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特殊教育中盲童舞蹈教学的几点做法
【作者】 杨友芬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盲童,一个几乎被人们忽略的群体。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气馁,依靠自己付出比常人百倍的努力终于登上了舞台,跳起了快乐的舞蹈,多少辛酸与泪水化为喜悦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不屈不挠。
关键词:盲童;特殊教育;舞蹈表演;
特殊教育,是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它包括盲童、聋童和弱智儿童。他们能否同正常人一样进行舞蹈呢?聋童和弱智儿童登台表演已屡见不鲜,而盲童的舞蹈表演却甚为少见。不久前应盲校的特邀,帮他们统筹一台节目,为的是助残日期间,进行巡回演出,听了学校老师的介绍,感觉演出内容过于单调,虽是针对盲童的缺陷而定的,但是除了说,便是唱,难免太单调了一些,一台节目需要的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样才能吸引观众。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提出了让盲童登上舞台,表演舞蹈这个令人吃惊的建议。我也知道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付出双倍的努力,盲童一定也能登上舞台,于是,我迈出了对盲童进行舞蹈教育的第一步。
盲,就是看不见,这是最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一困难,要从其它生理方面来弥补这一缺陷。我在教育中首先采取的是利用耳朵和手代替眼睛来解决舞蹈动作问题;其次是利用想象力和第六感觉解决队形的变化、舞台调度及与观众的交流问题;最后是音乐节奏与舞蹈表现于一身的综合性训练。
一、利用耳朵和手代替眼睛来学习舞蹈动作
动作是舞蹈三大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最最基础的部分。盲童,跳起来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付诸实施却是难上加难。都知道,舞蹈乃手舞之,足蹈之,即是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协调性,盲童,因为他们看不见我的示范动作,无法用眼睛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能听的见,手能摸的到,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耳朵和手来代替眼睛。我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一点点的讲给他们听,我一边说,让他们一边按照我所说的要求跟着做动作,往往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他们做起来却是非常的难。
二、利用第六感觉和想象力来解决队形的变化和舞台调度
仅仅能够跳起来,还远远达不到舞蹈的要求,因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节目,不仅仅是表现在几个动作上,队形变化和舞台调度以及与观众的交流,才是盲童最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决定了他们不能靠眼睛去看对队形的整齐与否和舞台的方位变化,更不能利用眼睛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她们往往在做动作时,眼睛无的放矢,或是向下,或是向上,有的干脆闭上。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了他们的第六感觉来弥补这个缺陷,尽量把舞蹈中的队形简单化,多采用一些距离较近的,能利用他们的呼吸和心跳去感应的队形,同时利用人的第六感觉去感知舞台方位的变化,这种方法离不开的是老师无数遍的重复,以便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印象,从而通过第六感觉来完成这些变化。
在黑暗的世界中,谈感情的交流与表情的变化,未免荒唐了些,然而,表情乃舞蹈三大要素之一,这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交流,哪来的表情,为此,我利用想象力让盲童与观众进行交流。我告诉他们,你们虽然看不见观众,但观众却能看见你们,这就需要你们想象自己能看到每一位观众,并且是在与他们交流,学生在做动作时,一边做,我一边提醒他们:知道吗?前排中间一名观众正在向你招手,向你微笑,你难道不努力去寻找他们回他们一个微笑吗?如果,不自然的笑挂在脸上,或是为了笑而笑,那么这种笑则是僵的,为了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情,我在讲每个动作时,都编成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想象做这个动作时的情景。我告诉他们:这里好像是一片花园,微风吹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你想象中最美丽的花正一步步向你走来,你高兴吗?你的感觉如何呢?这样,让他们自己先陶醉起来,这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所表现出来的才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就是我们所要的效果。
此时的盲童们跳起舞来,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眼中流露着动人的亮光,他们看不见的眼睛,不再无神,不再无的放矢,也不再出现四处乱看的现象,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正常人,根本不相信他们看不见,看过他们演出的观众都兴奋的说:盲童,看见了,盲童看见了。
三、音乐节奏与舞蹈表现于一身的综合性训练
节奏,是舞蹈三大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它贯穿于舞蹈的始终,主宰着舞蹈的韵律。盲童,他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的见,单纯的音乐节奏不成问题,困难的是动作与节奏的配合。没有节奏的动作难以表现舞蹈的风格,这就需要老师把前面所利用的方法综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总的感觉,让他们去体会,去想象,把美好的音乐融进舞蹈,把优美的舞姿化为音乐,利用音乐来表现舞蹈动作的同时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风格,乐贯穿于舞的始终,两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这才是完整的舞蹈。
作为一个特殊的舞蹈表演者,他们也要对音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仅表现在节奏上,而且是要深入地去理解音乐作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对音乐的讲解上更加详细的让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美艺术形象。有了合适的音乐就更能调动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并在潜意识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要选编艺术性较强和声织体较为丰富的乐曲,盲童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可以通过美妙的音乐语汇,促使舞姿更优美,抒情,富于表现力。乐舞的完美结合,不仅仅提高了他们的舞蹈表现水平,还能挖掘其潜在的能力,使他们的舞蹈在音乐声中不断提高,不断长进。
总之,在我的不断努力下终于使盲童们渐渐理解了我要表达的舞蹈意义,让他们在音乐中潜移默化逐渐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乐。盲童也能达到舞蹈的基本要求,也能解决舞蹈的三大要素。终于,盲童也登上舞台了,他们的表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多少辛酸的泪与汗,此时化为喜悦展现在众人面前,他们正努力着,准备向更高目标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洙,杨希洁,张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05) .
[2]卿素兰,刘在花.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11)
[3] 陈云英主编.残疾儿童教育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盲童;特殊教育;舞蹈表演;
特殊教育,是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它包括盲童、聋童和弱智儿童。他们能否同正常人一样进行舞蹈呢?聋童和弱智儿童登台表演已屡见不鲜,而盲童的舞蹈表演却甚为少见。不久前应盲校的特邀,帮他们统筹一台节目,为的是助残日期间,进行巡回演出,听了学校老师的介绍,感觉演出内容过于单调,虽是针对盲童的缺陷而定的,但是除了说,便是唱,难免太单调了一些,一台节目需要的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样才能吸引观众。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提出了让盲童登上舞台,表演舞蹈这个令人吃惊的建议。我也知道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付出双倍的努力,盲童一定也能登上舞台,于是,我迈出了对盲童进行舞蹈教育的第一步。
盲,就是看不见,这是最大的困难,要解决这一困难,要从其它生理方面来弥补这一缺陷。我在教育中首先采取的是利用耳朵和手代替眼睛来解决舞蹈动作问题;其次是利用想象力和第六感觉解决队形的变化、舞台调度及与观众的交流问题;最后是音乐节奏与舞蹈表现于一身的综合性训练。
一、利用耳朵和手代替眼睛来学习舞蹈动作
动作是舞蹈三大要素之一,同时也是最最基础的部分。盲童,跳起来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付诸实施却是难上加难。都知道,舞蹈乃手舞之,足蹈之,即是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协调性,盲童,因为他们看不见我的示范动作,无法用眼睛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耳朵能听的见,手能摸的到,我充分利用他们的耳朵和手来代替眼睛。我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一点点的讲给他们听,我一边说,让他们一边按照我所说的要求跟着做动作,往往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他们做起来却是非常的难。
二、利用第六感觉和想象力来解决队形的变化和舞台调度
仅仅能够跳起来,还远远达不到舞蹈的要求,因为一个成功的舞蹈节目,不仅仅是表现在几个动作上,队形变化和舞台调度以及与观众的交流,才是盲童最难以接受的。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决定了他们不能靠眼睛去看对队形的整齐与否和舞台的方位变化,更不能利用眼睛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她们往往在做动作时,眼睛无的放矢,或是向下,或是向上,有的干脆闭上。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了他们的第六感觉来弥补这个缺陷,尽量把舞蹈中的队形简单化,多采用一些距离较近的,能利用他们的呼吸和心跳去感应的队形,同时利用人的第六感觉去感知舞台方位的变化,这种方法离不开的是老师无数遍的重复,以便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印象,从而通过第六感觉来完成这些变化。
在黑暗的世界中,谈感情的交流与表情的变化,未免荒唐了些,然而,表情乃舞蹈三大要素之一,这无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没有交流,哪来的表情,为此,我利用想象力让盲童与观众进行交流。我告诉他们,你们虽然看不见观众,但观众却能看见你们,这就需要你们想象自己能看到每一位观众,并且是在与他们交流,学生在做动作时,一边做,我一边提醒他们:知道吗?前排中间一名观众正在向你招手,向你微笑,你难道不努力去寻找他们回他们一个微笑吗?如果,不自然的笑挂在脸上,或是为了笑而笑,那么这种笑则是僵的,为了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情,我在讲每个动作时,都编成一个小故事,让他们想象做这个动作时的情景。我告诉他们:这里好像是一片花园,微风吹过,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你想象中最美丽的花正一步步向你走来,你高兴吗?你的感觉如何呢?这样,让他们自己先陶醉起来,这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所表现出来的才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就是我们所要的效果。
此时的盲童们跳起舞来,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眼中流露着动人的亮光,他们看不见的眼睛,不再无神,不再无的放矢,也不再出现四处乱看的现象,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正常人,根本不相信他们看不见,看过他们演出的观众都兴奋的说:盲童,看见了,盲童看见了。
三、音乐节奏与舞蹈表现于一身的综合性训练
节奏,是舞蹈三大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它贯穿于舞蹈的始终,主宰着舞蹈的韵律。盲童,他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的见,单纯的音乐节奏不成问题,困难的是动作与节奏的配合。没有节奏的动作难以表现舞蹈的风格,这就需要老师把前面所利用的方法综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总的感觉,让他们去体会,去想象,把美好的音乐融进舞蹈,把优美的舞姿化为音乐,利用音乐来表现舞蹈动作的同时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风格,乐贯穿于舞的始终,两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这才是完整的舞蹈。
作为一个特殊的舞蹈表演者,他们也要对音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仅表现在节奏上,而且是要深入地去理解音乐作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对音乐的讲解上更加详细的让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美艺术形象。有了合适的音乐就更能调动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并在潜意识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要选编艺术性较强和声织体较为丰富的乐曲,盲童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可以通过美妙的音乐语汇,促使舞姿更优美,抒情,富于表现力。乐舞的完美结合,不仅仅提高了他们的舞蹈表现水平,还能挖掘其潜在的能力,使他们的舞蹈在音乐声中不断提高,不断长进。
总之,在我的不断努力下终于使盲童们渐渐理解了我要表达的舞蹈意义,让他们在音乐中潜移默化逐渐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乐。盲童也能达到舞蹈的基本要求,也能解决舞蹈的三大要素。终于,盲童也登上舞台了,他们的表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多少辛酸的泪与汗,此时化为喜悦展现在众人面前,他们正努力着,准备向更高目标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洙,杨希洁,张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05) .
[2]卿素兰,刘在花.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11)
[3] 陈云英主编.残疾儿童教育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