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进行时政教育初探

【作者】 何生刚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目光”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是新课标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青少年一代要从小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更要具有远大理想与敏锐的政治目光,所以在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胆引用材料,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将最新时政引入课堂教学,分析当前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政治的敏感性与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    时政教育   方法策略   现实意义
  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思想品德教材之外,又与教材联系密切的重要学习内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的教育,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完成中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将时政教育融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呢?
  一、巧用课前五分钟
  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先在课前收集时政材料,利用课前五分钟对收集的时政材料作简要评叙。实践证明,这项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国内外形势,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心记祖国,放眼世界”的胸怀;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判别能力,培养其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自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分析时政热点的同时应加强教师的事先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整合时政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理论与现实、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让学生能够在演讲中切实提高能力,活动的开展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二、贯穿课堂全过程
  一是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时政热点加上恰到好处的设疑往往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自觉性,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比如在讲授“民族精神耀中华”这节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搜集有效信息,我特意选取“神舟”号系列飞船视频资料,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全过程的视频为导入,并提出问题: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视频的播放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对问题答案的追问又引出了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是讲授新课。时政热点与现实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时事材料,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与时俱进。正所谓“一石多鸟”!比如:在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内容时,结合当前3.15晚会聚焦“诚信”曝光的中国电信、家乐福、麦当劳、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被点名问题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有哪些?作为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做?也对当前的时事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所选时政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大众应知的,我们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时评新语、时事、滨州日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
  三是练习巩固。将相关时政资料作为背景材料,设计成习题,让学生分析,以巩固知识,了解时事。这也是将时事政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种常用途径和重要方法。比如:在教学《感受共和国的巨变》这一课的时候,可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和现在存在的问题”这一时事进行习题设计,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思维上的共鸣,激发了探究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的兴趣,让学生在分析中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国情。
  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仅仅利用课堂40分钟进行时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形式地开展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关注时政的良好习惯。
        一是举办时政专题讲座。初中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已有一定的敏感度,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通过时政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作更深入、全面的讲述。每周一次的早读课上专门拿出15分钟的时间作为“新闻播报”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收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大的一周新闻,在新闻播报时间向全班同学播报。
  二是利用黑板报,定期出版每周重要的国际国内大事,还通过同学投票,评出最有价值的一周十大新闻,展示在黑板报上。拓宽学生视野,储备时政信息。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态度,增强了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是建立“小资料库”,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收集时事的习惯,每班特意挑选五个认真负责的同学,组织他们在收集时事的同时,注意整理时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收集的时事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照区域划分,分为“国内、国际、滨州”三类;按照内容划分,分为“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科技、体育与卫生”五类。通过“小资料库”的设置,引导了学生对时事的敏锐触觉,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更能发现资料的内涵和价值。
  另外,成立时事兴趣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各种活动;订阅报刊、杂志,建立报刊阅览栏;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建立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制度编刊半月时事要闻;组织时事知识竞赛等途径和形式开展时政教育,形成一个时事政治教育的立体网络,都能取得理想的时事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润霞.如何在思品课堂上进行时政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07
  [2]武强.浅谈时政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12.10
  [3]廖小兵.如何加强思想品德课中的时政教育之我见[J].《中国教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