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谈谈政治课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问题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政治科是基本理论学科,是由一系列概念构成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而形成的知识体系。离开概念的教学,政治课也就难以为继,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概念教学,以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政治课 概念教学 策略与方法
概念是政治学科的基本细胞,是知识骨架的链接点,也是学生思维的工具。新教材有淡化概念教学的倾向,受其影响,部分教师忽视了概念教学,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教材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概念教学的生活化处理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是对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升华。从认识阶段上讲,概念属于理性认识;从其抽象程度上讲,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从其理解角度上讲,概念需要借助于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为此,教师应进行生活化处理。
政治学科是由一系列概念构成的知识体系,各个模块都有大量的概念。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祖平老师曾对新版《经济生活》的概念进行了统计:该模块共计147个概念,其中正文概念112个,辅助文概念35个。如此众多的概念,按其重要程度,可分为一般性概念、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一般性概念虽然数量较多,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而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则是政治学科中特有的概念,是构成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重要元素。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那么势必影响到他们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如果教师淡化这些概念,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科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理解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生活化处理。所谓概念教学的生活化处理是按照概念形成的相反路径回归到学生了解或者熟知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的处理方式。从思维路径上讲,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概念教学的生活化处理遵循着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路径。教师在讲解难度较大的概念时应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在教师启发、引导和帮助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概念内涵进行全方位解读。这一过程符合思维的一般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难度较大的概念。如物质概念,抽象概括程度极高,学生理解极其困难,如果教师按照教材提供的含义进行分析,那么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相反,教师通过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常识和已学的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人手,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往往能够紧跟教师的思维步伐理解物质概念,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能够领悟到概念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路径,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二、概念教学的点面结合处理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相关事物,是概念的范围。如果说内涵是“点”,那么外延就是“面”,概念就是“点”与“面”的统一。因此教师在分析概念时既要有“点”的深入,又要有“面”的扩展,“点”与“面”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从而为正确理解教材观点和原理奠定基础。
政治科的概念同样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没有引导学生将概念的外延进行全面整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许多概念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到概念的全面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分析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时不仅要将“点”与“面”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对概念外延进行整合,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知识面。为此,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深入解读概念内涵。教师在面对难度较大的概念时,不仅要进行生活化处理,而且要深入解读其涵义,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内涵。如 “依法行政”的概念。教师应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回答:其行为主体是谁?是否包括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行为主体是特定的,仅仅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这就回答了谁来依法行政。这里的“行政”是名词还是合成词?是“行”与“政”的合成词。“行”是指行使,“政”是指行政权力,“行政”的含义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能否包括其他权力?不包括其他任何权力,仅限于行政权力。这就回答了依法行政的内容。“依法”指的是什么?“依”是依据或根据,“法”是指我国现行的宪法、法律和相关法规。“依法”的含义是依据宪法、法律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这就是回答了依法行政的依据。这样的解读由教材中的陈述句转变为疑问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借助于已学知识来理解当下所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克服死记硬背的问题。
全面整合概念外延。没有外延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但不同概念的外延究其数量来讲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师在解读内涵后应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如“依法行政”,其外延主要包括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接受监督三个方面。教师在第四课内容学完之后,应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实现概念外延和知识的系统化。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运用比较法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异同点,弄清行政执法与司法执法、行政立法与立法机关立法的区别。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而且能够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整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他们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提取,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
三、概念教学的系统优化处理
概念教学同样需要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按照概念间内在的关联性,构建出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概念结构或体系,实现概念教学的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概念。研究表明,系统的知识容易掌握。日本学者左藤正夫指出:“杂乱的知识容易忘却。……只有当人们综合地、系统地、统一地把握时,对知识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并且牢固地、时间地记住它。”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强调:“注意了各因素之间有机的联系,注意了这些联系的多样化和多方面性,形成了‘结合紧密’的知识体系,所以知识能够牢固地保持在学生记忆里。”因此教师在讲授概念时应将与之相关的已学概念联系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概念和有效地理解当下所学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是知识网上的纽结和链接点,也是知识的高度浓缩。概念教学的系统优化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知识的系统化,因此概念教学是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部分政治教师受教材淡化概念倾向的影响,忽视了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犹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带而过,不仅影响到学生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影响到知识的系统化。为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概念的基础上,视其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有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为集中,且与其它概念联系较少。如意识概念,是唯物论中与物质相对应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内涵与外延较为集中,概括来讲主要包括:意识的起源、意识的发展阶段、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内容)、意识的地位和意识的能动性。为此教师应逐层分析,同时应指出意识与认识和社会意识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意识这一核心概念。
有些概念分布密集,联系密切。如果这些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没有弄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那么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应按照学生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整合相关概念,构建概念体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概念及相关知识。如《政治生活》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念密集,且容易混淆,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构建概念体系,逐层推演:
国体————————————————————
↓∣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 ↑
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
↓ ↓ ↓
关系 关系 关系
有些概念存在着内在联系,但过于分散。为此教师在模块教学结束后,应对相互关联的分散的概念进行更大范围的整合,形成模块概念体系。现以消费概念为例,整合如下:
消费结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 ↑
经济—→就业—→收入—→消 费—→生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小康社会∣
↓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生产—→分配—→交换
概念应在政治课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概念教学以促进知识的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有效做法。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概念,改进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更为简约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政治课 概念教学 策略与方法
概念是政治学科的基本细胞,是知识骨架的链接点,也是学生思维的工具。新教材有淡化概念教学的倾向,受其影响,部分教师忽视了概念教学,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教材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概念教学的生活化处理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是对认识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升华。从认识阶段上讲,概念属于理性认识;从其抽象程度上讲,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从其理解角度上讲,概念需要借助于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为此,教师应进行生活化处理。
政治学科是由一系列概念构成的知识体系,各个模块都有大量的概念。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祖平老师曾对新版《经济生活》的概念进行了统计:该模块共计147个概念,其中正文概念112个,辅助文概念35个。如此众多的概念,按其重要程度,可分为一般性概念、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一般性概念虽然数量较多,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而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则是政治学科中特有的概念,是构成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重要元素。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那么势必影响到他们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如果教师淡化这些概念,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科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
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理解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生活化处理。所谓概念教学的生活化处理是按照概念形成的相反路径回归到学生了解或者熟知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的处理方式。从思维路径上讲,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概念教学的生活化处理遵循着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路径。教师在讲解难度较大的概念时应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在教师启发、引导和帮助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概念内涵进行全方位解读。这一过程符合思维的一般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难度较大的概念。如物质概念,抽象概括程度极高,学生理解极其困难,如果教师按照教材提供的含义进行分析,那么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相反,教师通过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常识和已学的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人手,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往往能够紧跟教师的思维步伐理解物质概念,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能够领悟到概念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路径,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二、概念教学的点面结合处理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相关事物,是概念的范围。如果说内涵是“点”,那么外延就是“面”,概念就是“点”与“面”的统一。因此教师在分析概念时既要有“点”的深入,又要有“面”的扩展,“点”与“面”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从而为正确理解教材观点和原理奠定基础。
政治科的概念同样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没有引导学生将概念的外延进行全面整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许多概念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到概念的全面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分析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时不仅要将“点”与“面”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对概念外延进行整合,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知识面。为此,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深入解读概念内涵。教师在面对难度较大的概念时,不仅要进行生活化处理,而且要深入解读其涵义,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内涵。如 “依法行政”的概念。教师应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层次,并以问题的方式提出,引发学生思考和回答:其行为主体是谁?是否包括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行为主体是特定的,仅仅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这就回答了谁来依法行政。这里的“行政”是名词还是合成词?是“行”与“政”的合成词。“行”是指行使,“政”是指行政权力,“行政”的含义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能否包括其他权力?不包括其他任何权力,仅限于行政权力。这就回答了依法行政的内容。“依法”指的是什么?“依”是依据或根据,“法”是指我国现行的宪法、法律和相关法规。“依法”的含义是依据宪法、法律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这就是回答了依法行政的依据。这样的解读由教材中的陈述句转变为疑问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借助于已学知识来理解当下所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克服死记硬背的问题。
全面整合概念外延。没有外延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但不同概念的外延究其数量来讲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师在解读内涵后应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如“依法行政”,其外延主要包括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接受监督三个方面。教师在第四课内容学完之后,应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实现概念外延和知识的系统化。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运用比较法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异同点,弄清行政执法与司法执法、行政立法与立法机关立法的区别。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而且能够将教材中分散的知识整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他们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提取,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
三、概念教学的系统优化处理
概念教学同样需要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按照概念间内在的关联性,构建出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概念结构或体系,实现概念教学的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概念。研究表明,系统的知识容易掌握。日本学者左藤正夫指出:“杂乱的知识容易忘却。……只有当人们综合地、系统地、统一地把握时,对知识才会有深刻的理解,并且牢固地、时间地记住它。”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强调:“注意了各因素之间有机的联系,注意了这些联系的多样化和多方面性,形成了‘结合紧密’的知识体系,所以知识能够牢固地保持在学生记忆里。”因此教师在讲授概念时应将与之相关的已学概念联系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概念和有效地理解当下所学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概念是知识网上的纽结和链接点,也是知识的高度浓缩。概念教学的系统优化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知识的系统化,因此概念教学是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部分政治教师受教材淡化概念倾向的影响,忽视了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犹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带而过,不仅影响到学生对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影响到知识的系统化。为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和概念的基础上,视其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有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为集中,且与其它概念联系较少。如意识概念,是唯物论中与物质相对应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内涵与外延较为集中,概括来讲主要包括:意识的起源、意识的发展阶段、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内容)、意识的地位和意识的能动性。为此教师应逐层分析,同时应指出意识与认识和社会意识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意识这一核心概念。
有些概念分布密集,联系密切。如果这些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没有弄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那么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应按照学生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整合相关概念,构建概念体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概念及相关知识。如《政治生活》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念密集,且容易混淆,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构建概念体系,逐层推演:
国体————————————————————
↓∣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 ↑
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
↓ ↓ ↓
关系 关系 关系
有些概念存在着内在联系,但过于分散。为此教师在模块教学结束后,应对相互关联的分散的概念进行更大范围的整合,形成模块概念体系。现以消费概念为例,整合如下:
消费结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 ↑
经济—→就业—→收入—→消 费—→生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小康社会∣
↓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生产—→分配—→交换
概念应在政治课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概念教学以促进知识的教学,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有效做法。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概念,改进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更为简约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