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 孙 畅
【机构】 山东省菏泽市广州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提出了小学英语课堂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和情境创设的方法,并从现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这四个维度来提出创设有效情境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这是英语中的一句谚语。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源泉。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亲切感,乐于接触它。有了兴趣的驱动,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兴致勃勃地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语言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依托,它能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趣味化和真实化。采用“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情境教学应体现“四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情境,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感知语言,在使用语言中发展语言。
2、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利用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要我知”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知”,将强制式的“要我学”转化为自觉式的“我要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尝试性学习,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强化,通过利用意会、领悟、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从而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关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听做、说唱、玩演和视听等活动完成任务,体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如 “make a survey”交际性活动时,学生设计调查表,综合使用所学过的交际性语言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获取相关事物的信息,并汇报调查结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关注学生主体。有效落实新课程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利用教材文本创设情境
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彩色插图,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以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训练。此外教材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表演的心理,安排了大量儿童感兴趣的游戏、英文歌曲、绕口令、儿歌等内容,这些都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实施直观教具提供了方便。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运用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材体系,充分体现和挖掘教材的情景内容,活用教材,创设情境。
2、运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在情境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边学边说边做,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够持久,运用肢体语言来创设情境可以让课堂更生动,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低段的教学中应用得更多。如教授fly, sing, dance, jump, climb, swim, read等表示动作的单词,老师可以编成动作,或是让学生来编排。在这一基础上,句型的操练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肢体语言的演示,简单明了,活泼生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也避免了老师花费时间在中文的讲解上。
3、运用英语歌曲、故事、短剧、童谣创设情境
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朗朗上口的英语童谣,丰富情节的故事短剧,都有利于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故事和短剧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表演角色。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必将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有关Christmas 和Halloween等西方节日的内容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不多,学习课文就会有障碍。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看相关节日庆祝活动的影像,创设节日的情境,这样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逐一学习课文中的新单词。由于有了真实的情境,学生便能够较快地把语音、语义与情境联系起来理解词语与语句含义,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建立英语思维,学生对所学内容会理解得更准确,掌握得更牢固。
三、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有效的的情境的对策与思考
1、把握“实”──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案例1:Where is …?句型(导入环节),教师把钢笔放在一个学生的笔盒里,用动作表示他在“找”笔,边找边说“Where’s the pen?”教师让学生从他的动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我们来反思一下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认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案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钢笔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钢笔,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钢笔就摆在笔盒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如果把这一情境改创为:(课件或表演)一名学生: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before dinner .(画面)这位同学满头大汗地寻找篮球,边找边说:“Where’s my basketball?”这个情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想到“Where’s my basketball?”的意思是“我的篮球在哪里”。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2、崇尚“效”──应创设简单有效、英语“含金量”大的教学情境
案例2:《How can we get there? 》“Learning 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观看课件“兔子舞”,教师随机解释“left, right, go”的含义。教师教授兔子舞的动作。师生同跳兔子舞。
反思: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因为真实的课堂就应该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这个环节的设计采用“兔子舞”来学习“left, right, go straight on”确实新颖活泼,但是有必要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个简单易学的单词而花上十来分钟时间跳“兔子舞”吗?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问路,会用“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这些短语来指路,我们完全可以用“listen and do”的简单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三组短语,而后集中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兔子舞则可以放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伴随音乐节奏,在“跳”中再次复习知识,结束新课。因此,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英语,学有趣的英语,学鲜活的英语”。
3、注意“趣”──应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案例3: 学习animals这个单词时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所以想请大家帮忙,他这里有不少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种动物吗?”(教师开始演示课件,并指名回答。)这时有同学小声议论“又是猜动物,一点也没趣”,教师似乎听见了,但还是坚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这个guessing game,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数过多,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致在课堂上出现“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尴尬。
4、追求“活”──应创设信息丰富、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案例4:学习 There is … 句型 (教师出示画面) T: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 There is … ”
反思: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上述案例画面生动,颜色鲜艳,但仅仅以画面吸引学生,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来吸引学生,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创设情境应蕴涵丰富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愿望。上述案例可将情境改创为:在一个房间里摆放不同的物品,先让学生观察几分钟,而后将画面切换为空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凭记忆说出房间内物品的摆放,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由于相对性的原因,一种位置关系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达,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要从现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尽力提高情境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这是英语中的一句谚语。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源泉。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亲切感,乐于接触它。有了兴趣的驱动,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兴致勃勃地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语言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是各种教学活动的依托,它能使教学活动生活化、趣味化和真实化。采用“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情境教学应体现“四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情境,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感知语言,在使用语言中发展语言。
2、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利用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要我知”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知”,将强制式的“要我学”转化为自觉式的“我要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尝试性学习,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强化,通过利用意会、领悟、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尝试与创造,从而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关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听做、说唱、玩演和视听等活动完成任务,体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如 “make a survey”交际性活动时,学生设计调查表,综合使用所学过的交际性语言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获取相关事物的信息,并汇报调查结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关注学生主体。有效落实新课程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利用教材文本创设情境
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彩色插图,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以利于学生在比较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进行听说训练。此外教材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表演的心理,安排了大量儿童感兴趣的游戏、英文歌曲、绕口令、儿歌等内容,这些都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实施直观教具提供了方便。教师在教授新单词时,运用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材体系,充分体现和挖掘教材的情景内容,活用教材,创设情境。
2、运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听说能力优于读写能力,在情境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边学边说边做,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够持久,运用肢体语言来创设情境可以让课堂更生动,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肢体语言的运用在低段的教学中应用得更多。如教授fly, sing, dance, jump, climb, swim, read等表示动作的单词,老师可以编成动作,或是让学生来编排。在这一基础上,句型的操练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肢体语言的演示,简单明了,活泼生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也避免了老师花费时间在中文的讲解上。
3、运用英语歌曲、故事、短剧、童谣创设情境
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朗朗上口的英语童谣,丰富情节的故事短剧,都有利于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故事和短剧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表演角色。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必将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有关Christmas 和Halloween等西方节日的内容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不多,学习课文就会有障碍。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看相关节日庆祝活动的影像,创设节日的情境,这样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逐一学习课文中的新单词。由于有了真实的情境,学生便能够较快地把语音、语义与情境联系起来理解词语与语句含义,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建立英语思维,学生对所学内容会理解得更准确,掌握得更牢固。
三、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有效的的情境的对策与思考
1、把握“实”──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案例1:Where is …?句型(导入环节),教师把钢笔放在一个学生的笔盒里,用动作表示他在“找”笔,边找边说“Where’s the pen?”教师让学生从他的动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我们来反思一下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认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案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钢笔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钢笔,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钢笔就摆在笔盒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如果把这一情境改创为:(课件或表演)一名学生: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before dinner .(画面)这位同学满头大汗地寻找篮球,边找边说:“Where’s my basketball?”这个情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想到“Where’s my basketball?”的意思是“我的篮球在哪里”。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2、崇尚“效”──应创设简单有效、英语“含金量”大的教学情境
案例2:《How can we get there? 》“Learning 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观看课件“兔子舞”,教师随机解释“left, right, go”的含义。教师教授兔子舞的动作。师生同跳兔子舞。
反思: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因为真实的课堂就应该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这个环节的设计采用“兔子舞”来学习“left, right, go straight on”确实新颖活泼,但是有必要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三个简单易学的单词而花上十来分钟时间跳“兔子舞”吗?这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问路,会用“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这些短语来指路,我们完全可以用“listen and do”的简单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三组短语,而后集中对重难点进行突破,兔子舞则可以放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伴随音乐节奏,在“跳”中再次复习知识,结束新课。因此,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我们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英语,学有趣的英语,学鲜活的英语”。
3、注意“趣”──应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案例3: 学习animals这个单词时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所以想请大家帮忙,他这里有不少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种动物吗?”(教师开始演示课件,并指名回答。)这时有同学小声议论“又是猜动物,一点也没趣”,教师似乎听见了,但还是坚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这个guessing game,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数过多,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致在课堂上出现“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尴尬。
4、追求“活”──应创设信息丰富、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案例4:学习 There is … 句型 (教师出示画面) T: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 There is … ”
反思: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上述案例画面生动,颜色鲜艳,但仅仅以画面吸引学生,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来吸引学生,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创设情境应蕴涵丰富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愿望。上述案例可将情境改创为:在一个房间里摆放不同的物品,先让学生观察几分钟,而后将画面切换为空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凭记忆说出房间内物品的摆放,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由于相对性的原因,一种位置关系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达,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要从现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尽力提高情境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