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把握课程特征 精心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作者】 姜立新

【机构】 湖北省英山县长冲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其特征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精心选好活动主题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现有学习资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考虑活动的可行性,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特征  选题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三大领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选好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特征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对象是综合的,它包括生活、物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是综合的,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考虑,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综合的,它的主题包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方面,无论什么主题其设计和实施必段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与学的方式,重视观察、实验、合作、探究。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的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学习体验与个性化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自主性
  综合实践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综合实践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全过程只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5、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随着综合实践的开展,学生兴趣的迁移,新的目标不断提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活动更富有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都有着共同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书本知识。它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的相统一,追求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
  二、精心选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理念,而综合实践课程关注的是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自我三个层面,落实其课程体系有利于新课程的学习。那么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个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实践、亲有体验,有所得、有所获,教师和学生精心选好活动主题或创造性开发主题,从而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过程是成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1、选好主题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不仅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直接动力,也是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的前提。因此在主题内容选择方面,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问题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对课题或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因此,主题设计要重视来自学生的课题,要以学生问题为主题展开学习活动。
  如八年级学生刚学习物理,对一些物理现象感到神奇,兴趣浓厚,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定期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比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实。学生自制土电话、水瓶琴、竹笛、小孔成像相机、潜望镜、万花筒、自制潜水艇模型、孔明灯,这些小制作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所以学生参与度高。
  2、选好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主题选择中要注意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问题,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探究课题,是有效地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和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各种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如:现在的初中生不注意用眼卫生,班级学生近视率相当高,如何有效减少青少年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是许多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在学生学习了《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后,设计了综合活动课“中学生近视眼形成及预防”,参加活动课的全班同学怀着满腔热情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同学们合理分工,有的学习相关理论,有的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各种资料,有的到各个不同班级调查近视眼人群,有的到精益眼镜店调查眼镜市场中近视眼镜的规格、材料、价格,有的到医院访问眼科专家医生。
  3、选好主题要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现有学习资源
  挖掘社区课程资源,把学生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就地取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很好选择。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就在学生身边,校园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可把充分挖掘并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作为选择活动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我们开展“太阳能的利用与探究”的课题活动,就把校园作为开放性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对校园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和功能等进行广泛的调查,有的实地参观,有的到校图书馆阅览室或电子备课室查找太阳能能源相关资料,了解太阳能这一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有的到学校总务处访问电工师傅咨询太阳能路灯和热水器产品的特性及优缺点,然后提出改进太阳能利用装置,提高太阳能利用的光热、光电转换效率的建议,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选好主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有: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式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等,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尽可能包含多个小课题;在主题实践活动,要尽可能地进行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不同学习活动方式,不断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在“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主题活动中,将主题分解成自行车与力学知识、声学知识、热学知识、光学知识、电学知识等5个小课题,在“自行车与力学知识”小课题中又分解成摩擦、简单机械、运动、压强、惯性、能量转化6个微课题,将学生合理分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课题进行探究。在活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有的小组将研究成果制成幻灯片,有的办成物理手抄报,有的写成小论文,有的呈现实物照片……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每一名学生都在积极表现自己,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成果效果很好。可见,主题内容的多样化,可为学生提供不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5、选好主题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
  活动主题应从整体上考虑活动课程的价值,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成学校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否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另外综合性主题内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也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从而形成一些新的学习课题。
  6、选好主题要考虑开展活动可行性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活动主题,要考虑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还要考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是学生有途径有办法可以获得的,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选择主题要“宁小勿大”,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学生能以积极态度开展活动,而不会因种种不能克服的困难而失去信心和兴趣,最终使活动难以持续下去。
  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和实践性课程,教师在充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同时,精心选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注重活动资源整合,倡导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可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