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医学细胞生物学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新探讨

【作者】 许 瑞 周 勇 周璨林 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纳菲沙·卡德尔

【机构】 (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将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比例适当,取优契合,结合课程整合模式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未来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PBL;医学教育
  Abctract:The proportion of PBL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priate, take excellent fit, combined with curriculum integration model applied to the "medical cell biology" teaching, ta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 creative ability and team spirit, develop top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in the future .
  Key words:medical cell biology ;PBL ; Medical Education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引导大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医学专业学习。
  问题导向式学习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首次创立的自主学习模式[1],PBL教学模式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后,多所院校都进行了广泛的借鉴摸索,这一教学模式在西方的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国外医学生教育实践证明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先进教学模式。
  如何针对学生自身特点,探索到跨越PBL模式在基础课程和临床阶段之间障碍的途径与方法?实行PBL教学模式与基于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取优契合模式,采取课程整合模式为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育中提供新思路。
  一、 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
  PBL教学法注重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培养,强调从根本上挖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并针对每个学生特定的需要提供支持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意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但是如果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这样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PBL教学法,有些老师甚至要求教学全过程使用PBL教学法贯穿课堂,试图创立国外教学的课堂氛围,这是否是对学生最佳的一种教学模式呢?
  大多数的中国学生初始接触的便是基于授课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思维模式较固定,心理上习惯引导,理解,记忆的课堂思维,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形象的学科,在学生中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储备了一部分基础知识,这对开展PBL教学法,甚为有助,但是目前中国PBL教学法尚处于摸索阶段,部分院校对教改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完善的实施经验可直接引用、师资配置不足、缺乏现成教材等,这样的大环境下,将整个一门课完全运用PBL教学法太过冒险,因此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资源优势,在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PBL教学法,积累经验,培训专业PBL 教师,各院校交流编写相关教材,完成这个过渡时期,PBL教学法应用成熟后,再加大比例投入课堂,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将此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
  二、 整合课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整合课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它不是单纯表现为学习的方法,还寻求如何通过统合化课程的编制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2]。
  教育的客观规律决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当知识存在于情景中、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多层次呈现知识、知识与个体的问题产生相关性时,最好的学习效果才会出现。如今医学教育中各学科自成体系, 但是内容紧密联系,部分章节内容重叠, 分别设置课程不仅所需学时多, 而且在许多分科课程中学生无法把自身的经验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选用课程整合对课程设计和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现今医学教育多呈现医学基础课、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在这样的趋势下,需要医学生掌握的新学科层出不穷,知识的无限性与接受在校医学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重重,整合课程无疑是一条捷径,精简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最终适应时代的要求。
  事实上,在医学教育领域的PBL教学,近年来国内外都陆续有了一些基础医学的整合课程, 并且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3]。因为医学决策通常是以不确定因素为前提, PBL作为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是围绕问题和情境展开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问题,它将由多个不同领域的亚问题组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全局思考问题,这要求学生对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有深入认识而这正是整合课程的目标,这一思维模式的形成对学生正确的职业医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启发和创新支持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41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桥梁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经过中学生物学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为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和进一步思维创新奠定了基础,使医学生在未来遇到复杂现实问题时,能联系多学科知识,寻求对问题全新、独特性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意点,释放自我能力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单一设计思维模式,转变学生对书籍的依赖,进入一个动态、时空的思维训练并用抽象的理性认识去面对问题,联系各个基础学科及临床学科构建知识框架,产生新感悟。
  其次,从“单一”转为“多元”的训练来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源于本学科却高于本学科,既有本学科的凝练也有多学科的整合,设计医学情境为背景,从涉及多学科的案例及发病机制出发进行探索。
  最后,PBL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PBL教师需要在他们的创新点中不乏有一些观点不全面或者参考信息错误引导的思维走向偏离时提供相关资料,观点引导学生弃错存真,发展正确的思维走向。
  总结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 PBL教学法辅以团队学习法,将使《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知识积累丰富,对学科认识加深,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通过合理把握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以及课程整合不但可以节约学生掌握知识需用的时间,这种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培养、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祝鸿程,刘浩,王迎伟等. 基础医学课程 PBL 教学应用的新思路[ 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10-1412
  [2]马  丁, 钱  坤, 陈  红, 等. 应用 OSCE 初步评价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2) : 81 -82.
  [3]陈季强, 夏   强, 富丽琴, 等.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6年总结 [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 73- 75.
  作者简介:许瑞,女,汉族,硕士。
  通讯作者:周勇,男,汉族,副教授,博士,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