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 吴依波 杨冀东
【机构】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电子白板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手段。但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笔者从四个方面做以阐述:“活”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增强教学的效益;“巧”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存储功能,落实学习的主体地位;“妙”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和回放功能,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适”用电子白板的形象感知功能,保持语文教学本色。旨在期待语文教学中发挥电子白板应有的优势,使其发挥特有的功能,为增加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插翅添翼。
关键词:信息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 高效课堂
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单凭教师讲授,很难吸引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迅速地渗透到教育各个领域,并成为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便成为我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活”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增强教学的效益
基于电子白板提供的拖放、放大和组合功能,改变传统的ppt课件的静态化、牵引化的授课痕迹,可以使学生在拖放中经历学习过程,在拖放组合中化解知识难点,插上创造的翅膀,提升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三年级讲解“图文转换之徽标类”专项复习时,教师先以“国家节水标志”为例,由整图尝试运用电子白板的拖动、放大功能,学着分解徽标,分解、放大之后,对徽标的局部图形进行理解,进而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就是利用的媒体技术的这一功能,化解了难点,分解之后再进行语言的组合,得出转换后的文字说明: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接住一滴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当进行分解之后,教师再点拨学生的发现,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1.关注图形中各部分的形状组合及排列顺序等蕴藏的意义
2.关注图形中各元素的形状及颜色等表现出的象征意义
3.关注图形中文字、字母或数字等的变形所隐含的意义
4.关注主题提示,以及图中通过谐音暗示出深层意义
什么叫水到渠成,教师只需搭一个“梯子”,至于怎样“爬”,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二、“巧”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存储功能,落实学习的主体地位。
基于交互电子白板提供的资源库链接功能和存储功能,可以营造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调用资源和积累现场资源,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
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把由《雷雨》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借助影片,课文节选这一部分那阴沉、压抑的舞台气氛也被电视中特定的环境再现了出来。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对剧中人物如鲁侍萍、周朴园、四凤、周萍、繁漪等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再如在讲授《小狗包弟》一课时,课前教师先找来文革的图片放在图库中,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再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图片库中拖出来放到屏幕上,并出现相应的自然段,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在需要其他资源时,在白板上输进去一个链接地址,轻轻一点,马上就可以带着学生到达这个页面。用电子白板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妙”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和回放功能,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所占分量最重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的讲授无法记录学生在听课过程的思维碰撞的痕迹,使得阅读教学走进了“一言堂”或“模式化”的误区。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的书写和绘画功能,可以轻松记录学生思考和想像的思维痕迹,这种边思考边批画的学习方式,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即使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互动的频率。
如在教学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出示课文,并随时和学生们做批注,当讲到“越国以鄙远”时,我出示本文的背景图片,然后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请一名生标注出秦、郑、晋三国的地理位置,于是,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进而帮助学生们形象地理解“邻之厚,君之薄也”和“阙秦以利晋”的含义。
还有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作文辅导课,教师往往是读一读优秀的或是差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来品评,但是后面的读完了前面的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评论是不大可能了,一堂课下来,收效其微,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突破评价与修改这一环节,同样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信息化背景下的作文讲评课,多是教师事先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1—2篇输入电脑,上课时在电子百板上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讨论中师生增进了感情,“改”的任务落到实处,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有了进步,就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学生就愿意多次修改作文,直到满意为止。在追求最佳结果的意念的支配下,学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长期这样坚持下去,作文水平肯定会步步提高。
四、“适”用电子白板的形象感知功能,保持语文教学本色
毋庸置疑,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声音、文字、图象及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了比较完整的地步,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和听觉形象,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印象,要想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们必须适度使用电子白板,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潘秀初.走出电子白板应用误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慧芳.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互动性问题[N].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 高效课堂
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单凭教师讲授,很难吸引学生。《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迅速地渗透到教育各个领域,并成为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
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便成为我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活”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增强教学的效益
基于电子白板提供的拖放、放大和组合功能,改变传统的ppt课件的静态化、牵引化的授课痕迹,可以使学生在拖放中经历学习过程,在拖放组合中化解知识难点,插上创造的翅膀,提升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三年级讲解“图文转换之徽标类”专项复习时,教师先以“国家节水标志”为例,由整图尝试运用电子白板的拖动、放大功能,学着分解徽标,分解、放大之后,对徽标的局部图形进行理解,进而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教师就是利用的媒体技术的这一功能,化解了难点,分解之后再进行语言的组合,得出转换后的文字说明: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接住一滴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当进行分解之后,教师再点拨学生的发现,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1.关注图形中各部分的形状组合及排列顺序等蕴藏的意义
2.关注图形中各元素的形状及颜色等表现出的象征意义
3.关注图形中文字、字母或数字等的变形所隐含的意义
4.关注主题提示,以及图中通过谐音暗示出深层意义
什么叫水到渠成,教师只需搭一个“梯子”,至于怎样“爬”,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二、“巧”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存储功能,落实学习的主体地位。
基于交互电子白板提供的资源库链接功能和存储功能,可以营造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随时调用资源和积累现场资源,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
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节选)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把由《雷雨》剧本改编成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借助影片,课文节选这一部分那阴沉、压抑的舞台气氛也被电视中特定的环境再现了出来。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对剧中人物如鲁侍萍、周朴园、四凤、周萍、繁漪等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再如在讲授《小狗包弟》一课时,课前教师先找来文革的图片放在图库中,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说,再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图片库中拖出来放到屏幕上,并出现相应的自然段,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在需要其他资源时,在白板上输进去一个链接地址,轻轻一点,马上就可以带着学生到达这个页面。用电子白板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妙”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和回放功能,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所占分量最重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的讲授无法记录学生在听课过程的思维碰撞的痕迹,使得阅读教学走进了“一言堂”或“模式化”的误区。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我们提供的书写和绘画功能,可以轻松记录学生思考和想像的思维痕迹,这种边思考边批画的学习方式,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即使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成果,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互动的频率。
如在教学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出示课文,并随时和学生们做批注,当讲到“越国以鄙远”时,我出示本文的背景图片,然后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请一名生标注出秦、郑、晋三国的地理位置,于是,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进而帮助学生们形象地理解“邻之厚,君之薄也”和“阙秦以利晋”的含义。
还有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作文辅导课,教师往往是读一读优秀的或是差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来品评,但是后面的读完了前面的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评论是不大可能了,一堂课下来,收效其微,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突破评价与修改这一环节,同样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信息化背景下的作文讲评课,多是教师事先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1—2篇输入电脑,上课时在电子百板上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讨论中师生增进了感情,“改”的任务落到实处,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了,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有了进步,就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学生就愿意多次修改作文,直到满意为止。在追求最佳结果的意念的支配下,学生肯下工夫修改作文,长期这样坚持下去,作文水平肯定会步步提高。
四、“适”用电子白板的形象感知功能,保持语文教学本色
毋庸置疑,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声音、文字、图象及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了比较完整的地步,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和听觉形象,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印象,要想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们必须适度使用电子白板,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潘秀初.走出电子白板应用误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慧芳.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互动性问题[N].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