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铭记“八心” 为师育人
【作者】 黎红明
【机构】 湖北巴东县一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珀金说:“教师就是打开门的鈅匙”。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光荣而艰巨。我们如何才能不妄为人师,不辱使命?为此,我国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中,对我们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的师德要求。我通过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的磨砺,深切体会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老师,要把教育部提出的师德要求具体化为“八心”(即爱心、感恩之心、专心、上进心、虚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我们只有铭记“八心”,方能为师育人。
一.爱心
罗素说:“教师必须具备爱”。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形势下,这一点更为重要。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既有普遍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它又有具体的特定内容。在当代中国,我认为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
1.爱国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爱国,才能增强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才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巨大价值,才能体会到自身工作的成就感;才能始终把握住培育学生的方向,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传递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正能量,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成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总之,这是解决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前提。爱国才能报国。只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老师,才能为培养祖国的新一代呕心沥血而无怨无悔,才能培育出对祖国生死相依、赤胆忠心的莘莘学子。
2.爱岗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本质要求。每个人要生存、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要有一个岗位,这个岗位对教师来说,就是“三尺讲台”。
“三尺讲台”值得我们深爱。行行出状元,教师职业是光荣的。毛泽东说:“我还是喜欢‘导师’这个称呼。”苏赫姆林斯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见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三尺讲台”在当代中国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明、传授人类宝贵知识财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我们应为站在“三尺讲台”而自豪。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理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职业理想,但职业理想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在我们平等就业权得到充分实现、完全实现“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的形势下,既然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决定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这就说明教育事业需要我们,我们也离不开教育事业。我们是为教育事业而生,教育事业要因我们而兴。
“三尺讲台”是锻炼、升华我们的熔炉,是展示我们的舞台,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沃土。耕耘“三尺讲台”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爱是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爱岗是我们耕耘好“三尺讲台”的不竭内驱力。心态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促进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相反。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工作取决于心态。我们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深爱自己的“三尺讲台”,才能为培养祖国新一代乐于奉献而无怨无悔;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不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更是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在请苦中感到幸福,在奉献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爱自己的专业。
任何专业都是一门科学,都是人类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任何专业都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专业都大有可为,都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专业自信,热爱自己的专业。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只有专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只有干好一行,才能不负众望,不负此生。同时,只有我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一定得到应有的回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爱学校
学校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成长的沃土、展示的舞台、生活的依托、情感的港湾,因此,我们没有不爱它的理由。只有爱校,才能乐于为之付出,才能在愉悦中与学校同发展、共繁荣。
要欣赏学校的阳光面。全国学校千万所,但自己选择的、适合自己的,在目前只有自己工作的学校。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尊重自己的选择、珍惜着难得的机会,要热爱自己所向往的学校。“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再好的学校,会有不近人情之处;再差的学校,也会有令人留恋之景。我们来到学校,成为学校的一员,要以积极的心态寻找、欣赏学校的阳光面,要热爱学校,要以学校的一员而自豪。
要爱校如家,以校为根,与校共生共荣。学校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了机遇,为我们展示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我们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学校;同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努力奉献。我们应以校为根基,以兴校为己任,与学校共生共荣。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撑起一片蓝天。我们要自觉树立“我拼校兴,校兴我荣”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使学校在我们的共同奋斗中发展,我们在学校的兴旺发达中共享学校的荣耀。
5.爱学生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由衷地爱学生,老师才能自觉地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老师只有由衷地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宽容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感、亲密无间,建立起师生情感的绿色通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爱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基石。老师只有在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在行动中自觉地对学生奉献爱,才能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奉献会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健康、茁壮成长。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奉献,不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形成、知识的增长的催化剂,而且在关键时刻、在一念之间的爱的奉献,会改变学生的命运,铸就其的辉煌人生。
爱是人的本性、教师的天职,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倘若,教师对学生始终另眼相待、格格不入,这不仅是其人性的泯灭、工作的失职,更是对祖国花朵的摧残。如果学生深感寒意难忍,纷纷离我们而去;或因“不可教化”逐一被“清出门户”。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爱同事
杨怀忠老先生说,一个人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任何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一个人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任何人都有应向别人学习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既要自信,又要虚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都有值得我们去爱的闪光点,应彼此珍惜。我们由互不相识到相聚共事,这是一种缘分,应相互呵护。
只有真心爱自己的同事,才会去欣赏别人的闪光点,深感“三人行,必有我师”:才会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最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别人看得更远”。
爱同事才能形成团队的整体优势。教育是一个集体项目,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种教育要素的合理、有序结合,形成1+1﹥1的整体功能优势。要取得这种最佳效果,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具有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关爱、尊重自己的同事。
爱同事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只有爱自己同事,才会自觉地进行爱的奉献,共同构建起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和谐团队;才能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开心享受每一天;才能心情愉快、齐心协力地去完成我们的共同任务。使我们的工作不是烦恼,而是期待;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爱同事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道德教育。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老师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对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由此所构成的充满爱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使美德的种子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
爱同事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影响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正能量。
二. 感恩之心
王符说:“生活需要一种感恩的心来创造。”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传播者,应时怀感恩之心。我们生活在繁荣、强大的新中国,值得我们感恩的对象很多。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还应感恩学校、家长、学生。
1.感恩学校
著名词作家闫肃说:“人的成功要有‘四分’,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大家相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但这缘分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学校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我们应感恩学校。
有人总结经验说:“人的成功离不开“四人”,即“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学校既是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的“贵人”,也是给我们指点迷津的“高人”。我们应感恩学校。
只有感恩学校,我们才能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感,才能树立“学校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与学校共荣辱、同发展。
2.感恩家长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点对民办学校尤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是学校教职员工的衣食父母。当然,从本质上讲,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当前生源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家长能将其子女送到我们学校,托付给我们,这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给我们的机遇。为此,我们对家长应存感恩之心。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家长花不菲的学费将子女送到学校来,是花钱买服务。家长是我们的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也应感恩家长。
我们只有对家长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热忱对待家长,才能与家长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才能增强我们的工作责任感,不负家长的重托;才能形成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合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3.感恩学生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比高共长。
有的老师说:“能带好“乱”班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确实如此。那么,这些“乱世”中出的英雄,应该感恩那些曾经给你们“出难题”、“找茬子”的“刁民”。因为,是他们为你们施加了不断学习、不断开拓创新的外在压力,是他们为你们提供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是他们为你们提供了其他老师无法读到的“无字天书”,是他们为你们送上了其他老师没有机会接触的高难度“考卷”。 总之,是他们成就了你们这些英雄
有的老师说:“只有带好班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这些带好班的老师,当自己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功成名就时,不要忘记感恩那些曾经在你教学中给你“出难题”、“放冷箭”、“唱反调”,从而让你一时难堪的学生。因为,是他们用智慧、勤奋逼着你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攀登高峰、开拓“处女地”;是他们的强烈求知欲逼着你们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总之,是那些“高徒”成就了你们这些“名师”,是他们的聪明才智、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出类拔萃的成绩垫起了你们的辉煌。
教师只有对学生时怀感恩之心,才能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才能虚心向学生学习,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走向成功;才能对自己“一日三省”,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三.专心
孟子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这些名言都强调“专心“的重要性。专心是一个人作有所为的首要条件。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高为师”。我们达到这样的高度、境界,才能傲视群雄、处事不惊,才能不愧为人师,才能立身于激烈竞争的制高点。我们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境界,唯有专心致志;否则,“不得也”。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屹立于教学教研的前沿阵地,才能创新、超越,才能由知识的贮存器、传输者向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转化。
专心于本职工作,以本职工作为重,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学生利益、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关系,才能不误人子弟,无愧于学校、家长、学生。
四.上进心
上进心是我们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条件。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市场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之所以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借助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给市场主体施加强大的外在压力,使我国社会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竞争,就必然有优胜劣汰。在激烈的竞争中,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必然被淘汰;只有那些不断拼搏、不断开拓进取、永不言败、永不止步的人,才能立于竞争的制高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成为竞争的“常胜将军”。
上进心是教师立身的重要条件。今天的世界很精彩,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优异“德、能、勤、绩”是唯一的通行证。在激烈竞争的大潮中,只有不断拼搏、不断开拓进取、永不言败、永不止步、德才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在“双向选择”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成为“走偏天下都不怕”的真英雄,才能“鹤立鸡群”、引领潮流、立于不败之地。
上进心是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永动机。一个人只要能知耻而进、永不服输、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好,他就会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飞越;他就会实现由“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他就会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铸造人生辉煌。
上进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一个人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积蓄起巨大能量;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为社会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同时,也才能得到社会对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满足,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 虚心
孟德斯鸠说:“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斯宾塞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可见虚心在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事业发展中极为重要。
虚心是我们进步的不竭动力。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只有虚心才会知不足,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才会奋起直追、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才会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去拼命猎取知识,以充实自己;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赶超他人,脱异而出。
虚心是构建和谐群体关系的聚合剂。黄石公说:“将拒谏英雄散,策不从而谋士叛”。可见,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独断专行的骄横者,只可威风一时,最终必然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贝弗里奇说:“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伟大人物不仅有其出类拔萃的胆识、才能,更是具有谦虚谨慎、爱贤惜才、能者为师的美德,才能产生强大的磁场、神奇的凝聚力,聚集群雄、成就伟业。这启示我们,怀才不露、居功不傲,时时处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卑者,就会产生“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的倍加效应,形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修炼成谦谦君子,我们的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和谐群体,我们就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虚心是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巴浦洛夫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我们只有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才会在教学中自觉破除师道尊严,真心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到,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使学生实现由知识的接受者、贮藏者向知识的探讨者、发现者、创造者转化。才会在班级管理中自觉拼弃“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而大兴民主之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作奉献、长才智。
华罗庚说:“钻研然后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在与浩瀚的知识海洋亲吻中,而知自己的不足;在与巨人的比较中,而知自己的渺小。要知不足而有危机感、虚心好学、奋起直追,在赶超中提高、完善自己。
六.细心
细节决定一切。我国一位飞机总设计师曾经提出一个公式:100-1=0.他说:“飞机制造要么100分,要么0分,没有中间分。”意思是说,对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若出问题,哪怕是一点很小的问题,都会导致全功尽弃。可见,细节决定一切,细心决胜全局。
细心是成功的前提。细心才能见微知著;细心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细心才能在迷茫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破;细心才能在胜利时警钟长鸣,在逆境中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之,细心才有成功的希望,才能铺就通向胜利的大道。
细心对于教育工作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对学生细心观察,才能全面、准确了解学生;只有细心准备,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其心悦诚服,效果显著;只有对学生细心教育,才能收到“润物无声胜有声”、“此处无闪胜惊雷”的效果;只有细心呵护,才会使学生免受意外伤害,茁壮成长。因为,产品可以重来,人生不可重复;物质是分子在运动,人是用大脑思维。我们只有以百倍的细心呵护好每一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才能避免使国家栋梁的幼苗在我们手中毁掉、未来的科学家在我们手中夭折,不让自己的工作留下终身遗憾。
细心从何而来?细心源于爱心。只有爱不释手,才会细心呵护;只有爱才如玉,才会精雕细刻;只有视为己出、胞弟胞妹,才会无微不至。
七. 耐心
克拉夫基说:“教师要有高度的耐心”,我国古人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教育工作既重要,又极具艰巨性和长期性。所以,我们对教育工作,既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千年等一回”的耐心。
对后发生的教育更是如此。他们各方面的基础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对后发生的教育需要足够的耐心。我们要耐心观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我们要耐心教育,慢慢渗透、长期真情感化,才能收获“迟到的喜报”。我们要耐心等待,反复抓、抓反复,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他们大彻大悟、持续进步。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说法显然偏颇,但我们要耐心细致、积极开拓创新,极力教育好每一个能够教育好的学生,不留遗憾。
八.责任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责任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到的。他已年逾八十,但任然奔忙于田间地头从事科研活动,并立下在有生之年使我国“超级水稻”达到亩产1000公斤的宏伟目标。一个已八十多岁、功成名就的老科学家,为什么还要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断攀登、不断超越?其根本原因,就是责任心的驱使。由此可见责任心是无价之宝。
责任是最好的老师。以前,一直流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国有的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具有片面性,责任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同意这一观点。兴趣是暂时的,责任是终身的;兴趣是可变的,责任是永恒的;兴趣可以放弃,责任必须担当。一个有高的责任心的人,会在责任心这一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愿意担当、敢于担当,不断努力、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地去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责任心也是最严厉的老师,一个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的人,会在责任心的严格要求下,“一日三省”,以责任为标尺,及时发现错误,并严格要求自己彻底纠正错误,在不断改造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中完善自己、贡献自己。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人生就是责任,工作就是尽责任。敢于担当,认真担当,努力做好分内工作,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一个人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但责任心是无限的。责任心是无形的,但它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表现出来。所以,一个人的工作效果,既是其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其工作责任心的体现。我们每个人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职责,把工作做得更好。
铭记“八心”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石,是为师育人的必备条件,是我们为师育人不失方向的保证,是促使我们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是鞭策我们不断前进的警钟,也是衡量我们言行举止是与非的标尺。让我们以此共勉,不辱使命,为培养祖国新一代共同努力奋斗。
一.爱心
罗素说:“教师必须具备爱”。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形势下,这一点更为重要。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既有普遍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它又有具体的特定内容。在当代中国,我认为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
1.爱国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爱国,才能增强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才能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巨大价值,才能体会到自身工作的成就感;才能始终把握住培育学生的方向,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自觉传递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正能量,使学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成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总之,这是解决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前提。爱国才能报国。只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老师,才能为培养祖国的新一代呕心沥血而无怨无悔,才能培育出对祖国生死相依、赤胆忠心的莘莘学子。
2.爱岗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本质要求。每个人要生存、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要有一个岗位,这个岗位对教师来说,就是“三尺讲台”。
“三尺讲台”值得我们深爱。行行出状元,教师职业是光荣的。毛泽东说:“我还是喜欢‘导师’这个称呼。”苏赫姆林斯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说:“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见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三尺讲台”在当代中国承载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明、传授人类宝贵知识财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我们应为站在“三尺讲台”而自豪。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理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职业理想,但职业理想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在我们平等就业权得到充分实现、完全实现“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的形势下,既然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决定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这就说明教育事业需要我们,我们也离不开教育事业。我们是为教育事业而生,教育事业要因我们而兴。
“三尺讲台”是锻炼、升华我们的熔炉,是展示我们的舞台,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沃土。耕耘“三尺讲台”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爱是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爱岗是我们耕耘好“三尺讲台”的不竭内驱力。心态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促进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相反。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工作取决于心态。我们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深爱自己的“三尺讲台”,才能为培养祖国新一代乐于奉献而无怨无悔;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不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更是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在请苦中感到幸福,在奉献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爱自己的专业。
任何专业都是一门科学,都是人类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任何专业都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专业都大有可为,都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专业自信,热爱自己的专业。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只有专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只有干好一行,才能不负众望,不负此生。同时,只有我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一定得到应有的回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爱学校
学校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成长的沃土、展示的舞台、生活的依托、情感的港湾,因此,我们没有不爱它的理由。只有爱校,才能乐于为之付出,才能在愉悦中与学校同发展、共繁荣。
要欣赏学校的阳光面。全国学校千万所,但自己选择的、适合自己的,在目前只有自己工作的学校。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尊重自己的选择、珍惜着难得的机会,要热爱自己所向往的学校。“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再好的学校,会有不近人情之处;再差的学校,也会有令人留恋之景。我们来到学校,成为学校的一员,要以积极的心态寻找、欣赏学校的阳光面,要热爱学校,要以学校的一员而自豪。
要爱校如家,以校为根,与校共生共荣。学校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了机遇,为我们展示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我们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学校;同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的努力奉献。我们应以校为根基,以兴校为己任,与学校共生共荣。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撑起一片蓝天。我们要自觉树立“我拼校兴,校兴我荣”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使学校在我们的共同奋斗中发展,我们在学校的兴旺发达中共享学校的荣耀。
5.爱学生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由衷地爱学生,老师才能自觉地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爱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老师只有由衷地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宽容学生;才能在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感、亲密无间,建立起师生情感的绿色通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爱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基石。老师只有在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在行动中自觉地对学生奉献爱,才能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奉献会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他们健康、茁壮成长。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奉献,不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形成、知识的增长的催化剂,而且在关键时刻、在一念之间的爱的奉献,会改变学生的命运,铸就其的辉煌人生。
爱是人的本性、教师的天职,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倘若,教师对学生始终另眼相待、格格不入,这不仅是其人性的泯灭、工作的失职,更是对祖国花朵的摧残。如果学生深感寒意难忍,纷纷离我们而去;或因“不可教化”逐一被“清出门户”。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爱同事
杨怀忠老先生说,一个人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任何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一个人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任何人都有应向别人学习的地方。这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既要自信,又要虚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同事都有值得我们去爱的闪光点,应彼此珍惜。我们由互不相识到相聚共事,这是一种缘分,应相互呵护。
只有真心爱自己的同事,才会去欣赏别人的闪光点,深感“三人行,必有我师”:才会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最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别人看得更远”。
爱同事才能形成团队的整体优势。教育是一个集体项目,教育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种教育要素的合理、有序结合,形成1+1﹥1的整体功能优势。要取得这种最佳效果,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具有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关爱、尊重自己的同事。
爱同事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只有爱自己同事,才会自觉地进行爱的奉献,共同构建起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和谐团队;才能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开心享受每一天;才能心情愉快、齐心协力地去完成我们的共同任务。使我们的工作不是烦恼,而是期待;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爱同事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道德教育。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老师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对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由此所构成的充满爱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使美德的种子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
爱同事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影响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正能量。
二. 感恩之心
王符说:“生活需要一种感恩的心来创造。”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传播者,应时怀感恩之心。我们生活在繁荣、强大的新中国,值得我们感恩的对象很多。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们还应感恩学校、家长、学生。
1.感恩学校
著名词作家闫肃说:“人的成功要有‘四分’,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大家相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但这缘分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学校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我们应感恩学校。
有人总结经验说:“人的成功离不开“四人”,即“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学校既是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的“贵人”,也是给我们指点迷津的“高人”。我们应感恩学校。
只有感恩学校,我们才能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感,才能树立“学校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与学校共荣辱、同发展。
2.感恩家长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点对民办学校尤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是学校教职员工的衣食父母。当然,从本质上讲,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当前生源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家长能将其子女送到我们学校,托付给我们,这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给我们的机遇。为此,我们对家长应存感恩之心。另外,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家长花不菲的学费将子女送到学校来,是花钱买服务。家长是我们的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也应感恩家长。
我们只有对家长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热忱对待家长,才能与家长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才能增强我们的工作责任感,不负家长的重托;才能形成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合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3.感恩学生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比高共长。
有的老师说:“能带好“乱”班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确实如此。那么,这些“乱世”中出的英雄,应该感恩那些曾经给你们“出难题”、“找茬子”的“刁民”。因为,是他们为你们施加了不断学习、不断开拓创新的外在压力,是他们为你们提供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是他们为你们提供了其他老师无法读到的“无字天书”,是他们为你们送上了其他老师没有机会接触的高难度“考卷”。 总之,是他们成就了你们这些英雄
有的老师说:“只有带好班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这些带好班的老师,当自己的业务水平突飞猛进、功成名就时,不要忘记感恩那些曾经在你教学中给你“出难题”、“放冷箭”、“唱反调”,从而让你一时难堪的学生。因为,是他们用智慧、勤奋逼着你去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攀登高峰、开拓“处女地”;是他们的强烈求知欲逼着你们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总之,是那些“高徒”成就了你们这些“名师”,是他们的聪明才智、闻鸡起舞的精神和出类拔萃的成绩垫起了你们的辉煌。
教师只有对学生时怀感恩之心,才能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才能虚心向学生学习,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走向成功;才能对自己“一日三省”,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三.专心
孟子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这些名言都强调“专心“的重要性。专心是一个人作有所为的首要条件。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高为师”。我们达到这样的高度、境界,才能傲视群雄、处事不惊,才能不愧为人师,才能立身于激烈竞争的制高点。我们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境界,唯有专心致志;否则,“不得也”。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屹立于教学教研的前沿阵地,才能创新、超越,才能由知识的贮存器、传输者向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转化。
专心于本职工作,以本职工作为重,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学生利益、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的关系,才能不误人子弟,无愧于学校、家长、学生。
四.上进心
上进心是我们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条件。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市场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之所以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借助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给市场主体施加强大的外在压力,使我国社会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竞争,就必然有优胜劣汰。在激烈的竞争中,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者必然被淘汰;只有那些不断拼搏、不断开拓进取、永不言败、永不止步的人,才能立于竞争的制高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成为竞争的“常胜将军”。
上进心是教师立身的重要条件。今天的世界很精彩,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优异“德、能、勤、绩”是唯一的通行证。在激烈竞争的大潮中,只有不断拼搏、不断开拓进取、永不言败、永不止步、德才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在“双向选择”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成为“走偏天下都不怕”的真英雄,才能“鹤立鸡群”、引领潮流、立于不败之地。
上进心是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永动机。一个人只要能知耻而进、永不服输、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好,他就会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飞越;他就会实现由“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他就会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铸造人生辉煌。
上进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一个人只有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才能积蓄起巨大能量;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为社会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同时,也才能得到社会对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满足,从而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 虚心
孟德斯鸠说:“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斯宾塞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可见虚心在我们的道德修养和事业发展中极为重要。
虚心是我们进步的不竭动力。鲁迅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只有虚心才会知不足,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英雄在前头”;才会奋起直追、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才会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去拼命猎取知识,以充实自己;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赶超他人,脱异而出。
虚心是构建和谐群体关系的聚合剂。黄石公说:“将拒谏英雄散,策不从而谋士叛”。可见,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独断专行的骄横者,只可威风一时,最终必然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贝弗里奇说:“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伟大人物不仅有其出类拔萃的胆识、才能,更是具有谦虚谨慎、爱贤惜才、能者为师的美德,才能产生强大的磁场、神奇的凝聚力,聚集群雄、成就伟业。这启示我们,怀才不露、居功不傲,时时处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卑者,就会产生“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的倍加效应,形成“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修炼成谦谦君子,我们的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学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和谐群体,我们就会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虚心是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巴浦洛夫说:“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我们只有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才会在教学中自觉破除师道尊严,真心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到,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使学生实现由知识的接受者、贮藏者向知识的探讨者、发现者、创造者转化。才会在班级管理中自觉拼弃“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而大兴民主之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作奉献、长才智。
华罗庚说:“钻研然后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在与浩瀚的知识海洋亲吻中,而知自己的不足;在与巨人的比较中,而知自己的渺小。要知不足而有危机感、虚心好学、奋起直追,在赶超中提高、完善自己。
六.细心
细节决定一切。我国一位飞机总设计师曾经提出一个公式:100-1=0.他说:“飞机制造要么100分,要么0分,没有中间分。”意思是说,对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若出问题,哪怕是一点很小的问题,都会导致全功尽弃。可见,细节决定一切,细心决胜全局。
细心是成功的前提。细心才能见微知著;细心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细心才能在迷茫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破;细心才能在胜利时警钟长鸣,在逆境中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之,细心才有成功的希望,才能铺就通向胜利的大道。
细心对于教育工作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对学生细心观察,才能全面、准确了解学生;只有细心准备,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其心悦诚服,效果显著;只有对学生细心教育,才能收到“润物无声胜有声”、“此处无闪胜惊雷”的效果;只有细心呵护,才会使学生免受意外伤害,茁壮成长。因为,产品可以重来,人生不可重复;物质是分子在运动,人是用大脑思维。我们只有以百倍的细心呵护好每一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才能避免使国家栋梁的幼苗在我们手中毁掉、未来的科学家在我们手中夭折,不让自己的工作留下终身遗憾。
细心从何而来?细心源于爱心。只有爱不释手,才会细心呵护;只有爱才如玉,才会精雕细刻;只有视为己出、胞弟胞妹,才会无微不至。
七. 耐心
克拉夫基说:“教师要有高度的耐心”,我国古人也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教育工作既重要,又极具艰巨性和长期性。所以,我们对教育工作,既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有“千年等一回”的耐心。
对后发生的教育更是如此。他们各方面的基础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对后发生的教育需要足够的耐心。我们要耐心观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我们要耐心教育,慢慢渗透、长期真情感化,才能收获“迟到的喜报”。我们要耐心等待,反复抓、抓反复,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他们大彻大悟、持续进步。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说法显然偏颇,但我们要耐心细致、积极开拓创新,极力教育好每一个能够教育好的学生,不留遗憾。
八.责任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责任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到的。他已年逾八十,但任然奔忙于田间地头从事科研活动,并立下在有生之年使我国“超级水稻”达到亩产1000公斤的宏伟目标。一个已八十多岁、功成名就的老科学家,为什么还要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断攀登、不断超越?其根本原因,就是责任心的驱使。由此可见责任心是无价之宝。
责任是最好的老师。以前,一直流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国有的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具有片面性,责任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同意这一观点。兴趣是暂时的,责任是终身的;兴趣是可变的,责任是永恒的;兴趣可以放弃,责任必须担当。一个有高的责任心的人,会在责任心这一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愿意担当、敢于担当,不断努力、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地去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责任心也是最严厉的老师,一个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的人,会在责任心的严格要求下,“一日三省”,以责任为标尺,及时发现错误,并严格要求自己彻底纠正错误,在不断改造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中完善自己、贡献自己。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人生就是责任,工作就是尽责任。敢于担当,认真担当,努力做好分内工作,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一个人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但责任心是无限的。责任心是无形的,但它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表现出来。所以,一个人的工作效果,既是其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其工作责任心的体现。我们每个人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职责,把工作做得更好。
铭记“八心”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石,是为师育人的必备条件,是我们为师育人不失方向的保证,是促使我们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是鞭策我们不断前进的警钟,也是衡量我们言行举止是与非的标尺。让我们以此共勉,不辱使命,为培养祖国新一代共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