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乡土地理教学初探

【作者】 曾 萍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随着课改实验区的扩大和课程的深入,作为参加地理课改的广大教师深切感受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关键词:乡土地理 教学方法 途径 意义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渗透乡土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1、熟悉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从而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熟悉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乡土地理”的教学渗透在整个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作为社会实践学习的载体是因为这时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太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
        二、乡土地理教学的途径
  1、以教材为载体案例中深入
  每一种情感和观念的渗入,都是掌握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乡土观念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插图,通过提问、实验、思考、谈话、讲述、讨论、图表、录像、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假设、推理等思维方式,精讲多议,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谈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本内容,联系乡土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形成准确的、较全面的乡土观念。例如,讲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时,把我县的位置指出来,通过分析,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又如,讲到伏旱现象时,可让学生自己体验过的我县七八月天气特征,让学生分析其成因,这个例子可以教育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讲“人口的迁移”时,请同学谈谈“我县外来人口多带来的利与弊”,学生讨论相当热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2、课外时间多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开展兴趣活动可使乡土地理知识得到延伸,例如:办墙报和专栏、读乡土历史等读物、介绍龙南县名人等活动,不但有利于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不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感性认识的加深。比如可以办“龙南风光”的图片展,或出“客家龙南”的黑板报。介绍古今历史上一批杰出客家人,激励学生为家乡争光的壮志。举办讲座也是进行乡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例如举行“防雷电知识”讲座。龙南处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夏季是雷雨的多发期,所以对学生普及雷雨的有关知识和对学生进行防雷教育十分必要。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强,而乡土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乡土地理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的周围环境之中,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条件的话,带领学生参观武当山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再如,带领学生到九连山走走,一路上还可教学生辨别方向的方法,植物名称、地貌类型等,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如让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树立起绿化家园的观念。
  三、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
   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象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 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象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老师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总之,《新课标》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08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