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 范春娇

【机构】 河北省三河市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一直以来就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着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切实体会到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这里就阅读教学这个话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形成怎样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摸索出一套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教学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呢?
  第一,要有博古通今、兼收并蓄的知识积累。有人说语文即生活。也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待。的确如此,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形式美仑美奂;其内容纵贯古今、横猎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阅读这样的文章,必然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进行广泛的阅读。尽量要求自己无书不读,无理不通,上课时才有可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去吸引学生,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大家都知道“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个故事吧?王安石不就是凭借自己的博闻强记震慑了“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的苏学士吗?
  第二,要有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一个教师,就算是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厚的知识,这离上好一堂语文课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的。因为你不可能在一堂课上,把你掌握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注入学生的思想。所以,每教学一篇文章,教师首先应该沉下心来,真正进入文章当中,去感受文中的字字句句,然后掩卷深思,看看上这节课到底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的知识,最后就可以在自己积累的知识中检索最有价值的,运用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才不致使学生产生“听得天花乱坠”,而感觉“一塌糊涂”的印象。
  第三,要有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悟(也即语感)。语感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驾御语言文字的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得靠教师优美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试想,一篇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如果你只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而没有任何个人的见解,你怎么又能将这堂课上得绘声绘色呢?你又怎么能带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求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最简单的教学方法。
  第四,要有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是因为,人们的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思想感情不同。而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又都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才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啊。一个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驾御文本,能用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刚柔相济的教学语言,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对文本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解,继而获取知识,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