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作者】 拉 毛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电尕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觉地去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者课堂教学中诸多内容而延伸开的相关读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从阅读中获取有益信息、积累自身知识的阅读,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浅谈 少数民族学生 语文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同学较多的地方。如何让少数民族同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增进少数民族同学的阅读质量?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同学的听说读写水平?是该沿用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还是该试用创新教学法?下面笔者浅谈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提高语文阅读素养首要是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阅读教学时老师采用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阅读教学方法,老师讲的多,同学感悟少;老师分析多,同学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 同多,培养学生个性少。这就使得阅读教学过程中方法僵化,割断了同学们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的形成。仅仅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大大局限了同学们的学习范围,远远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增进学习的最好导向,是推动同学求知欲的最佳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满足阅读需求。[1]
笔者认为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觉地去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者课堂教学中诸多内容而延伸开的相关读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从阅读中获取有益信息、积累自身知识的阅读,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让学生自我定夺,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想熟悉的,想知道又不知道的,想掌握又没有掌握的事物,是急于要了解的,有着热切的求知欲。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加以引导,推荐书籍和文章让学生去读,学生自然是很轻松,倍感新鲜,心情愉悦的。对于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任其读,不要过多干涉他们读什么,就算是武侠、幽默笑话类的也不要干涉。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当然也是心中有度的。这样学生就能无拘束地享受阅读的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1]
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要适用合适的方法
少数民族同学阅读的主要问题是读不准、看不懂。所以笔者认为要从这两点下手:
(一)善用工具书,重视语言环境
字典,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是学习语文阅读的的好帮手。要让同学们学会善用这些书,要培养同学们在阅读时,遇到不懂或读不准的词语,尤其是典故类的成语,自主去查去学。当然,笔者认为同学可能会碰到工具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去引导同学将不懂的字、词、句还原到文章环境中,去读去感悟,这时老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了。
大多字词在字典里有多种不同意思,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也会出现不同意思的状况,这对于少数民族同学的理解、领悟的要求就特别高了。文章中字、词、句与上下文都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引导同学学会上下联系,结合文章思考。让同学学会“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
(二)明确阅读观念,延伸阅读方法
1、明确阅读观念
在指导同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同学明确阅读的观念,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生学习了《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关于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从而加深对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了解,将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开来,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2、延伸阅读方法
(1)阅读的方法要具体化
笔者认为应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局限在抄抄、读读、背背,这样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我们要打破“穿新鞋,走老路”这种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自己各种角度去学习。在这里除了引导性的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以外,还应力求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先去预习性的试着领悟文章,了解作者的意图。让同学发散思维,尝试多角度出发。我们还应当设法去创设文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以多浏览为中心,在涉猎文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学生能力的高低的差异,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可以在学生获得阅读快乐的同时增加信心,既可以去和别的同学分享成功经验,也可以发展自我阅读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要读出来,要讲出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少数民族同学因为怕读不准,讲不好,就不愿意去说,去和其他的同学交流。所以笔者认为让同学大声的去读,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加深文章的理解,体会出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感觉。
在如何让少数民族同学积极去说,去讲,去讨论方面,笔者以为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参与,不仅教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2]
(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多种方式同行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 用,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2]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如联系法、对照法、想象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将童心、童言、童趣带进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语文阅读素养要创造良好氛围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言论氛围,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让他们的个性长出想象的鱼尾,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当然,交流的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学生找到喜欢交流方式或方法后,在这种体验与交流中,会产生观点和知识的碰撞,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碰撞的火花,展开更深一轮的思考,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自己思考,增进理解,最后实现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营造宽松的阅读的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创造阅读的氛围。
1、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辅助当然也少不了它。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感染力更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启迪,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设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笔者认为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演讲故事,交流心得等展示和交流的方法,使得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树立榜样,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
总之,语文阅读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课堂引导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与学中,再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
参考文献和注解:
[1]洪卫华,”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语文素养”[EB/OL]. http://tljy.tledu.cn/magazine/magContent.aspid=27. 2006-4-21.
[2]不详,” 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不详.
关键词:浅谈 少数民族学生 语文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同学较多的地方。如何让少数民族同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增进少数民族同学的阅读质量?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同学的听说读写水平?是该沿用老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还是该试用创新教学法?下面笔者浅谈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提高语文阅读素养首要是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阅读教学时老师采用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阅读教学方法,老师讲的多,同学感悟少;老师分析多,同学自主发现少;教师“牵”“引”求 同多,培养学生个性少。这就使得阅读教学过程中方法僵化,割断了同学们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的形成。仅仅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大大局限了同学们的学习范围,远远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增进学习的最好导向,是推动同学求知欲的最佳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满足阅读需求。[1]
笔者认为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觉地去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或者课堂教学中诸多内容而延伸开的相关读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从阅读中获取有益信息、积累自身知识的阅读,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让学生自我定夺,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想熟悉的,想知道又不知道的,想掌握又没有掌握的事物,是急于要了解的,有着热切的求知欲。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加以引导,推荐书籍和文章让学生去读,学生自然是很轻松,倍感新鲜,心情愉悦的。对于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任其读,不要过多干涉他们读什么,就算是武侠、幽默笑话类的也不要干涉。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当然也是心中有度的。这样学生就能无拘束地享受阅读的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1]
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要适用合适的方法
少数民族同学阅读的主要问题是读不准、看不懂。所以笔者认为要从这两点下手:
(一)善用工具书,重视语言环境
字典,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是学习语文阅读的的好帮手。要让同学们学会善用这些书,要培养同学们在阅读时,遇到不懂或读不准的词语,尤其是典故类的成语,自主去查去学。当然,笔者认为同学可能会碰到工具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去引导同学将不懂的字、词、句还原到文章环境中,去读去感悟,这时老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了。
大多字词在字典里有多种不同意思,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也会出现不同意思的状况,这对于少数民族同学的理解、领悟的要求就特别高了。文章中字、词、句与上下文都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引导同学学会上下联系,结合文章思考。让同学学会“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
(二)明确阅读观念,延伸阅读方法
1、明确阅读观念
在指导同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同学明确阅读的观念,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生学习了《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关于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从而加深对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了解,将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开来,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2、延伸阅读方法
(1)阅读的方法要具体化
笔者认为应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局限在抄抄、读读、背背,这样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我们要打破“穿新鞋,走老路”这种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自己各种角度去学习。在这里除了引导性的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以外,还应力求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先去预习性的试着领悟文章,了解作者的意图。让同学发散思维,尝试多角度出发。我们还应当设法去创设文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以多浏览为中心,在涉猎文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学生能力的高低的差异,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可以在学生获得阅读快乐的同时增加信心,既可以去和别的同学分享成功经验,也可以发展自我阅读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要读出来,要讲出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少数民族同学因为怕读不准,讲不好,就不愿意去说,去和其他的同学交流。所以笔者认为让同学大声的去读,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加深文章的理解,体会出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感觉。
在如何让少数民族同学积极去说,去讲,去讨论方面,笔者以为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参与,不仅教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2]
(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多种方式同行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 用,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2]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如联系法、对照法、想象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将童心、童言、童趣带进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语文阅读素养要创造良好氛围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言论氛围,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让他们的个性长出想象的鱼尾,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当然,交流的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学生找到喜欢交流方式或方法后,在这种体验与交流中,会产生观点和知识的碰撞,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碰撞的火花,展开更深一轮的思考,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自己思考,增进理解,最后实现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营造宽松的阅读的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创造阅读的氛围。
1、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辅助当然也少不了它。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感染力更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启迪,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设读书活动,深化阅读
笔者认为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演讲故事,交流心得等展示和交流的方法,使得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树立榜样,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
总之,语文阅读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课堂引导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与学中,再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
参考文献和注解:
[1]洪卫华,”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语文素养”[EB/OL]. http://tljy.tledu.cn/magazine/magContent.aspid=27. 2006-4-21.
[2]不详,” 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