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化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寇明燕
【机构】 四川省汶川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在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借助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化学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提供创新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氖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有利于消除课堂拘谨的场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解放,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就得到培养和支持。课堂上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问、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学习实验室制氧气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书上选择(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应该用直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催化剂,比书上选择的两种方法简便得多。还有学生表示用高锰酸钾可以代替二氧化锰来做催化剂,因为高锰酸钾分解后产生二氧化锰,对这种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行为,我都会大力赞赏和肯定。
二、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有效落实。教师要充分借助实验的功效,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如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测定钢铁中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自制化学模型,改进化学实验装置,举办化学魔术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成立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改进的研究,举办化学实验设计方案比赛,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学习,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实验作为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创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引发创新思维。不要把正确的结论急于呈现在学生面前,要善于让学生去总结,会归纳。当学生的结沦不正确时,不要直接给予否定,要想方设法诱导其他同学积极参加置疑和讨论。例如:讲燃烧条件时,笔者让学生回忆家中生煤火和汽油着火时灭火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燃烧与熄灭必须具备的条件。经过比较、概括,学生自己发现: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进一步论证,学生明确意识到上述条件缺少时,可燃物就不能燃烧。看似比较抽象的化学问题,经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丰富相象、有效类比、周密思考,引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问题迎刃而解。
四、改变评价方法,鼓励创新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例如,在学习完水的组成以后,有的同学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使水分解只能用电解的方法吗?我并没有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你还想到了其它的方法吗?他说就没有一种催化剂放到水里面就可以使水分解吗?像过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一样。初中生的想法多奇妙,许多创新思维的萌芽往往就会被我们循规蹈矩的评价所扼杀。课堂教学中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改变观念,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才能使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半功倍。
五、联系生活,捕捉创新灵感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了物理性质后,设问:"你知道醋是怎样变成的吗";学习碳时,提出"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是利用了碳的什么性质呢"。学生经过学习和探究,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大大激发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兴趣。再如新石灰雕像为什么会被腐蚀?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强创新,加深学生对"科学一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所有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给于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尽力充实知识基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人尽其才,发挥专长,从而为培养人才贡献我们自己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凤波,杜秀明﹒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0,(32):22-23
[2]迟令琴.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08,(5):78-79
[3] 毛清芬.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化学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提供创新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氖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有利于消除课堂拘谨的场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解放,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就得到培养和支持。课堂上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问、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学习实验室制氧气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书上选择(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应该用直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催化剂,比书上选择的两种方法简便得多。还有学生表示用高锰酸钾可以代替二氧化锰来做催化剂,因为高锰酸钾分解后产生二氧化锰,对这种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行为,我都会大力赞赏和肯定。
二、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有效落实。教师要充分借助实验的功效,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如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测定钢铁中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案,自制化学模型,改进化学实验装置,举办化学魔术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成立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改进的研究,举办化学实验设计方案比赛,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学习,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实验作为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创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引发创新思维。不要把正确的结论急于呈现在学生面前,要善于让学生去总结,会归纳。当学生的结沦不正确时,不要直接给予否定,要想方设法诱导其他同学积极参加置疑和讨论。例如:讲燃烧条件时,笔者让学生回忆家中生煤火和汽油着火时灭火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燃烧与熄灭必须具备的条件。经过比较、概括,学生自己发现: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进一步论证,学生明确意识到上述条件缺少时,可燃物就不能燃烧。看似比较抽象的化学问题,经过情境的创设,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丰富相象、有效类比、周密思考,引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问题迎刃而解。
四、改变评价方法,鼓励创新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例如,在学习完水的组成以后,有的同学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使水分解只能用电解的方法吗?我并没有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你还想到了其它的方法吗?他说就没有一种催化剂放到水里面就可以使水分解吗?像过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一样。初中生的想法多奇妙,许多创新思维的萌芽往往就会被我们循规蹈矩的评价所扼杀。课堂教学中突出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改变观念,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才能使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半功倍。
五、联系生活,捕捉创新灵感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了物理性质后,设问:"你知道醋是怎样变成的吗";学习碳时,提出"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是利用了碳的什么性质呢"。学生经过学习和探究,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大大激发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兴趣。再如新石灰雕像为什么会被腐蚀?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强创新,加深学生对"科学一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所有教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给于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尽力充实知识基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人尽其才,发挥专长,从而为培养人才贡献我们自己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凤波,杜秀明﹒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0,(32):22-23
[2]迟令琴.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08,(5):78-79
[3] 毛清芬.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