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凝聚家校育人合力 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作者】 王新仓 范崇德

【机构】 河南省义马市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结合的必要性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公认。但怎么才能让家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形成合力,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做法。我校的作法是建立“家校结合”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组建家校合作联系小组;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考场,走进活动,参与学校管理,凝聚家长教师学生正能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形成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三级家委会  家教讲师团  家长沙龙
  现代家庭,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只有一个孩子,有些甚至是独二代,大人们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凡是有关教育的事情,都积极参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他们把这些希望绝大部分寄于学校,但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完整的教育是从家庭起步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永远的老师。因此,在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家长也需要进一步学习,转变观念,和学校共同携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但是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都还是20年前自己受教育时的方式,这对于教育现在的孩子,肯定是落伍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上,都深感困惑。为了帮助广大家长解除困惑,促进家校沟通、合作,我校于2010年创办了家长学校,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行、协作并形成合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两年来,在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创建“家校结合”特色学校为目标,完善家长学校的各项措施,加强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大胆探索家长学校的办学策略,走出了一条适合校情的办学路子,实现了“磨合—规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
  家庭和学校教育并重且相互促进,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推动家校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专门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先后召开了20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家校合作工作,为其指明方向,出谋划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我校的家校合作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健全机构,分工合作
  (一)建立“家校结合”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责任到人,任务到周,对家长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报请、审议和决策。
  (二)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在个人自荐和班主任推荐的基础上,选举了班级、年级和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各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后,一一聘任,合理分工,要求成员学习家长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并协助家长学校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带头学习教育理论,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规律,积极探讨和交流家校结合、共育新人的经验,发现并推荐在家校结合工作中先进的人的事,勉励大家在家校合作的相关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三)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舆论与宣传,以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组织他们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探讨新方法,关注新动向,形成新观念,并将身边家庭教育方面做得突出的人和事进行挖掘总结整理,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组建了家校合作联系小组。确定了联系小组名单,印发了通讯录,进一步明确要求与职责,加强责任感,提高荣誉感;定期进行碰头和总结,听取和反馈相关意见,使“创建”工作越来越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走进家庭。
  三、选准载体,寻求突破
  (一)让家长走进校园。
  (1)充分利用每一次家长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改模式、近期荣誉、取得成绩、好人好事等告知全体家长;
  (2)定期邀请家长代表走进校园,看一看、谈一谈,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双向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让家长走进课堂。
  1、尝试让家长推门听课。家长近距离走进自己孩子所在的课堂,观摩孩子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一方面有助于家长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观摩了学校教师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家长的重视和参与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鼓励,从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点。“让家长走进课堂”,使家长更全面准确地感受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促进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体现了学校“让孩子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收得了良好效果。
  2、尝试让家长给学生讲课。很多家长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专项工作,各有特长,学校有规划有选择地让一些家长发挥特长,在消防知识、安全演练、感恩教育、德育、特长展示方面给部分学生上课,既锻炼了家长,鼓励了家长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孩子们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三)让家长走进考场。
        从上学年开始,我校大胆尝试“让家长走进考场”。期中和期末考试,在家长主动申请的基础上,选拔30余名家长代表作为监考人员,从事考务工作。从试卷的拆封、学生答卷到试卷装订,他们都全程参与。家长监考工作由校级家委会负责。这样既提高了家委会的责任感,也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教师们的工作,促进了家长和教师们之间的关系。这项活动,让教师受到了促进,家长得到了锻炼,学生经历了考验,使家校结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四)让家长走进活动。
  一是感恩教育活动。我校经过精心策划,多次筹备,2011年5月13日带领部分教师、家长及其子女到渑池县段村乡柏隆村小学进行“家校结合,爱心助学”活动。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得到了教育,使家校结合工作得到了很好的促进。目前,我校仍有一部分学生和柏隆村的学生保持着联系,个别家长还带着孩子以个人的名义不定期到到该校或学生家中走访。
  二是“教子有方”研讨会。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亲身体会,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独(下转第20页)(上接第92页)特,效果显著。学校3月份开展了“教子有方”论文征集活动,5月份召开了研讨会,有16名家长代表发言,讲的都是自己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及感悟得失,让人亲临其境,有些发言声泪俱下,感人至深,在学生及家长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使家庭教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入。目前优秀论文已结集成册。
  三是在学校活动中担任评委。在我校开展的 “教学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教职工普通话大赛”、“学生感恩教育演讲赛”中邀请部分家长担任评委、影响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共同感悟,共同成长。
  四是开展了学生和家长同台演出。本学年开展了“诵读经典”、“同唱一首歌”、共同参加“六一”展演等,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策划,准备,享受过程,增加亲情,共同提高.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家庭文化生活。
  五是家长沙龙。许多家长非常希望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教育孩子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我校经常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沙龙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通过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五)让家长走进学校管理。
  我校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家长评教卡、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参与监考,让家委会逐级向下延伸引导带动更多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支持学校工作,在年级组长及后备干部评价过程中,也逐步加入了家长评价的成分,增大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将家长满意与否做为评价学校管理人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办人民满意学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家校携手,初显成效
  1、“助学活动”促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进步。通过开展助学活动,教师层面,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得到消除,工作比以前更加敬业,开始注重个人的专业成长,注重家长和社会评价;学生层面,更加理解家长,了解外面的世界,更有感恩理,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都得到了很大改变,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家长层面,首先是育子理念有了转变,懂得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其次是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更加尊重、配合教师的工作;其三是认可学校的做法,希望今后多组织多参与类似的活动。
  2、“感恩教育”助家长、学生共成长。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关心父母。为此,我们积极倡导感恩教育,通过开展学生征文和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我们还把学生的优秀作品结集成册,实现二次鼓励。
  3、“教育讲座”为家长指点迷津。通过开展家校教育讲座,为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时的无助给予了有益启迪。本学期参与听课的家长在200人以上,听课家长受益匪浅,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4、“教子有方”研讨会效果良好。“教子有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家长们提供了交流平台,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我校举办的“教子有方”研讨会,共收集了家长撰写的论文40余篇,并分阶段进行了交流探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研讨会后,我校把交流的优秀论文结集成册,并赠送给有关家长,以作纪念。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已经行进在“家校结合”探索的路上,朝着前进的目标,努力乘风破浪。我们坚信,只要不遗余力,定会迎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