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充分整合
【作者】 杨明政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马家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①而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教学时空,已成为当今中国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发展的新舞台,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审时度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和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母语教学规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式。
基于以上因素,我认真了解了专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与基本要求为基础,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规律;摸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更优化的经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和谐发展和生命成长的资源与环境。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再认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随着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2011年底的出台,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进入了一个高潮。作为语文五大内容之一的综合性学习,必须对其再认识,准确把握其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而是学科内的综合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名“综合”,泛语文、非语文的活动都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如,大量画图、表演和游戏活动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如,把“我爱你,语文”变成书法课,也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其特点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学习效果综合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基本要求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中合作,突出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自主性。
实践表明,用传统的手段来体现上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综合性”、特点、基本要求,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但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整合,上述要求就得到充分体现,并且达到最优化。
二、信息技术“造米”——“巧妇不再是无米之炊”
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前之所以在一些学校开展得不是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苦于资源的贫乏。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综合性学习资源库,为“巧妇”“造米”,这样教师就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的建立,会让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时事半功倍。
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第四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所列的资源清单,我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分为以下两组:一是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二是文本资源和非文本资源。按这两大类,我在学校电脑中建立语文综合性教学资源库。而这两组资源分类又是交叉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大,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因此我又建立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
语文综合性资源库已搭起框架图,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充实其内容呢?首先我利用互联网,从电子图书馆及各种教育网站上搜索、下载、加工处理各种素材,然后按设计好的资源库框架进行相应保存。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还应凸显地方特色,其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和师生的不同而表现出来具体差异性。这时,有些资源从网上找不到的,我便要自力更生,举起摄像机、操起扫描仪等,亲自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利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美化,从而自主开发资源,这样“共享网上资源+自主开发资源”,我的资源库得以丰富,这样便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三、建立网络评价平台——及时反馈、互动交流、适时调整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传统的评价手段很难达到上诉要求,而依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网络评价平台,就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进行准确判断,正确地分析各种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对教师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向家庭、社会的多元化评价转变;并且,在评价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加了师生的沟通,快速地反馈了学习效果,优化了教学进程,并形成了新的评价方式和教学管理思路。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多年的实践,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表,包括了“综合性”“实践性”“师生表现”三个方面四大板块二十一个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就决定了评价必须关注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内容的恰当性,因此我在“综合性”评价中设计了四个内容。而“实践性”特点确定了它的评价必须关注活动过程,所以我设计了五个评价内容。综合性学习的五个特点决定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必须关注活动中的师生行为,所以我设计“教师表现”与“学生表现”两个板块的十二个内容评价。
我将此内容从教师主机发布到每个学习主机的个人空间里,师生互相共同完成此评价。在实践中,我首先运用ASP技术处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加以梳理、整合;二是通过网络系统的“屏幕”、“广播”等途径,实现师生交流,更深入地探究某一个有代表性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合作探究一些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人点进“语文聊天室”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聊;有的在“互动点评站”点评。这种交流往往“短兵相接”,畅所欲言,呈现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补充的动人情景,构成网络评价平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业评价
我们用考试这种评价是承载不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部重量,有必要借助其它评价载体,这就需要档案评价。档案评价也称文件夹评价,因其价入过程的非凡功能决定了它在综合性学习学业评价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种档案评价能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设置个人文件夹,形成资料积累意识,掌握一些资料收集建档、整理、合成的信息技术方法。我还在班级里搞了个学业档案评价表设计比赛,分成八个组,比一比谁最有创意。活动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分学期用电脑设计成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电子日记本,按时间能查询到任何一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业评价。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手段,在透彻研究语文教材基础上,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地选择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就一定能扣住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灵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
基于以上因素,我认真了解了专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与基本要求为基础,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规律;摸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更优化的经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和谐发展和生命成长的资源与环境。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再认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方式。随着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2011年底的出台,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进入了一个高潮。作为语文五大内容之一的综合性学习,必须对其再认识,准确把握其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而是学科内的综合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名“综合”,泛语文、非语文的活动都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如,大量画图、表演和游戏活动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如,把“我爱你,语文”变成书法课,也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其特点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学习效果综合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基本要求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中合作,突出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自主性。
实践表明,用传统的手段来体现上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综合性”、特点、基本要求,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但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深层整合,上述要求就得到充分体现,并且达到最优化。
二、信息技术“造米”——“巧妇不再是无米之炊”
语文综合性学习目前之所以在一些学校开展得不是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苦于资源的贫乏。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综合性学习资源库,为“巧妇”“造米”,这样教师就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的建立,会让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时事半功倍。
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第四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所列的资源清单,我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分为以下两组:一是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二是文本资源和非文本资源。按这两大类,我在学校电脑中建立语文综合性教学资源库。而这两组资源分类又是交叉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空间就有多大,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因此我又建立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库。
语文综合性资源库已搭起框架图,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充实其内容呢?首先我利用互联网,从电子图书馆及各种教育网站上搜索、下载、加工处理各种素材,然后按设计好的资源库框架进行相应保存。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还应凸显地方特色,其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和师生的不同而表现出来具体差异性。这时,有些资源从网上找不到的,我便要自力更生,举起摄像机、操起扫描仪等,亲自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利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美化,从而自主开发资源,这样“共享网上资源+自主开发资源”,我的资源库得以丰富,这样便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三、建立网络评价平台——及时反馈、互动交流、适时调整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传统的评价手段很难达到上诉要求,而依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网络评价平台,就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进行准确判断,正确地分析各种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对教师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向家庭、社会的多元化评价转变;并且,在评价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加了师生的沟通,快速地反馈了学习效果,优化了教学进程,并形成了新的评价方式和教学管理思路。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多年的实践,我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表,包括了“综合性”“实践性”“师生表现”三个方面四大板块二十一个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就决定了评价必须关注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活动内容的恰当性,因此我在“综合性”评价中设计了四个内容。而“实践性”特点确定了它的评价必须关注活动过程,所以我设计了五个评价内容。综合性学习的五个特点决定了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评价必须关注活动中的师生行为,所以我设计“教师表现”与“学生表现”两个板块的十二个内容评价。
我将此内容从教师主机发布到每个学习主机的个人空间里,师生互相共同完成此评价。在实践中,我首先运用ASP技术处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加以梳理、整合;二是通过网络系统的“屏幕”、“广播”等途径,实现师生交流,更深入地探究某一个有代表性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合作探究一些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人点进“语文聊天室”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聊;有的在“互动点评站”点评。这种交流往往“短兵相接”,畅所欲言,呈现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补充的动人情景,构成网络评价平台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业评价
我们用考试这种评价是承载不了学生学业评价的全部重量,有必要借助其它评价载体,这就需要档案评价。档案评价也称文件夹评价,因其价入过程的非凡功能决定了它在综合性学习学业评价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种档案评价能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设置个人文件夹,形成资料积累意识,掌握一些资料收集建档、整理、合成的信息技术方法。我还在班级里搞了个学业档案评价表设计比赛,分成八个组,比一比谁最有创意。活动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分学期用电脑设计成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电子日记本,按时间能查询到任何一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业评价。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手段,在透彻研究语文教材基础上,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地选择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就一定能扣住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灵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