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教育因细节而美丽
【作者】 董宝艳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关键词:教育 细节 管理 美丽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教育无小事。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教育细节是砖瓦,它构筑着教育教学的大厦;是岩石,叠垒起人性品格的大山;是细胞,融汇成学生身心健康的血脉。
细节教育是积极教育的一种方式,作为班主任,如何发现细节,存储细节,然后利用细节去完成自己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本学期,我和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开学报到那天完成学校分配给的大扫除的任务。当时正值热下,扫除任务多而脏,因为一个暑假学校都在装修,我们的教室、走廊,装修之后的垃圾灰尘遍及每一个角落,卫生区内的杂草比花草多,但是孩子们却干劲十足,整个劳动过程就如当日天气,如火如荼。我除了感受他们的那份热情之外,在融入劳动大军的同时还悄悄地用手机抓拍下他们劳动的场面。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以“最美的身影”为标题呈现给孩子们,并配上我动情的描述和真诚的赞美,孩子们津津有味的看着听着,在欢笑愉悦的气氛中我也看到了几名劳动不够积极认真的学生眼中那份惭愧。我知道,这种有图有真相的教育远胜过我以往的空洞描述与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着班里每一位同学积极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
抓细节,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是细微的。无论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无声无息,不惊不咋;无论你爱与不爱,它都在那里,不舍不弃,有增无减。做为一名班主任,就要善于从学生每日的言行举止中,去发现不寻常或异常的情况,捕捉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的细节,从而更好的把握住教育的良机。
每天中午学生到校之后,上课之前的半小时里,我都是习惯到教室里坐一坐,一来可以观察学生到校的情况,二来也是能督促自己抓时间阅读一些书籍。一天中午,当上课的预备铃响起,我合起书准备离开时,讲桌旁的一位学生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的书-《中国地理》,当时我问:“你喜欢吗?”他点点头。我说好,老师就借给你看看,不过说好,上课绝不允许看。过两天,他还给了我书的同时,又拿走了另一本。同时还说:“老师,我也送给你两本书吧?”其实这个孩子是个“问题学生”,之所以让他坐在讲桌旁,因为他上课太爱乱说话,没有一个同学喜欢挨着他,他自己也说,我坐在讲桌旁还好点。于是我利用与之交换书籍的这个契机,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了他爱读书、读好书的这个优点。希望全体同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课下也单独和他交流了读好课外书与学好课堂知识,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的一些事情,他欣然接受,果然,自那之后,他上课的纪律有所改变,期中考试的成绩也进步了十几个名次。
有人说:“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说明只有细节管理好了,才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教育功能。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可是大课间的跑操却又是让他们最讨厌的。每天学生都已各种理由请假不想跑操,要不然就想办法掉队。开始时我说,那就不要在上体育课了,因为体育课也要跑步啊,可是这个办法效果不理想。于是我给他们讲跑步的种种好处,依然还是不愿意跑,或者掉队落后。于是一天间操时,我换上运动服装,加入他们跑操的队伍,而且是跑在队伍的最外边,跑道的最外圈,这下子,一句话也不用说,全体同学没有一个掉队,而且队伍整齐,领操的体育老师在主席台上大声表扬到:“八一班,队伍整齐、步调一致,有如阅兵式的队伍,是全校的榜样。”从那天起,每天学生跑操的队伍中都会多上一个我,学生们每天也在以期待的眼神召唤着我。
“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做实一桩小事,胜于空讲一筐道理。作为教师,我们不可忽略教育的细节,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经意的一次提醒,一个宽容的微笑,会心的一个眼神,无意的一个举动,无声的一个示范……这就是教育的细节,像春风细雨般呵护着春天的幼芽,轻轻地,淡淡地,柔柔地,水过无痕。这样的教育它不仅可以照亮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步,更能让我们时刻展现作为教育者的魅丽。从细节入手,让我们的教育发出智慧的人性的光芒。让教育,在平凡中演绎精彩,在细节中绽放美丽。
作者简介:董宝艳 1973年生人 汉族 河北唐山人 中学一级教师 区级优秀班主任。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教育无小事。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教育细节是砖瓦,它构筑着教育教学的大厦;是岩石,叠垒起人性品格的大山;是细胞,融汇成学生身心健康的血脉。
细节教育是积极教育的一种方式,作为班主任,如何发现细节,存储细节,然后利用细节去完成自己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本学期,我和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开学报到那天完成学校分配给的大扫除的任务。当时正值热下,扫除任务多而脏,因为一个暑假学校都在装修,我们的教室、走廊,装修之后的垃圾灰尘遍及每一个角落,卫生区内的杂草比花草多,但是孩子们却干劲十足,整个劳动过程就如当日天气,如火如荼。我除了感受他们的那份热情之外,在融入劳动大军的同时还悄悄地用手机抓拍下他们劳动的场面。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以“最美的身影”为标题呈现给孩子们,并配上我动情的描述和真诚的赞美,孩子们津津有味的看着听着,在欢笑愉悦的气氛中我也看到了几名劳动不够积极认真的学生眼中那份惭愧。我知道,这种有图有真相的教育远胜过我以往的空洞描述与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着班里每一位同学积极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中。
抓细节,就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是细微的。无论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无声无息,不惊不咋;无论你爱与不爱,它都在那里,不舍不弃,有增无减。做为一名班主任,就要善于从学生每日的言行举止中,去发现不寻常或异常的情况,捕捉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的细节,从而更好的把握住教育的良机。
每天中午学生到校之后,上课之前的半小时里,我都是习惯到教室里坐一坐,一来可以观察学生到校的情况,二来也是能督促自己抓时间阅读一些书籍。一天中午,当上课的预备铃响起,我合起书准备离开时,讲桌旁的一位学生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我的书-《中国地理》,当时我问:“你喜欢吗?”他点点头。我说好,老师就借给你看看,不过说好,上课绝不允许看。过两天,他还给了我书的同时,又拿走了另一本。同时还说:“老师,我也送给你两本书吧?”其实这个孩子是个“问题学生”,之所以让他坐在讲桌旁,因为他上课太爱乱说话,没有一个同学喜欢挨着他,他自己也说,我坐在讲桌旁还好点。于是我利用与之交换书籍的这个契机,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了他爱读书、读好书的这个优点。希望全体同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课下也单独和他交流了读好课外书与学好课堂知识,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的一些事情,他欣然接受,果然,自那之后,他上课的纪律有所改变,期中考试的成绩也进步了十几个名次。
有人说:“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说明只有细节管理好了,才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教育功能。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可是大课间的跑操却又是让他们最讨厌的。每天学生都已各种理由请假不想跑操,要不然就想办法掉队。开始时我说,那就不要在上体育课了,因为体育课也要跑步啊,可是这个办法效果不理想。于是我给他们讲跑步的种种好处,依然还是不愿意跑,或者掉队落后。于是一天间操时,我换上运动服装,加入他们跑操的队伍,而且是跑在队伍的最外边,跑道的最外圈,这下子,一句话也不用说,全体同学没有一个掉队,而且队伍整齐,领操的体育老师在主席台上大声表扬到:“八一班,队伍整齐、步调一致,有如阅兵式的队伍,是全校的榜样。”从那天起,每天学生跑操的队伍中都会多上一个我,学生们每天也在以期待的眼神召唤着我。
“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做实一桩小事,胜于空讲一筐道理。作为教师,我们不可忽略教育的细节,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经意的一次提醒,一个宽容的微笑,会心的一个眼神,无意的一个举动,无声的一个示范……这就是教育的细节,像春风细雨般呵护着春天的幼芽,轻轻地,淡淡地,柔柔地,水过无痕。这样的教育它不仅可以照亮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步,更能让我们时刻展现作为教育者的魅丽。从细节入手,让我们的教育发出智慧的人性的光芒。让教育,在平凡中演绎精彩,在细节中绽放美丽。
作者简介:董宝艳 1973年生人 汉族 河北唐山人 中学一级教师 区级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