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

【作者】 衣巴代提·司马义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件打基础的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作为参与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从小学教育开始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是一件及具意义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朗诵童谣、学习民歌、表演民族舞蹈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小学生活的、小学生比较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小学生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小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经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用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和思想情感等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部分。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对音乐活动最喜爱。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开阔音乐视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我认为民族民间音乐很有必要渗透到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
  民族民间音乐是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音乐,除了得天独厚的、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外。小学生音乐教育体现本土文化,这样可以增进小学生热爱家乡情感、萌发小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和丰富音乐认知,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这里谈谈在小学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渗透民族民间音乐因素。
  一、民族音乐元素加入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实践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小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感受美,并且表现美。那么,再为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材在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在选择内容时从小学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课革。有利于开阔小学生音乐视野,又满足了小学生的情感需要。用民族音乐感染和熏陶小学生,广泛的培养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意识。
  二、在歌唱活动中渗透儿童民族歌曲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柯达伊曾说过,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才能得以发展。的确,歌唱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的途径。歌声是儿童的亲密伙伴。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歌曲占的比重最大。因此,为小学生选择歌唱材料是要注意到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同时,还要兼顾民族性这一特点。许多的音乐家及音乐工作者,他们为儿童收集和创作了不少的优秀音乐作品,如:《放风歌》、《月亮歌》、《牧童歌》、《唱云雀》、《盼天晴》、《喊月亮》、等这些都是以儿童生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反映儿童思想感情,体现儿童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的歌曲。第一:具有童心:指儿童的心情,孩子气。第二:具有童趣:指儿童的志趣与乐趣、情趣与意趣。儿童歌曲创作在充分表达童心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童趣,即用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审美心理,行为方式,表现儿童的志趣、乐趣、情趣、意趣。第三:具有童言:就是儿童的语言。歌词通俗易懂、美好、有趣、有意义,很适合小学生进行歌唱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对音乐情绪、内容进行体验感受和想象表现,而且对该民族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知道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快乐、起来勇敢的民族。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小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知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理解、尊重、平等的理念。
  三、儿歌、童谣引进小学整合教育活动中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把我国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民歌文化财富流失严重,抢救民歌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与文化,只有生活与文化的交融才会有真正音乐的交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许多民间的原生音乐逐步消失和淡化。
  四、了解和会演奏民族乐器、会跳民族舞蹈
  中华民族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古乐演奏中,使用了板铃、板鼓、锣、钹和节奏乐器:苏古笃、波拨等。在小学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可逐渐的把这些节奏乐器与小学常使用的木鱼、三角铁、沙球、碰铃、园舞板等配合起来,不仅体现了作品的思想,增强了小学的节奏感和声音的敏感性,更突出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
  喜欢跳舞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用舞蹈动作表现美、创造美,而且在舞蹈中还能找到一种传达情感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凭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幼儿舞蹈所具有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把民族传统歌舞的基本动作和打跳贯彻在小学生的一日活动的各个(早操、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游戏活动)环节中。可以使小学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染和熏陶,还可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总之,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需要大家都有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民族民间音乐引进小学是很有必要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小学教育中反映出来,我国小学教育也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丰富教育,改善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国情、乡情来选择文化。我认为,这种引进方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