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对策分析

【作者】 牛明哲

【机构】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本体知识层面的研究和分析,对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中的语用研究倾力不多,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比较弱。而现实情况是,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频频出现语用失误,如何避免语用失误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教师以及教材三个方面对如何规避语用失误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期对我们的汉语教学以及留学生汉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失误;对策;分析
  我们在平时的汉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留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用失误,这类失误不是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失误,而是留学生在言语语境的选择等方面出现的失误。我们从这些失误中也可以看出目前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汉语教学中的实践和认识,对如何避免语用失误,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从汉语教学、教师和教材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教学方面
  要以交际性教学为主,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将课堂变成模拟真实语境,进行交际训练的场所。在课堂上,除了进行有交际意义的问答练习,模拟课文场景进行分角色表演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跨文化交际的情景或话题进行交际练习,通过汉外对比的方式导入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你在篮球场看到中国朋友在打篮球,你怎么跟他打招呼?学生如果说“你好”,或直接称呼中国朋友的名字,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这些表达方式不是不对,但中国人一般会用另一种方式来问候,即熟人之间,在非正式场合,主动打招呼的人将对方正在做的事说出来,就算跟对方打招呼了。这时,中国人通常会用“打球呢”跟对方打招呼。同样的情况,如一进宿舍门,看见舍友在看电视,说一声“看电视呢”,就算打招呼了。这样,学生再一次遇到这种场景时,就会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应答,从而避免了语用失误,顺利完成了交际。
  课堂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学习场所,教师和同学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对留学生来说,利用课堂学习是最容易接受和效果比较好的。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大目的语的有效输入。而不是仅限于课本的几个句式,进行反复练习,要通过想象和联想,举一反三,进行实际场景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即使很难很复杂的句式,学生也会成功的地掌握起来。
  当然,课堂学习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学习,与中国人交往,这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社交语用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处。让学生在交际实践中,观察中国人的言语行为表现,进而模仿并熟练运用。学校在为留学生创造实践条件上也可以做一些工作,比如举办教师和学生座谈会,讲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学生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一起交流、研讨;请在中国居住的外国朋友讲授中国文化与自己国家文化差异的切身体会;为留学生联系到中国百姓家短暂居住,让学生有走进中国人生活的机会,从而在感性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师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还不是很强,从而我们要高度重视汉语语用知识和交际文化知识的教学。
  对教师来说,一是要加强语用知识的学习。对语用学理论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语用策略、语境理论等要作为重点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对留学生大讲语用学理论,而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加强语用方面的训练。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语用知识讲解语言知识。在语音教学中要注意讲授重音、停顿、句调等,以及它们对语言形式所含语用功能的影响;在词汇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语法、语义信息,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提供语用信息,如词汇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词汇使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地位和关系的差别等。 在句型教学中,要将句型的语用功能讲解清楚、全面。三是教师要注意交际文化的教学。重点要放在妨碍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上。因为妨碍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因素大多是隐含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的交际文化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存在,在教学中及时予以指出,引导学生在交际练习中避免失误和正确运用。
  三、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对外汉语教材应该是突出交际性和实践性,融交际文化和社会语言规则于其中的,是与时俱进的,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编写时应注意创设最真实的汉语语境
  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场景,对语言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汉语教材的编写必须注意结合真实的汉语语境尤其是真实的汉语口语交际语境,努力为学习者创造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口语交际场景,尽量避免为了训练某个语言点或某个语法功能,抑或为了体现某个文化因素项目而编造虚假情景。例如,生活中在回应别人称赞时,多数中国人常用的句子是“哪儿啊”而不用“哪里哪里”;又如中国人在询问其他人籍贯时最常用的是“你是哪儿人”或者“你是哪儿的”而不是“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来自哪里”等过于书面化的语句,即使在询问外国人国籍时,也通常会用“你是哪国的”、“你是哪个国家的”而很少用“你是哪国人”。
  如果编写教材时,忽视了对人们日常用语使用频率的调查研究和真实情景的设计,学习者使用教材所学到的汉语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地道的汉语。同时,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编写教材时所要创造的所谓“真实的汉语环境”,不是中国人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中-外”汉语环境,而是中国人与中国人进行交际时的“中-中”汉语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真正地学会中式交际方式,了解中式交际文化,学到地道的汉语。
  二是编写时应重视文化差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目的不是传授文化知识,而是培养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宽容、开放的跨文化态度。不同国籍的学习者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学习和运用汉语时所遇到的障碍和困惑会有所差别,产生障碍和困惑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而教材编写时应注重考查不同文化圈学生的母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及相通之处,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确定文化因素内容,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可能引发思考的、可能引发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文化点,甚至可以在课文中有意识地设计产生交际冲突或误解的情景,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由教师陈述文化事实、学生简单接受的教学模式,将文化因素的导入也转变为人际沟通的过程,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力。
  三是编写时应注意与时俱进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中国的文化也在与不同文化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比如近年来,在回答别人的夸奖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使用“谢谢”来代替“哪里,哪里”;又如,人们的隐私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扩大,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像西方人一样避谈收入等。因此,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应当时刻持有一种发展的眼光,时刻关注变化形势,及时调整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 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
  [4] 戴炜栋、张红玲.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 外语界,2000年第2期
  [5] 李月娥、范宏雅. “招呼语”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1期
  作者简介:牛明哲,女,1981-10-17,汉族,淄博职业学院教师,讲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