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关于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几点感想

【作者】 张作春 郭 松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总结过去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体育课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目标的的实施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刚刚毕业时充满着工作热情,那时每每非常渴望能听到有经验,水平高的教师讲课,记得那时一节课一般有两个内容,一个复习内容,一个新授内容,教师一般用分组轮换的形式,每组站整齐的两排队,每队一到两个器械,教师两边兼顾,教师教动作,学生根据教师教的去学习,评课主要是看教师对技术知识教得怎样,课堂秩序好不好,再就是本节课的练习密度和练习负荷是否合理。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和推行,对体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初的几年,我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琢磨新课程目标的深层内涵,体会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也走过了一些弯路,曾经一个时期,对体育课的认识,只停留在只要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表演到位,学生高兴了,快乐就行,教学花样繁多,不注重技术教学,甚至不教什么技术,天天研究游戏教学。在听评过程中注重教师是否运用了多样化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只关注课堂气氛和教师的个人表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证明了这种理念的,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一些游戏,做一次新鲜,做两次熟悉,做三次就腻了,学生没有了新鲜感,而且没有技术教学的支撑学生也做不出高质量的游戏。于是我的教学进入了“高原期”,个人也很迷茫。一个人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进步的保证。于是我经常于教学高手交流,不断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内涵,随着外出学习机会增多,经验不断积累,特别是去省里学习,琢磨专家的评课导向,不断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有些豁然开朗了。特别是参加了全省网络研修,向各位专家老师学习,积累经验,从更深层次上体会新课标的精神,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对怎样评价一堂体育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要关注教学目标  
  评课首先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是否结构紧凑,教学过程是否具有连贯性,每个环节是否前后呼应,使每各环节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不可分割度联系。
  二、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设计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真正服务与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受益。一节成功的课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尝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水平的地位上,而不是居高临下。用时时尊重学生态度对学生启发、引导,同时做到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保证给学生多练习的机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在积极性很高的学习情绪下,学会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新程目标“生本”理念的体现。
  三、要关注练习密度与负荷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练习的密度与负荷要适度,比如一节适量的体育课上下来,学生应该脸色红润、额头微汗,并有轻度气喘。学生练习频率较高,尽量不要出现一个人练,多数人看的现象。
  四、关注情感教育。
  我认为一节体育课成功体育技能是至关重要了,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悟到了什么,要关注学生心理所取得的震撼。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情感教育及社会适应性项目练习尤为重要。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简言之体育课不但要“健身”更要“健心”。
  五、关注场地器材的使用率。
  第一、场地器材安排是否安全,是否适合于你的学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第二、就是看场地器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一节课辛辛苦苦,费劲给每一位同学做了一样道具,在整个课中用了一次,就闲置在一边了,这是资源的浪费。器材不在花样多少,要看是否利用率高,是否贯穿整节课,为课堂营造了气氛,锦上添花。
  六、关注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个人素质关系到教学整体效果。一个干练的教师,能提升教学效率。一个亲和力强的教师能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总而言之,好的教师素质是平时积累和磨练的体现。是课成功的一半,是值的大家共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