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镇域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初探
【作者】 刘少文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镇域小学英语师资现状
目前,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街道或乡镇区域内的小学英语师资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居多数,年龄梯度不均匀,较有教学经验的中青年英语骨干教师偏少。2、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部分英语教师欠缺教学法知识;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需要提高。3、英语教学任务繁重。有的农村小学可能只有一名英语教师,需跨年级任教,要承担学校三至六年级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较重。部分英语教师还存在兼带其它课程的现象,教学教研活动任务重,难以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4、教师教学技能欠缺。语言技能、导入技能、呈现技能、操练技能、演唱技能、多媒体教学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基本教学技能欠缺。
二、问题分析
我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认为以下可能是影响因素:
1、小学英语师资欠缺。从事英语教学的师资中,有部分英语教师是由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转任,他们基本没经过转岗培训就直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储备和英语教学技能相对欠缺。
2、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可能以教学任务重等为借口,部分英语教师职后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不能做到主动更新自己的专业理念和提高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3、师训部门培训弱化。上级师训部门没有真正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有效培训,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有时师训部门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重形式而忽视了质量要求,没有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真正做到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培训只是“走过场”。
4、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甚至不会运用电脑、投影仪、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备课、教研和教学活动。
三、专业发展路径的建议
针对镇域内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笔者思考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对教师自身、师训部门、校际之间、学校内部、行政部门等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自身:终身学习、不断提升
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的、终身的,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专业成长。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与时代精神相通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不断从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表现能力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多方位、立体化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多媒体教学技能,学习有关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资源下载、课件制作等内容,接受教研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师训部门:有效培训,考核验收
教育师训部门要对英语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与验收,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并注重实效。要传授教学中常用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要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技术等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
3、校际之间:校际联研,结对帮扶
镇域内校际间要开展英语联研活动。进行校际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校际英语教师教研、培训工作,提高英语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实现城乡英语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定期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骨干教师提供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范例,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教研的能力。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分年级互听互评、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定期举办英语教师论坛,分享教学教研、反思顿悟等成果,研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开展教学经验定期交流活动等。
开展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手拉手”师徒结对帮扶达标活动。骨干教师在备课、听课等方面一对一全方位跟踪帮扶指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4、学校层面:共建平台,共享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城”资源,共建学校云平台,充实个人空间,开展网络教研,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学校云平台,设立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导航;上传、推荐或链接一定数量的本校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或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单元检测题、微视频等内容供老师备课和教学中借鉴使用,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各学校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平台资源建设培训的重要内容,使英语教师能熟练使用平台,应用个人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行政部门:均衡师资,流动有序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英语教师的统筹安排,均衡配置英语师资。做到建好平台、择优引进、梯队培养、整体提升,使教师流动呈现良性动态平衡,在逐步实现各校英语师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整体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教师的发展。
建立区域内英语骨干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实现优秀英语师资的均衡配置。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引导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定期流动,英语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后,要到其他学校任教,教师可在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定期流动;同时设立农村优秀英语教师特设岗位,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其工资待遇要高出一般教师,职称晋升要优先。
有效实行区域内英语教师“支教”制度。组织区域内驻城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定期到其它学校或农村小学进行定期“支教”,实行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他们有序流动。
四、结论
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自主(下转第18页)(上接第12页)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技能培训,培养合作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对教师的引进调配、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参加培训等方面,采取利益补偿机制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师采取倾斜政策;区域内校际之间、城乡学校之间要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城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小学英语的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凡琴、邓涛:日、美、法三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实践与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蓝建:国外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措施,[N]《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12日。
[3] 甘利:刍议21世纪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目前,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街道或乡镇区域内的小学英语师资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居多数,年龄梯度不均匀,较有教学经验的中青年英语骨干教师偏少。2、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部分英语教师欠缺教学法知识;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需要提高。3、英语教学任务繁重。有的农村小学可能只有一名英语教师,需跨年级任教,要承担学校三至六年级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较重。部分英语教师还存在兼带其它课程的现象,教学教研活动任务重,难以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4、教师教学技能欠缺。语言技能、导入技能、呈现技能、操练技能、演唱技能、多媒体教学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基本教学技能欠缺。
二、问题分析
我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认为以下可能是影响因素:
1、小学英语师资欠缺。从事英语教学的师资中,有部分英语教师是由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转任,他们基本没经过转岗培训就直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储备和英语教学技能相对欠缺。
2、教师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可能以教学任务重等为借口,部分英语教师职后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不能做到主动更新自己的专业理念和提高专业知识,英语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3、师训部门培训弱化。上级师训部门没有真正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有效培训,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有时师训部门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重形式而忽视了质量要求,没有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真正做到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培训只是“走过场”。
4、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甚至不会运用电脑、投影仪、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备课、教研和教学活动。
三、专业发展路径的建议
针对镇域内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笔者思考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对教师自身、师训部门、校际之间、学校内部、行政部门等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自身:终身学习、不断提升
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的、终身的,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专业成长。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与时代精神相通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不断从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表现能力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多方位、立体化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多媒体教学技能,学习有关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资源下载、课件制作等内容,接受教研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师训部门:有效培训,考核验收
教育师训部门要对英语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与验收,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并注重实效。要传授教学中常用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要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技术等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
3、校际之间:校际联研,结对帮扶
镇域内校际间要开展英语联研活动。进行校际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校际英语教师教研、培训工作,提高英语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实现城乡英语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定期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骨干教师提供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范例,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教研的能力。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分年级互听互评、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定期举办英语教师论坛,分享教学教研、反思顿悟等成果,研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开展教学经验定期交流活动等。
开展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手拉手”师徒结对帮扶达标活动。骨干教师在备课、听课等方面一对一全方位跟踪帮扶指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4、学校层面:共建平台,共享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城”资源,共建学校云平台,充实个人空间,开展网络教研,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学校云平台,设立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导航;上传、推荐或链接一定数量的本校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或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单元检测题、微视频等内容供老师备课和教学中借鉴使用,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各学校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平台资源建设培训的重要内容,使英语教师能熟练使用平台,应用个人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行政部门:均衡师资,流动有序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英语教师的统筹安排,均衡配置英语师资。做到建好平台、择优引进、梯队培养、整体提升,使教师流动呈现良性动态平衡,在逐步实现各校英语师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整体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教师的发展。
建立区域内英语骨干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实现优秀英语师资的均衡配置。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引导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定期流动,英语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后,要到其他学校任教,教师可在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定期流动;同时设立农村优秀英语教师特设岗位,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其工资待遇要高出一般教师,职称晋升要优先。
有效实行区域内英语教师“支教”制度。组织区域内驻城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定期到其它学校或农村小学进行定期“支教”,实行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他们有序流动。
四、结论
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自主(下转第18页)(上接第12页)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技能培训,培养合作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对教师的引进调配、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参加培训等方面,采取利益补偿机制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师采取倾斜政策;区域内校际之间、城乡学校之间要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城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小学英语的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凡琴、邓涛:日、美、法三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实践与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蓝建:国外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措施,[N]《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12日。
[3] 甘利:刍议21世纪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