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教鞭永远停在空中
【作者】 魏小霞
【机构】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德顺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教鞭,是我们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曾让我们在挥舞的过程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但是,不正当使用它的话,会让我们在无意中成为有过之人。
记得一位同事曾对我说:“让抡起的教鞭永远停在空中。”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曾经在一节语文课上,有一个叫王晓明的同学,由于上课时偷偷地在下边玩橡皮,我多次看他,用眼神提示他,他都无动于衷。一时,我不由火冒三丈,几步从讲台上走到了他跟前,顺手举起讲课正用的教鞭想制止他的行为,没想到,晓明听到我的脚步声,猛抬头间教鞭碰到了他的头,头上竟然冒出了血,这时的我,吓坏了。怎么一下子就见“红”了呢?我赶紧放下了教鞭,边给孩子擦头边问他疼不疼?头上以前有没有伤?不过,孩子的话倒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他头上早就有个伤疤,这一轻碰,正好触到了那个疤,所以流血了,这时,我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真是吓坏了我,我还真以为是我手中的教鞭伤了它呢。不过,自那以后,我想了好多。要是我真的把孩子的头、眼睛哪里伤着了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我岂不成了孩子的罪人,成了教师中的叛逆。这次,真给我上了严肃的一课:手中的教鞭固然重要,但能胜过孩子的健康吗?
所以,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我彻底醒悟了。我们真的该让教鞭永远停在空中。孩子毕竟是孩子,天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如何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这需要一种艺术。当我们的眼神、语言、动作都让他们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该用用教鞭,但一定要让它停在空中。只让它吓吓孩子就够了,何必落下呢?落下了,要么伤了孩子,要么只让孩子知道不就那么回事罢了。
曾听一位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次她早上检查作业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这时她气坏了,打算叫出她们好好地收拾一下。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孩子有的吓坏了,有的竟大步流星地从座位上走出来,当她想先走到一个跟前问清楚是什么原因的时候,这个孩子早已将她的小手伸了出来,头抬得高高的,好一副大将风度。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理直气壮呢?她脑子一转,噢,原来孩子是已经做好了受罚的准备,等待老师的惩罚。
她当时惊了,是不是孩子是专门不做作业而等待受罚呢?孩子那么小,但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下了这样的种子:做作业多不好!一要做得认真,二要做对,浪费了她多少时间,失去了她多少玩的机会,这多麻烦呀!不做倒还省心,只是当一回“勇士”罢了,没什么大不了。
唉,这就是教鞭下的孩子。我不由得想:当你用教鞭想惩罚孩子的时候,有的孩子早伸出了她的小手等待你的惩罚,那么坚强,那么淡定。这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落下的教鞭还有意义吗?
相反,你仅仅地抡起,足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错了,该怎么做……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效果果然不错。
李明,脑子聪明,但上课总那么好动。一会将头转前去,一会将头转后去;一会和这个说说,一会和那个笑笑,总惹得前后左右的学生不得安宁。谁想学习,这是很难的事。这让我伤透了脑筋。我曾多次用眼神示意他,但一会他就老毛病又犯了。这时,我快速走到他身边,抡一下教鞭,他可吓坏了,及时回过头,再也不敢转头了。从此以后,他上课总能专心听讲,一改往日的不良习惯。这效果多好呀,不试还真不知道呢。
张华,老是粗心,写话时只是将字凑到一块,根本不管它是什么字,它们连起来怎么读,而且还不加标点符号,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这时的我,会来到她的身边,抡一下教鞭,他会马上明白:我的这句话出问题了。他会赶快拿出橡皮,尽快擦除改正。
……
就这样,课上课下,我会一遍遍地将教鞭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在这样的反复当中,让孩子不断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时间长了,孩子学会了认字,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听课,学会了作业;学会了讲文明,学会了守纪律……,作为老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劝诫所有老师:让教鞭永远停在空中!
记得一位同事曾对我说:“让抡起的教鞭永远停在空中。”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曾经在一节语文课上,有一个叫王晓明的同学,由于上课时偷偷地在下边玩橡皮,我多次看他,用眼神提示他,他都无动于衷。一时,我不由火冒三丈,几步从讲台上走到了他跟前,顺手举起讲课正用的教鞭想制止他的行为,没想到,晓明听到我的脚步声,猛抬头间教鞭碰到了他的头,头上竟然冒出了血,这时的我,吓坏了。怎么一下子就见“红”了呢?我赶紧放下了教鞭,边给孩子擦头边问他疼不疼?头上以前有没有伤?不过,孩子的话倒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他头上早就有个伤疤,这一轻碰,正好触到了那个疤,所以流血了,这时,我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真是吓坏了我,我还真以为是我手中的教鞭伤了它呢。不过,自那以后,我想了好多。要是我真的把孩子的头、眼睛哪里伤着了我该怎么办才好呢?我岂不成了孩子的罪人,成了教师中的叛逆。这次,真给我上了严肃的一课:手中的教鞭固然重要,但能胜过孩子的健康吗?
所以,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我彻底醒悟了。我们真的该让教鞭永远停在空中。孩子毕竟是孩子,天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如何引导他们,教育他们,这需要一种艺术。当我们的眼神、语言、动作都让他们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该用用教鞭,但一定要让它停在空中。只让它吓吓孩子就够了,何必落下呢?落下了,要么伤了孩子,要么只让孩子知道不就那么回事罢了。
曾听一位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次她早上检查作业的时候,有好几个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这时她气坏了,打算叫出她们好好地收拾一下。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孩子有的吓坏了,有的竟大步流星地从座位上走出来,当她想先走到一个跟前问清楚是什么原因的时候,这个孩子早已将她的小手伸了出来,头抬得高高的,好一副大将风度。这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理直气壮呢?她脑子一转,噢,原来孩子是已经做好了受罚的准备,等待老师的惩罚。
她当时惊了,是不是孩子是专门不做作业而等待受罚呢?孩子那么小,但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下了这样的种子:做作业多不好!一要做得认真,二要做对,浪费了她多少时间,失去了她多少玩的机会,这多麻烦呀!不做倒还省心,只是当一回“勇士”罢了,没什么大不了。
唉,这就是教鞭下的孩子。我不由得想:当你用教鞭想惩罚孩子的时候,有的孩子早伸出了她的小手等待你的惩罚,那么坚强,那么淡定。这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落下的教鞭还有意义吗?
相反,你仅仅地抡起,足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错了,该怎么做……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效果果然不错。
李明,脑子聪明,但上课总那么好动。一会将头转前去,一会将头转后去;一会和这个说说,一会和那个笑笑,总惹得前后左右的学生不得安宁。谁想学习,这是很难的事。这让我伤透了脑筋。我曾多次用眼神示意他,但一会他就老毛病又犯了。这时,我快速走到他身边,抡一下教鞭,他可吓坏了,及时回过头,再也不敢转头了。从此以后,他上课总能专心听讲,一改往日的不良习惯。这效果多好呀,不试还真不知道呢。
张华,老是粗心,写话时只是将字凑到一块,根本不管它是什么字,它们连起来怎么读,而且还不加标点符号,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这时的我,会来到她的身边,抡一下教鞭,他会马上明白:我的这句话出问题了。他会赶快拿出橡皮,尽快擦除改正。
……
就这样,课上课下,我会一遍遍地将教鞭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在这样的反复当中,让孩子不断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时间长了,孩子学会了认字,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听课,学会了作业;学会了讲文明,学会了守纪律……,作为老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劝诫所有老师:让教鞭永远停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