着彩笔,看到自己将起点和终点连在一起形成一朵小花的时候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很开心,于是我鼓励他们在外圈再加一层,他们自己尝试、探索,小花开了一层有一层,他们互相比对,坐在小椅子上兴奋不已,这节美工课,孩子们不再因为画不出来而烦恼,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很快完成了作品放进了画袋。可见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活动目标的实现,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到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这样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在最大程度上也得到充分发展。       
     二、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增强活动的趣味,使幼儿在心理上更积极地参与游戏过程
     如我在音乐游戏活动《帽子恰恰恰》中,当帽子传递时,每个孩子戴到帽子的时候,必须做一个剪刀手并随着音乐从左向右动起来,我在示范传递的时候教给孩子念着口令“拿帽子、传帽子、看看看”,用“看看看”来代表剪刀手的动作,音乐声响起游戏开始了,孩子们一次次为传递帽子又戴上帽子的动作而表现的非常兴奋,却总有大部分幼儿忘记了“看看看”的动作,我只是一遍遍的强调要“看看看”,实际上却总是没有人“看”,本来很简单的环节却因为孩子忘记了“看”的动作而使这个传递帽子的游戏变得没有节奏可言,于是我问孩子们:”当这顶漂亮的帽子戴在你们头上的时候,你们开心吗?”幼儿:“开心。”我说:“那开心就给大家炫耀一下吧。”说着我做出了“看看看”的动作,孩子们也跟着一起模仿起来。游戏重新开始,这一次,当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做起了“看看看”的节奏,他们兴致勃勃,像发现新玩具一样开心,整个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枯燥乏味的动作重复练习瞬间变的充满趣味。
     再比如,我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用一种“开商店”的游戏来让幼儿记忆教师先前教过的知识,如说出一样物品(例如香皂)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教师刚刚教过的知识),但不许说出这件物品的名称。通常是一个幼儿被请到前面来当“顾客”,教师当“售货员”,其他幼儿在后面静坐傍观。这种游戏只要求幼儿记忆背诵,幼儿自己不用主动思考与探索;而且这种游戏只是发生在教师与单个幼儿之间的一问一答,绝大部分幼儿不会耐心坐着安静在听。对于大多数作为旁观者的幼儿来说,这种游戏是没有趣味的,他们不可能在心理上参与游戏过程。因此,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是幼儿游戏教育更科学的关键,当教师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地觉察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才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以及步骤。
     三、师幼互动模式的多样化,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中班社会活动中,我班的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因为争抢一个娃娃,而发生了矛盾。情景表演后,教师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做的对吗?谁能够帮助他们想个好办法?”幼儿A:“她们可以猜拳,谁赢了就先玩。”幼儿B:“她们做的不对,可以一个人当妈妈,一个人当姐姐一起玩。”幼儿C:“她们为什么不再找一个娃娃呢?”教师没有理睬幼儿C的问题,说道:“好,我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玩具要大家轮流来玩......”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绝大多数都是由教师发起的,带有明确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互动,幼儿作为互动行为的参与者之一,许多时候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他们被期待的首先是安静,因此,作为教师,要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 
     总之,“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蹲下身来,更多的是要蹲下心去。”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我们更多需关注的是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孩子们的大朋友,更多地、有意识地关注孩子间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当教师和孩子都置身于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体验到互相尊重、互相宽容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学着永远保有快乐、平和的心境,悉心呵护、关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用我们的耐心细心和敏锐性,多观察,多发现多鼓励多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我们瓜州县第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增砖添瓦,再造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