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音乐教师对课程课标研究的浅显认识

【作者】 蒋锦玲

【机构】 山东郯城县马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艺术是离灵魂之门最近的学问,作为美育学科,音乐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美无处不在,不管是在音乐课堂上还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音乐都承载着喜怒哀乐愁等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信仰;价值观;素养;育人目标
  一、学科信仰
  用艺术诠释灵魂,用音乐成就梦想。
  艺术是离灵魂之门最近的学问,作为美育学科,音乐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以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咏叹调《恨似高山愁似海》为例,喜儿那满腹的怨恨使整段唱腔悲愤激越,她所表现的绝对是她内心灵魂最深处的东西。  
  初三的音乐特长生辅导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表演者,唱得不是最好的,快板打的并不是最好的,舞蹈跳的也不是最美的,即使他们并不完美,但我身为一个音乐老师我知道这才是艺术最美的地方---我们追求完美,但我们又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
  二、学科价值观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音乐的美无处不在,不管是在音乐课堂上还是活动中,音乐都承载着喜怒哀乐愁等丰富的情感,音乐中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等不同的音乐美形式。在一首乐曲当中呢有的是旋律美、歌词美、节奏美、音乐的配器美等等。但是,如何做到在音乐教育中以情感人和以美育人呢?我还是举几个我课堂中的实例来说明一下:在初三音乐《走进室内乐》一课中,柴可夫斯基1871年创作的《如歌的行板》这个作品当中,学生通过查阅柴可夫斯基的个人资料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哼唱其中的音乐主题,我相信他们的感受是深刻的,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当时沙俄的反动统治让人窒息的那种压抑、苦闷和没有出路的想法以及痛苦心灵的表述。在第四单元的欧陆经典中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这部作品中,作者斯美塔那遭到耳聋不幸的1874年开始创作的,完成于1879年。他就通过描写此河的美丽景色及两岸的风俗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民族深厚、真挚的情感。这也正符合了我们昌乐二中271课堂中要求每一节课中都有对于育人点的挖掘是不谋而合的。
  初二年级的每人一件乐器学习以及学校内外的音乐活动都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譬如在元旦晚会中,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从一开始的扭捏放不开,经过一次次的排练、蜕变,超越自我,从眼睛里闪现光彩,找到自信,呈现出活泼向上的生命力,恰恰是我们音乐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三、学科素养
  在课标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双基”和“四个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双基: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
    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讲(1)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等);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包括歌唱、舞蹈、演奏、表演、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四能: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感受与欣赏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时间中展现。所以我们应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听赏音乐、感知、鉴别,挖掘隐藏在音乐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知识,通过表现、表达和评价再现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和三度创作,发展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四能”时,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可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
  2、分清即兴创造与创作的异同。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而创作或改编乐曲则需要经过准备孕育,在酝酿创意之后再进行的加工塑形,最终成为一部音乐作品。所以,创作需要学生的一定音乐素养,在进行创作教学时,要尽量的要求具体,降低创作难度。
  3、注意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像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四、学科育人目标
  音乐学科特有的特点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且存在与课堂的方方面面。结合课标中对课程目标的阐释,我们从三维目标入手解读
  (一)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生成智慧,终身爱乐。
  (二)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的方式体验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包括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与精神内涵(音乐的真善美),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三)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升音乐素养、音乐技能和舞台表现力。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活动中,都是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音乐素养,提高并展示音乐技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心中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