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职护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作者】 陈 琳
【机构】 甘肃武威职业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方向和内涵都在拓展,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作为一名护生,学好护理专业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的使护生学好护理专业课程,提高护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从事护理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师;专业素质
自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人们认识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必须与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相匹配。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高职护理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热爱护理教育工作
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热爱护理事业,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增加对护理的喜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反之,学生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
1. 丰富的理论知识
医学知识博大精深,护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时只能死记硬背。此外,护理教师需不断地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密切关注护理学发展的新动态,这样才能教会学生最新的、科学而有用的知识,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对护士的要求。
2.娴熟的操作技术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操作性强,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还要掌握动作要领,形成合理、规范的操作习惯,最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示教操作流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对所学的操作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在操作时所犯的错误。此外,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操作非常正规,而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前提下会简化一些操作步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操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地掌握操作技巧,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临床工作。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三、 具备护理人文修养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论》[1]中有一段名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作为现代新型医疗模式下的护士更应该学习古圣先贤,更加重视护理人文修养,主要体现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绪,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利于疾病恢复;真诚地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说:“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护理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人文修养渗透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一步,可以说护理人文修养贯穿于护士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一名护理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人文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临床患者的态度。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人文修养,并在上课过程中将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语言、表情及行为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提高护理人文修养。
1.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与修养水平。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行为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如患者来院就诊时,护士需要面带微笑,主动、热情、友好地迎接,使患者感到亲切,消除陌生感。
2. 教师在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的同时,告诉学生语言修养的重要性。护士优美的语言不但能增进护患关系,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亲切的语言,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保持接受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因此护士应态度和蔼,得体地向患者介绍自己,有礼貌地称呼患者,禁忌用床号代替患者的姓名。与患者沟通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沟通的意义,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总之,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师承担着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护理人文修养渗透其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2]王伟智,《护士专业形象与交流技巧》[M]北京世纪健康发展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陈琳(1988—),女(汉族),助教,本科,在武威职业学院护理系从事基础护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师;专业素质
自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人们认识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必须与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相匹配。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高职护理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热爱护理教育工作
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热爱护理事业,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增加对护理的喜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反之,学生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
1. 丰富的理论知识
医学知识博大精深,护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时只能死记硬背。此外,护理教师需不断地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密切关注护理学发展的新动态,这样才能教会学生最新的、科学而有用的知识,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对护士的要求。
2.娴熟的操作技术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操作性强,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不仅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基本训练,还要掌握动作要领,形成合理、规范的操作习惯,最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示教操作流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对所学的操作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在操作时所犯的错误。此外,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操作非常正规,而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前提下会简化一些操作步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操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地掌握操作技巧,这样学生才能适应临床工作。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精湛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培养学生具备操作技能的教学任务。
三、 具备护理人文修养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论》[1]中有一段名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作为现代新型医疗模式下的护士更应该学习古圣先贤,更加重视护理人文修养,主要体现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绪,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利于疾病恢复;真诚地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说:“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护理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护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人文修养渗透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一步,可以说护理人文修养贯穿于护士的整个工作过程中。一名护理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人文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临床患者的态度。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护理人文修养,并在上课过程中将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语言、表情及行为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注重提高护理人文修养。
1.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与修养水平。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行为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如患者来院就诊时,护士需要面带微笑,主动、热情、友好地迎接,使患者感到亲切,消除陌生感。
2. 教师在提高自身语言修养的同时,告诉学生语言修养的重要性。护士优美的语言不但能增进护患关系,而且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亲切的语言,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保持接受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因此护士应态度和蔼,得体地向患者介绍自己,有礼貌地称呼患者,禁忌用床号代替患者的姓名。与患者沟通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沟通的意义,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总之,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师承担着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护理人文修养渗透其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2]王伟智,《护士专业形象与交流技巧》[M]北京世纪健康发展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陈琳(1988—),女(汉族),助教,本科,在武威职业学院护理系从事基础护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