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学生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作者】 刘金平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关键词:学生  高效  学习小组  建设
  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学生高效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自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使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真正高效,通过我校两年多高校课堂改革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关键。
  一 、学习小组的类别
  1、“高效学习小组”每组由6名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自主课堂上,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每人负责1门学科,该同学负责组织该科目课堂上的讨论、展示、点评等活动,同时又负责该科目的学案检查、收发、课前、课后等学习活动,同时也负责对本组成员在该科目自主课堂上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也是本组内该科目的组长。这样我们的学习小组在每一科目的自主课堂上分工明确,组织有序,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课堂,形成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小集体。
  2、“高效科研小组”是每一个学科的精英小组。例如,将每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数学组长集中起来,就称之为“数学高效科研成员”,也称为“数学专家组”、“数学动车组”,在他们之中评选出一位组长,就成为班级的数学学科班长。一般来说,他们每个人数学成绩相对优秀,基础扎实。他全权负责数学自主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督促并检查其他成员数学作业,给其他成员解答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在遇到较难题时,高效科研成员就集中研讨,再给其他同学讲解。如果高效科研成员也无法解答,就会求助数学教师,在数学老师的帮助下再给其他同学答疑解惑,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效果。
  二、学习小组的建立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即同一个小组中同科目间有差距,每个科目都应有A级学生。但是两个小组综合成绩应该是相平衡的。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才有利于开张各项活动。
  2、分组方法:方法一:按一次或几次考试成绩依次取1—12名分到1—12组,取13—24名分到12—1组,以此类推,目的是达到各组之间成绩均衡。方法二:先确定12名组长编为1—12号,然后按几次综合成绩取1—12名由1—12号组长来选人,即1组先挑,接下来2组选人,接下来3组,以此类推。然后再取1—12名分别由12—1组的组长选人,则这一轮12组优先选人,接下来是11组、10组,以此类推。
  3、确定组长:一个小组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组长,所以确定一名好的组长就显得格外关键,一般说来选组长的标准是:首先要看学习成绩。一般来说小组长应该是本组学习最好的,是权威,这样他说的话才有分量,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要看组织管理能力。在某一小组中如果学习最好的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强,就要考虑学习第二好的同学,以此类推,直到该同学学习成绩也可以组织管理能力也强,就确定他为组长。
  4、学生分层:每个学习小组每个科目,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可划分为A——优秀生,B——中等生,C——待优生三个层次,便于课堂交流时同层讨论,异层帮扶。可以给同学编一个相应的代号,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  A1、A2、B1、B2、C1、C2,这样便于组长分工,也便于教师抽查。
  5、小组管理:每个学生的层次等级是不固定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动态分层。同时小组成员也应实行动态管理,班主任根据小组间存在的问题微调,确保小组和谐成长。
  三 、学习小组的培训
  1、展示规范性的培训:每科教师应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规范展示的习惯,同时逐渐要培养学生限时完成展示任务。
  2、课堂流程培训:每个科目安排1-2节课,由科任教师上课培训。或者观看较为规范的视频课,教师讲解各个环节进行培训。
  3、聚焦培训:所谓“聚焦”就是在展示开始前,学生向展板前聚拢的过程。我们学校由于班容量比较大,如果不经过严格的培训,就会出现拥挤、混乱的局面。对于聚焦的要求是一快,二静。
  4、学习方法的培训:在有效课堂下学生怎样进行高效学习,这是在开课之前必须教会学生的。即怎样预习?怎样交流?交流什么?怎样展示?如何对问题进行拓展、挖掘?怎样展示的精彩?等等都学要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5、对组长的培训:确定组长后一定要及时对组长进行培训,教他们怎样管理,怎样开展工作。积极的帮他们出主意想对策,调动组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走上自主管理的路子。
  6、对高效科研成员的培训:科任教师要经常培训高效科研成员,培训他们怎样去组织小组讨论、怎样去反馈小组存在的问题、怎样去实现小组帮扶等。
  7、对学科班长培训:高效课堂的学科班长是任课教师的左膀右臂,因此一定要选出一到两名本学科成绩好、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充当学科班长。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设计版面,怎样指导学生书写版面时使用双色笔,如何督促、检查、指导学生完成学案。指导他们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打分,课上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对展示的学生进行点评等。
  四、 学习小组的评价
  1、学习小组评价的重要性:评价不仅仅是评“对不对”、“好不好”、“棒不棒”,也不单单是一句鼓励赏识的话语,评价应是多元的,真正的评价不是甄别优劣,而是引领发展,激发学生内驱力,增强小组凝聚力。评价就是武器——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2、学习小组评价遵循的原则:一是评价功能具有多元性。概括地讲表现为即时性(过程性)、纠错性、激励性、导向性、延展性、实效性等方面。即时性评价要贯穿从预习、板书、学生展示、质疑对抗、反馈测评等每个过程和环节;纠错性是评价的最基本功能;激励性评价要求树立“展示无错”的观念;评价的导向性是指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具有指向性的评价,从而达到“评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延展性是指在点评时,可以补充拓展延伸,提炼生成;实效性是指课堂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要围绕主题展开,使评价富有实效和价值。二是评价主体也要体现多元性,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如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物品奖励、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评价与奖励相结合,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是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捆绑作为评价的依据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教室内外设文化墙,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布展一周。每周综合评选出班级金牌小组、银牌小组、铜牌小组,并在班会上郑重颁发证书和奖品。
  总之,学习小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也是在践行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想将它做的十全十美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尝试、不断改进,让学习小组真正高效,使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李炳亭  《高校课堂22条》
    丁来明  崔其升 《高校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