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作者】 王艳花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P31~3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百是多少,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读写;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具准备:一本100页的软面抄,一些小棒,两包糖
        学具准备:每组一盒围棋、50根小棒和10张表示一捆小棒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数学王国的几个数娃娃11~20,你能亲切地和他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吗?
        (全体学生数数,师板书: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师:你还认识比他们更大的数吗?
        (学生跃跃欲试,争着想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20更大的数。(板书:认数21—100)
        二、探究新知
        (一)估数、操作,初步感知100
        师:你知道100有多大吗?(稍停,生思考)
        师:请1号小朋友取出20个围棋子放到杯子里,其余小朋友看他数得对不对!
        (生操作)
        师:数好的请坐直一些!
        (师举起其中一个杯子)师:20个有这么多,那100个有多少呢?(稍停,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接下来请2号小朋友抓1把围棋子放进去,看一看够100吗?如果不够请继续抓一把!师:都觉得自己杯子里的围棋子是100了吗?如果认为是100,请每组的3号小朋友举起杯子。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杯子里的围棋子是不是正好100呢?
        生:数一数。
        师: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哪组小朋友估计地准!请4号小朋友一粒一粒地数杯子里的围棋子,其余的小朋友一起动口跟着数数。
        师:你们小组数出来有多少个?
        生1:100个。
        生2:100多2个。
        生3:100多3个。
        生4:67个。
        ……
        (师板书学生说的100以内的数)
        (出示一包牛奶糖)师:估一估,一包牛奶糖有多少颗?(教师说出正确得数)猜一猜,我们的数学书有几页?(打开看看验证)
        生嚷:109页!
        师:109面,两面为一张,我们的数学书大约50张纸,两本书大约共100张纸。同桌小朋友把书叠在一起,感觉一下100张纸有多厚!用手势表示一下厚度!
        (二)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
        1.数100根小棒
        (师拿出一个袋子)师:现在老师想知道100根小棒有多少,请4个小朋友一起从袋子里数出100根小棒,好吗?
        (小组合作数小棒,发现袋子里的小棒只有50根,但另外每张表示一捆小棒的图片有10张。)
        师:数小棒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棒不够了!
        生:只有50根!
        师:小棒不够100根,怎么办呢?
        生:用纸片上的小棒数。
        师:谁来告诉我怎么数?为什么可以这么数?
        生:十根小棒扎成一捆是一个十,十个十就是一百。
        师:一个十有几个一?
        生:一个十有10个一。(板书:10个一是十。)
        师:我们十个十个地一起来数一数。(师摆小棒图,生数)
        生齐: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九十、一百。
        师:九十后面不是十十吗?为什么是一百呢?
        生:十个十就是一百。
        (师板书:10个十是100。生齐读一遍、跟同桌说一遍;落实重点。)
        师:3个10是几?4个十呢?9个十呢?
        生:30、40、90!
        师: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拿出35根小棒?(稍停)开始!
        (有的小组在数零乱的35根小棒,有的小组拿出3捆加5根零乱的小棒。)
        (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四)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
        1.从35数到42。
        (1)小组内数。(同学们数得很认真,数得也不错。)
        (2)指名数。
        (3)指名其中的一小组数。(4)全班齐数。(板书:35、36、37、38、39、40)
        2.从88数到100。
        (1)小组内数
        (2)指名数(师:谁听清楚了,88后面是几?(89))
        (3)男女生对数(男生数88,女生数89,男生数90,……板书:88、8990、91、……、99、100)
        3.从56数到72
        (1)独立数
        (2)师:59的后面是几?(60)70的前面是几?(69)70的后面是几?(71)
        4.从1数到100
        (1)师:还有一些数我们没有数到,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数数完呢?从谁开始数?
        生:从1开始数。
        (2)全体学生从1数到100。(全班每个学生数的很认真,数得也很正确。)
        (3)师:你知道我写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4)师:这幅图我们就叫它“百数图”。(师板书:百数图)
        (5)齐读:“百数图”的名称。
        师:百数图里面还有好多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呢!
        三、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师:今天学了这么多的数,你能不能找一个数说一句话呢?比如说我用36说一句话,我们班有36个小朋友。
        生1:我用62,我们班有62个小朋友。
        生2:我们班有100个小朋友。(师:现在我们这个教室大约就有100个人。)
        生3:我用10,妈妈给我买了10个苹果。
        生4:妈妈买了5个梨。
        生5:妈妈给我买了100个苹果。(师:分给我们班每人一个,还有多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各数,在教学设计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教学中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让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
        1.在现实情境和自主活动中充分培养数感。
        “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情境中。比如,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100颗围棋子有多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00页的数学书有多厚,并用手势表示100页有多厚;从袋子里数出100根小棒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教师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认识100以内各数。在整个数数的过程中,教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数数的素材也是学生熟悉的围棋子、小棒、数学书、糖果。用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消除了以往那种只有小棒一种单一学具的乏味感,学生数数的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此外,设计了“小棒不够100,却要数出100根”的教学细节,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开展思维碰撞。学生通过用纸片上的十捆小棒数一百,使学生明白“十个十是一百”,这是计数的精髓。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数法后,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数数,使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为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3.关注学生亲历探究、思维展现的学习过程,尽显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学习。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围棋子、数小棒,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整个课堂教学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把小组内的4名成员进行编号,更有序地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