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组合作——唤醒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作者】 杨丽洁
【机构】 甘肃嘉峪关市文殊镇教委
【摘要】【关键词】
【正文】“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几年课改实践下来,我颇有感触,我主要从三个层面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将会唤醒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刚入学的孩子才6、7岁左右,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都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我先采取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①我说你听,你说我听;②用共同的学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③同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如:一人摆,一人说;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等。 ④相互当当“小老师”,这在说、摆、写等方面都能用到,有了两人合作的基础,再慢慢过渡到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合作需求。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努力抓住机会或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作用与优势,从而从内心里产生自我需要合作的意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许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独自一人测量不仅麻烦,而且存在的误差比较大,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又如我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录象,1分钟内经过校门口公路的各种车辆。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来不及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我就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誰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哪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我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为什么前面二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 。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要想成功必须分享、共享,激发学生合作需求。
三、巧用游戏,培养学生合作兴趣。
低年级学生往往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坐在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集中注意只能连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同时又增强数学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知识的可读性,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稳定,注意的程度得到保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喜好游戏这一特点,我创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游戏活动,如:打擂台、找朋友、摸一摸、猜猜看、摘果子、“提问——回答”游戏等等。这些情节有趣的游戏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玩得很开心,在玩中学,在玩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在巩固知识这一环节,我就运用了“提问-回答”游戏。首先,出示11-20各数,先让小组同学讨论,看这几个数,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哪组提的问题最多,反应最快,就获胜。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展开讨论,不仅提出了许多本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还拓展到一些课后知识。如:“1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1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几?”“11和17比谁大?”“有几个单数、有几个双数?”……这种游戏,在课堂上造成每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气氛,游戏中又穿插竞争机制,学生兴致极高。瞧那一双双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听那一声声响亮的“提问”、“回答”,看那张张充满自信的脸蛋……,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四、总结评价,提高学生合作后劲。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此时,教师要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压力、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的均衡度。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改进。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刚入学的孩子才6、7岁左右,对于为什么要进行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都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我先采取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①我说你听,你说我听;②用共同的学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③同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如:一人摆,一人说;一人提问题,一人解答等。 ④相互当当“小老师”,这在说、摆、写等方面都能用到,有了两人合作的基础,再慢慢过渡到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六人小组合作学习。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合作需求。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努力抓住机会或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作用与优势,从而从内心里产生自我需要合作的意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许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独自一人测量不仅麻烦,而且存在的误差比较大,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又如我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录象,1分钟内经过校门口公路的各种车辆。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来不及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我就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誰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哪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我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为什么前面二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 。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要想成功必须分享、共享,激发学生合作需求。
三、巧用游戏,培养学生合作兴趣。
低年级学生往往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坐在一个地方。一般情况下,集中注意只能连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同时又增强数学课教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知识的可读性,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稳定,注意的程度得到保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喜好游戏这一特点,我创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游戏活动,如:打擂台、找朋友、摸一摸、猜猜看、摘果子、“提问——回答”游戏等等。这些情节有趣的游戏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玩得很开心,在玩中学,在玩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在巩固知识这一环节,我就运用了“提问-回答”游戏。首先,出示11-20各数,先让小组同学讨论,看这几个数,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哪组提的问题最多,反应最快,就获胜。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展开讨论,不仅提出了许多本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还拓展到一些课后知识。如:“1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1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几?”“11和17比谁大?”“有几个单数、有几个双数?”……这种游戏,在课堂上造成每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气氛,游戏中又穿插竞争机制,学生兴致极高。瞧那一双双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听那一声声响亮的“提问”、“回答”,看那张张充满自信的脸蛋……,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四、总结评价,提高学生合作后劲。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此时,教师要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压力、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的均衡度。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将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