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为师者善悟
【作者】 饶应德
【机构】 贵州省赫章三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师不悟必误人,教师一生都勤思善悟,悟出育人真谛处。为师善悟有意义,悟出教育之真谛。教法灵活多家纺,因材施教也容易。教书育人是天职,不求功名不图利。为教献身终不悔,桃李满天知足矣。
关键词:善悟、教育真谛、教法、方向、效率
悟是我心,是我心对【世事】的理解以及我心如何想、如何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将决定你的一生是否有所作为,善思者善悟,善悟者能明事理,从而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遇事不思者终将一无所获。
办学不悟胡屠户,为师不悟把人误。课前不悟胡乱敷,课堂不悟学无路。课后不悟无进步,交谈不悟疑心住。教师一生都要悟,悟出育人真谛处。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悟出教书育人之真谛呢?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用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师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留下来知识,从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生命运动的、能为自己带来财富的、最有意义的部分,把它加工整理为自己的知识,以之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书是把书本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育人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善悟。一个善悟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悟。
一、 从课堂教学中悟出效率
凡事都要讲效率,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日程内能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方法、专注的程度和课堂教学方法,将直接决定你是否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你的生命是否有价值。我们经常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在于是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点评的好与坏将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点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思路,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评价不得体,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的否定,多做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善于从中捕着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然而,我们有些教师的确悟出了效率,他们在家里办班,让自己的学生到家里来补习,即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班级平均分,谁不来补习,就利用家长会说:“某某学生学习成绩太差了。”让家长抬不起头来,只好也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补习。有的地方就连学前班的学生都到老师家去补习,到底给孩子补什么?
二、 从交谈话中悟出学生的心理
不管你是不是班主任,都免不了要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善于沟通的人永远成不了学生朋友。谈话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口就让学生反感,那么你就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自己就必须做一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万能钥匙。
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他们听惯了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一无是处的坏孩子,没有人会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其实他们也很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比别人强,只不过因为自己的基础差,再加上缺乏自制能力,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玩过了头,日结月累就变成了后进生。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之促膝谈心,走进他们的心里,掌握他们的心理。帮他们树立信心,找回自信,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就会赶上来的,他们的进步就是自己的骄傲。
三、 从学校管理悟出办学方向
发展是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悟出学校的发展方向,不是天天按部就班,风平浪静就行了。必须从环境、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考虑。环境是硬件,决定教学舒适程度的必要因素,也是一个校长能力的体现。一个好校长他就会想方设法把学校建设的越来越优美,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给人以美的享受。把校园变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让教师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学生会因为在这所学校读书而感到自豪。教师的发展,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具有服务意识和较强教学能力队伍。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才是最关键的,没有了学生的进步发展一切都是徒劳。以学生的品德、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教学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自学习惯培养,将学生的自学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四、 从教学活动中悟出教法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教法不同,相同的内容,相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教法也不相同。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不可照搬照套,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总的来说,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对该科的好奇心,求知欲的都是好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如饥似渴地自学,才是最好的方法。自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计划的学习,老师只需及时开导答疑解惑就行。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是相当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和吸引力,要真正的使学生进入学科知识的游戏逻辑状态,锲而不舍,就像上网玩游戏一样着迷,爱不释手。
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具体办法如: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2、在各小组间学习、纪律、好人好事等几个方面的竞赛,3、每次活动都进行评分,4、定期对分数高的小组进行颁奖。如课堂教学可以这样安排:(1)老师公布教学内容,(2)让学生看书自学后小组内讨论互学,(3)让好生辅导差生, (4)必答(最基础的题,让各小组互指对方一个人起来回答),(5)抢答(老师课前有目的准备好的有利于教学的题目),(6)互考(由各小组在黑板上出题给对方做,本组内可以自由推选同学上来做,认为错了可以自由上来改正,可以讨论,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然后老师点评打分,当然有点时候学生的出题会超出范围,老师可以借题发挥、抛砖引玉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伏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久而久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让他们养成互帮互学的好习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从开会和培训中悟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我们很多老师都很烦开会和培训,但又不得不去,去了就在会场和教室里大声说话,影响极坏.有些领导在上面发火:“还为人师表呢!不知道你们的课是怎么上的,你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讲,你是怎么想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可是他们还是继续说话,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听。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这样与领导作对,每个领导的发言都有他的目的,我们不管他讲的如何、水平高低,我们都认真听,仔细反思,从中悟出他们的意图就行。
当然,一些领导的演讲水平确实不怎样,我们也用不着对着干,有损自己的形象。还有一些培训老师的水平的确不如自己,但他们是上级花钱请来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他的观点和方法不值得自己学习,也用不着那样,自己不听就行了。另外我们也可以反思,在自己的课上,有几个学生老爱说话,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自己对他们没有吸引力。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都希望他们尊重自己,但尊敬是相互的,不要因为自己的能力水平比人家高,就不尊重人家。你瞧不起别人同时别人也瞧不起你。
六、 从家访中悟出学生的难处
家访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少的内容,不仅仅只是班主任的事,教师应当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适时家访,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然而现阶段我们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这项工作,科任教师认为是班主任的事,而班主任又敷衍了事(所交的家访记录都是临时胡乱瞎编上去的)。家访是我们全面了解和关心学生必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家访,还从中体会到每个学生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如我不爱你的毛春红,聪明伶俐,学习成绩还可以,可是经常爱来迟到,我批评她:“你怎么经常迟到呀!能不能起早一点呀!,你家离学校不过10分钟的路程。”她每次直说对不起,又起晚了。我去家访才知道,她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妹妹,她每天要煮猪喂猪,做饭给妹妹吃。我当时就对她:“春红,老师错怪你了,老师对不起你,你在家晚上早点关门,带妹妹在家里做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她也很感动:“老师,其实我不想迟到,我也起得很早的,只是有的时候,火不炊锅,就迟到了.”从那以后,我允许她迟到,早读可以在家学习。
七、 从教学生涯中悟出教育真谛
现在的老师只会“慈母”不敢“严父”。 “严父”会惹祸上身,自讨苦吃,而慈母很受大家欢迎。其实,只有“母”而没有“严父”的教育是不好的,是会害了孩子的。慈母的爱给人以温馨,严父的爱给人以约束,朋友的爱给人以激情。老师是慈母严父加朋友,“好孩子夸出来的”使得大家只会夸奖学生,而忘记了制度的约束。孩子将来要适应社会,要受到很多的约束,要有奉献精神。这么多年的教学证明,出社会后记得住我的,对我最好的是被我严加管教的那些学生,特别是他们为人父母以后,更加体会到严父的必要性,更加感谢当初我对他们的严。因为我对他们的严,才使没有做出路,才有今天的成就;而那些学习好的经常被我夸奖的学生好像没有什么师生感情,他们认为他们今天的一切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与老师没有多大关系,老师只不过是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得到都是慈母的爱,四二一的家庭早把他们宠坏了,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是他的,所有人都应该听他的,都应该为他服务。在学校老师都不敢严,严不起还躲不起吗?
的确如此,严师出高徒,但严的尺度把握不好就会成体罚,体罚是为师之大忌。要做严师,自己就必须有让学生错而生畏的人格魅力,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是错误的,应该自我惩罚才对。当然为师的修养不允许我们有半点体罚学生的言行,我们的严只能体现在制度上,学习上。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被批评后是愉快的。
总之,慈母之爱让人温馨,严父之爱让人雄心,朋友之爱利于谈心。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老师身份是慈母严父加朋友。为师善悟有意义,悟出教育之真谛.教法灵活多家纺,因材施教也容易.教书育人是天职,不求功名不图利.为教献身终不悔, 桃李满天知足矣。
作者简介:饶应德,男,汉族1965年9月生,籍贯:贵州赫章,在赫章县第三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
关键词:善悟、教育真谛、教法、方向、效率
悟是我心,是我心对【世事】的理解以及我心如何想、如何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将决定你的一生是否有所作为,善思者善悟,善悟者能明事理,从而高瞻远瞩运筹帷幄;遇事不思者终将一无所获。
办学不悟胡屠户,为师不悟把人误。课前不悟胡乱敷,课堂不悟学无路。课后不悟无进步,交谈不悟疑心住。教师一生都要悟,悟出育人真谛处。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悟出教书育人之真谛呢?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用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师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留下来知识,从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生命运动的、能为自己带来财富的、最有意义的部分,把它加工整理为自己的知识,以之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书是把书本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育人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善悟。一个善悟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悟。
一、 从课堂教学中悟出效率
凡事都要讲效率,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日程内能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方法、专注的程度和课堂教学方法,将直接决定你是否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你的生命是否有价值。我们经常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在于是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点评的好与坏将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点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思路,有利于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评价不得体,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直接的否定,多做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善于从中捕着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然而,我们有些教师的确悟出了效率,他们在家里办班,让自己的学生到家里来补习,即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班级平均分,谁不来补习,就利用家长会说:“某某学生学习成绩太差了。”让家长抬不起头来,只好也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补习。有的地方就连学前班的学生都到老师家去补习,到底给孩子补什么?
二、 从交谈话中悟出学生的心理
不管你是不是班主任,都免不了要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善于沟通的人永远成不了学生朋友。谈话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口就让学生反感,那么你就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自己就必须做一把能开启学生心灵的万能钥匙。
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他们听惯了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在别人的眼中,他们是一无是处的坏孩子,没有人会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其实他们也很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比别人强,只不过因为自己的基础差,再加上缺乏自制能力,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玩过了头,日结月累就变成了后进生。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之促膝谈心,走进他们的心里,掌握他们的心理。帮他们树立信心,找回自信,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就会赶上来的,他们的进步就是自己的骄傲。
三、 从学校管理悟出办学方向
发展是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悟出学校的发展方向,不是天天按部就班,风平浪静就行了。必须从环境、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考虑。环境是硬件,决定教学舒适程度的必要因素,也是一个校长能力的体现。一个好校长他就会想方设法把学校建设的越来越优美,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给人以美的享受。把校园变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让教师一辈子都不想离开。学生会因为在这所学校读书而感到自豪。教师的发展,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他们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具有服务意识和较强教学能力队伍。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才是最关键的,没有了学生的进步发展一切都是徒劳。以学生的品德、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教学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自学习惯培养,将学生的自学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四、 从教学活动中悟出教法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教法不同,相同的内容,相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教法也不相同。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不可照搬照套,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总的来说,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对该科的好奇心,求知欲的都是好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如饥似渴地自学,才是最好的方法。自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计划的学习,老师只需及时开导答疑解惑就行。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是相当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魅力和吸引力,要真正的使学生进入学科知识的游戏逻辑状态,锲而不舍,就像上网玩游戏一样着迷,爱不释手。
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具体办法如: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2、在各小组间学习、纪律、好人好事等几个方面的竞赛,3、每次活动都进行评分,4、定期对分数高的小组进行颁奖。如课堂教学可以这样安排:(1)老师公布教学内容,(2)让学生看书自学后小组内讨论互学,(3)让好生辅导差生, (4)必答(最基础的题,让各小组互指对方一个人起来回答),(5)抢答(老师课前有目的准备好的有利于教学的题目),(6)互考(由各小组在黑板上出题给对方做,本组内可以自由推选同学上来做,认为错了可以自由上来改正,可以讨论,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然后老师点评打分,当然有点时候学生的出题会超出范围,老师可以借题发挥、抛砖引玉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伏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久而久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让他们养成互帮互学的好习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从开会和培训中悟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我们很多老师都很烦开会和培训,但又不得不去,去了就在会场和教室里大声说话,影响极坏.有些领导在上面发火:“还为人师表呢!不知道你们的课是怎么上的,你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讲,你是怎么想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可是他们还是继续说话,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听。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这样与领导作对,每个领导的发言都有他的目的,我们不管他讲的如何、水平高低,我们都认真听,仔细反思,从中悟出他们的意图就行。
当然,一些领导的演讲水平确实不怎样,我们也用不着对着干,有损自己的形象。还有一些培训老师的水平的确不如自己,但他们是上级花钱请来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他的观点和方法不值得自己学习,也用不着那样,自己不听就行了。另外我们也可以反思,在自己的课上,有几个学生老爱说话,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自己对他们没有吸引力。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都希望他们尊重自己,但尊敬是相互的,不要因为自己的能力水平比人家高,就不尊重人家。你瞧不起别人同时别人也瞧不起你。
六、 从家访中悟出学生的难处
家访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少的内容,不仅仅只是班主任的事,教师应当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适时家访,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然而现阶段我们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这项工作,科任教师认为是班主任的事,而班主任又敷衍了事(所交的家访记录都是临时胡乱瞎编上去的)。家访是我们全面了解和关心学生必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家访,还从中体会到每个学生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如我不爱你的毛春红,聪明伶俐,学习成绩还可以,可是经常爱来迟到,我批评她:“你怎么经常迟到呀!能不能起早一点呀!,你家离学校不过10分钟的路程。”她每次直说对不起,又起晚了。我去家访才知道,她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妹妹,她每天要煮猪喂猪,做饭给妹妹吃。我当时就对她:“春红,老师错怪你了,老师对不起你,你在家晚上早点关门,带妹妹在家里做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她也很感动:“老师,其实我不想迟到,我也起得很早的,只是有的时候,火不炊锅,就迟到了.”从那以后,我允许她迟到,早读可以在家学习。
七、 从教学生涯中悟出教育真谛
现在的老师只会“慈母”不敢“严父”。 “严父”会惹祸上身,自讨苦吃,而慈母很受大家欢迎。其实,只有“母”而没有“严父”的教育是不好的,是会害了孩子的。慈母的爱给人以温馨,严父的爱给人以约束,朋友的爱给人以激情。老师是慈母严父加朋友,“好孩子夸出来的”使得大家只会夸奖学生,而忘记了制度的约束。孩子将来要适应社会,要受到很多的约束,要有奉献精神。这么多年的教学证明,出社会后记得住我的,对我最好的是被我严加管教的那些学生,特别是他们为人父母以后,更加体会到严父的必要性,更加感谢当初我对他们的严。因为我对他们的严,才使没有做出路,才有今天的成就;而那些学习好的经常被我夸奖的学生好像没有什么师生感情,他们认为他们今天的一切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与老师没有多大关系,老师只不过是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得到都是慈母的爱,四二一的家庭早把他们宠坏了,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是他的,所有人都应该听他的,都应该为他服务。在学校老师都不敢严,严不起还躲不起吗?
的确如此,严师出高徒,但严的尺度把握不好就会成体罚,体罚是为师之大忌。要做严师,自己就必须有让学生错而生畏的人格魅力,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是错误的,应该自我惩罚才对。当然为师的修养不允许我们有半点体罚学生的言行,我们的严只能体现在制度上,学习上。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被批评后是愉快的。
总之,慈母之爱让人温馨,严父之爱让人雄心,朋友之爱利于谈心。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老师身份是慈母严父加朋友。为师善悟有意义,悟出教育之真谛.教法灵活多家纺,因材施教也容易.教书育人是天职,不求功名不图利.为教献身终不悔, 桃李满天知足矣。
作者简介:饶应德,男,汉族1965年9月生,籍贯:贵州赫章,在赫章县第三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