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作者】 聂清勇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识活动,其有效性是教师共同追求。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教学模式怎样变革,教学手段怎样变化,有效课堂总是永恒的话题,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学生置于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位置,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模式,把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引向深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生活化、趣味化、媒体化的情境,能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激发有效的学习情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从学生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尤其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境。这些材料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
  情境创设需要注意,一是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每一堂课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制定切实的目标,切忌热闹、牵强。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实践中,既要围绕应达成的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突出情境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服务功能。
  二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规律一致。情境设计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由于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创设情境要力避随意性,努力做到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相统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相适应。这样的情境,学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容易理解,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认知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对于中职学生要多采用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创设情境时,不要瞻前顾后,要适时融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关心民生建设。
  二、深研教材和学生,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就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他们不知不懂,学后有用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深研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恰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衔接,既不能降低难度,让学生学而无味,又不能超越认知水平,让学生昏昏然。那么怎样才能确保知识的有效性呢?第一,教学中知识的增长是教学的关键,要保证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知识量的增长;第二,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教学中知识必须让学生熟练、融会贯通,达到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的程度;第三,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能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师生互动,构建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来,让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开展自学活动;课堂开始环节,创造一种“乐学”和“参与”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试验、操作和各种活动中,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直接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寻求现象与事实背后规律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设计如下情节: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从离门3米远处笔直地走向门边,并要求他第一步走1米,第二步走■米,第三步走■米,依次类推,即后一步是前一步的一半。问全班同学他能否走到门边?不少学生脱口而处“能”,我却说“不能”,学生感觉很奇怪,带着疑问,让那个同学一步步地走,他所走路程S=1+■+■+……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全班同学情绪高涨,从分析他能否走到门边,就化归为S能否大于3的问题,接着推导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求和公式计算出S=2<3,所以他永远也走不到门边,只能望门兴叹。在愉悦宽松的教学活动中,传输着营养丰富的知识信息。
  在其后的解决问题环节,也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可能的开放,活跃学生思维。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缺位。处于发展中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教师实时组织、引导、点拨、讲解,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三,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一个忽视有差异的学生的教学过程不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分层教学不是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分别教学,而是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层对待。如:课前自学分层要求,小组合作一对一帮扶,课堂提问深浅各异,课后作业分层布置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
  四、学以致用,创设有效的心理预期
  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专业课服务,是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专业上的实际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讲授统计学知识时,可结合班级的某次考试成绩,求平均分、标准差、作图分析考试情况,求正答率、效度、信度分析试卷质量等。讲授分段函数可结合财会专业知识,探讨个人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结合相关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将纳税人月工资超过3500元的部分假设为x,其全月应纳税则为f(x)。当f(x)≤1500时,f(x)=0.03x;当f(x)>1500时,f(x)=0.1x,……。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数学知识有用的心理预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认识活动,其有效性是教师共同追求。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教学模式怎样变革,教学手段怎样变化,有效课堂总是永恒的话题,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学生置于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位置,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模式,把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引向深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