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作者】 张天虹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要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要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要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应该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实践中,应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安康、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品德好、学习好”的有用之才。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蓝本,结合国情、省情、县情、校情,开展丰富的、深入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师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成就和忧患,进步与滞后,引导师生关心国家大事,认识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以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为己任,认识到远大理想和自身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增进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激发昂扬的斗志。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参照《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并将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可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一、开辟爱国主义宣传阵地,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通过班会、讲座、广播、橱窗、周末影院等形式,让师生进一步认识祖国的伟大成就、社会的巨大进步,同时做到居安思危,培养忧患意识;国防意识;领土、领空、领海意识;国家统一和安全意识,认识到伟大成就来之不易、中国还不富强,我们仍需努力,祖国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员,热爱祖国是“思想好”的首要因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开辟的爱国主义宣传阵地:
1、利用班会德育阵地,宣讲、观看爱国主义教育材料,组织召开“读爱国书籍,立报国志向”、“写规范汉字,做守纪学生” 等主题班会。
2、以我校积极开展、创建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活动为契机,开展“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邀请关工委或本校老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宣讲时政大事,让学生常想大事,早立大志。
4、利用橱窗和黑板报、广播,开辟一周要闻、时政热点、重大事件播报等栏目,每个班的板报设一个“历史上的今天”或“时政要闻”专栏,拓宽渠道,引导学生接触、了解、思考国事、天下事。
5、开展“周末影院”活动,进行“爱国电影展播”,观看经典的爱国电影、纪录片、阅兵式等内容,以爱国主义思想来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6、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命名、制定班训、设计班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通过以上爱国主义宣传阵地,可以为校园营造好一个符合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的环境氛围。
二、开展“争当国旗手,为国旗增辉”的活动
1、各班鼓励优秀学生申报“国旗手”。申报后,利用课余时间,由原有的旗手指导“新手”,保证升旗仪式的顺畅,让更多的同学近距离的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肃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可以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公布“旗手”的所在的班级、姓名及其获得的主要荣誉。
2、组织获得各级各类表彰、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当任升旗手和护旗手。激发全体学生向榜样学习,为国旗增辉。
三、唱响爱国歌曲,陶冶爱国情操
1、国歌大声唱。各班级每节班会课前师生共唱国歌,要求声音洪亮,音准到位,歌词准确无误。每次升旗仪式安排两个班级到旗台边领唱国歌,各班级可主动申报参与此项活动,升旗时安排一个申报班级,另一个班级随机抽取。各年段也可相应安排一个班级站在年段队伍前进行领唱。
2、每班选取一首爱国歌曲作为班歌,德育处统一进行登记,由音乐老师指导练唱,广播站滚动播放各班班歌,班会上唱完国歌后再唱班歌,学校将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和抽查,并分期分批进行考评,要求每位同学能熟练的演唱国歌和班歌。
3、开展大合唱比赛活动,要求每班必唱一首爱国歌曲。
四、开展读书和竞赛活动
1、团队、语文组等部门共同配合开展爱国主义作品朗诵会或演讲赛,特别突出者将推荐到“国旗下的讲话”中,向全校师生展示。
2、语文组和德育处共同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活动。召开“读爱国书籍,立报国志向”主题班会启动读书活动,配合三月、九月的“读书月”活动,鼓励同学积极阅读爱国书籍,向其他同学推荐“爱国好书”,编写书评或读后感,质量较高的作品将进行展览。
3、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教务处组织由各教研组共同编写爱国主义宣传材料和竞赛题目,通过材料学习和竞赛活动,普及历史、地理、国情、国防、国家安全、国家成就、外交、重要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使学生的爱国、报国的理想更加清晰。
五、推广住校生的准军事化管理
加强住校生的“半军事化”管理,通过晨练、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唱军歌等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严明的纪律观念及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六、在各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各学科在教案编写、课堂举例、课堂拓展、练习布置、考题设置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努力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国家知识,引导学生关心大事,热爱祖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每位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位与所任学科有关的著名的爱国人物,向学生宣讲人物的爱国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人物视频,做到人物材料上墙,让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这些人物成为学生的榜样,记名言、立志向,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以及主动性。
七、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1、坚持进行每年清明节“革命烈士墓”的祭扫活动,缅怀先烈,亲近历史,感受今日中国的和平及大家生活的幸福来之不易,提高师生民族忧患意识。
2、当国家举行重大活动、发生重大事件时,积极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号召,关注事件、组织讨论、勇于发表意见,并作力所能及的行动和努力。如,参加重大活动的签名、声援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可亲可感,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并有可能、有机会参与。
3、开展“致某某领导人的一封信”的活动。该活动目的不在于“领导人”回不回信,不在于引起多大的关注。而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大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发现当前影响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如环境、教育模式、饮食卫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进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讲真话、讲实话,以当代少年的赤诚和特有的眼光向国家和政府献言献策,享受、履行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感受自己和“领导人”心连心,“领导人”不是遥不可及,鼓励学生“少年立大志”。
4、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走向社会,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宣传,让学生逐渐感受自己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学生“学习好”是人民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学生“品德好”将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热爱祖国”是学生“品德好、学习好”的集中体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目的”的问题,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学习动力,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将直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将树立为国、为民、为社会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全体师生、各部门当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要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要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要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等活动,增强他们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广大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应该身体力行,为青少年做出榜样。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实践中,应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安康、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品德好、学习好”的有用之才。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蓝本,结合国情、省情、县情、校情,开展丰富的、深入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师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成就和忧患,进步与滞后,引导师生关心国家大事,认识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以祖国强大、民族复兴为己任,认识到远大理想和自身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增进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激发昂扬的斗志。
《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注意运用影视、书刊、音乐、戏剧、美术、故事会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参照《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并将优秀影视片纳入教学、教育计划,扎扎实实做好放映、观看、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可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一、开辟爱国主义宣传阵地,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通过班会、讲座、广播、橱窗、周末影院等形式,让师生进一步认识祖国的伟大成就、社会的巨大进步,同时做到居安思危,培养忧患意识;国防意识;领土、领空、领海意识;国家统一和安全意识,认识到伟大成就来之不易、中国还不富强,我们仍需努力,祖国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员,热爱祖国是“思想好”的首要因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开辟的爱国主义宣传阵地:
1、利用班会德育阵地,宣讲、观看爱国主义教育材料,组织召开“读爱国书籍,立报国志向”、“写规范汉字,做守纪学生” 等主题班会。
2、以我校积极开展、创建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活动为契机,开展“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邀请关工委或本校老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宣讲时政大事,让学生常想大事,早立大志。
4、利用橱窗和黑板报、广播,开辟一周要闻、时政热点、重大事件播报等栏目,每个班的板报设一个“历史上的今天”或“时政要闻”专栏,拓宽渠道,引导学生接触、了解、思考国事、天下事。
5、开展“周末影院”活动,进行“爱国电影展播”,观看经典的爱国电影、纪录片、阅兵式等内容,以爱国主义思想来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6、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命名、制定班训、设计班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通过以上爱国主义宣传阵地,可以为校园营造好一个符合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的环境氛围。
二、开展“争当国旗手,为国旗增辉”的活动
1、各班鼓励优秀学生申报“国旗手”。申报后,利用课余时间,由原有的旗手指导“新手”,保证升旗仪式的顺畅,让更多的同学近距离的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肃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且可以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公布“旗手”的所在的班级、姓名及其获得的主要荣誉。
2、组织获得各级各类表彰、为学校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当任升旗手和护旗手。激发全体学生向榜样学习,为国旗增辉。
三、唱响爱国歌曲,陶冶爱国情操
1、国歌大声唱。各班级每节班会课前师生共唱国歌,要求声音洪亮,音准到位,歌词准确无误。每次升旗仪式安排两个班级到旗台边领唱国歌,各班级可主动申报参与此项活动,升旗时安排一个申报班级,另一个班级随机抽取。各年段也可相应安排一个班级站在年段队伍前进行领唱。
2、每班选取一首爱国歌曲作为班歌,德育处统一进行登记,由音乐老师指导练唱,广播站滚动播放各班班歌,班会上唱完国歌后再唱班歌,学校将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和抽查,并分期分批进行考评,要求每位同学能熟练的演唱国歌和班歌。
3、开展大合唱比赛活动,要求每班必唱一首爱国歌曲。
四、开展读书和竞赛活动
1、团队、语文组等部门共同配合开展爱国主义作品朗诵会或演讲赛,特别突出者将推荐到“国旗下的讲话”中,向全校师生展示。
2、语文组和德育处共同开展“我向大家推荐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活动。召开“读爱国书籍,立报国志向”主题班会启动读书活动,配合三月、九月的“读书月”活动,鼓励同学积极阅读爱国书籍,向其他同学推荐“爱国好书”,编写书评或读后感,质量较高的作品将进行展览。
3、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教务处组织由各教研组共同编写爱国主义宣传材料和竞赛题目,通过材料学习和竞赛活动,普及历史、地理、国情、国防、国家安全、国家成就、外交、重要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使学生的爱国、报国的理想更加清晰。
五、推广住校生的准军事化管理
加强住校生的“半军事化”管理,通过晨练、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唱军歌等形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严明的纪律观念及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六、在各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各学科在教案编写、课堂举例、课堂拓展、练习布置、考题设置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努力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国家知识,引导学生关心大事,热爱祖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每位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位与所任学科有关的著名的爱国人物,向学生宣讲人物的爱国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人物视频,做到人物材料上墙,让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这些人物成为学生的榜样,记名言、立志向,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热爱和学习热情、以及主动性。
七、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1、坚持进行每年清明节“革命烈士墓”的祭扫活动,缅怀先烈,亲近历史,感受今日中国的和平及大家生活的幸福来之不易,提高师生民族忧患意识。
2、当国家举行重大活动、发生重大事件时,积极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号召,关注事件、组织讨论、勇于发表意见,并作力所能及的行动和努力。如,参加重大活动的签名、声援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可亲可感,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一员,我们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并有可能、有机会参与。
3、开展“致某某领导人的一封信”的活动。该活动目的不在于“领导人”回不回信,不在于引起多大的关注。而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大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发现当前影响社会进步的不利因素(如环境、教育模式、饮食卫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进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讲真话、讲实话,以当代少年的赤诚和特有的眼光向国家和政府献言献策,享受、履行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感受自己和“领导人”心连心,“领导人”不是遥不可及,鼓励学生“少年立大志”。
4、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走向社会,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法律法规、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宣传,让学生逐渐感受自己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学生“学习好”是人民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学生“品德好”将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热爱祖国”是学生“品德好、学习好”的集中体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目的”的问题,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无穷的学习动力,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将直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将树立为国、为民、为社会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全体师生、各部门当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