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

【作者】 刘 伟

【机构】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山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和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习,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况且如果按某一层度的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有悖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要求。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是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评价上分层评价,其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拓宽学优生的学习面。
  二、分层的方式方法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划分到快班和慢班,这样的分班制度会大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将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等级,并成立若干学习小组,本着互帮互组互相搭配的原则,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对于课上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班级-老师的程序解决,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把教学分层
  ⑴以新课标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以中等生学会,学困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
   ⑵课堂问题分层次:简单型、少许难度型、较难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生和学困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⑶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分层次: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和练习,分层布置,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开展,将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学习目标、作业与辅导等方面来展开。
  1、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与学生沟通交流,参照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层编组。只有更加深入、真实的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背景,了解学生真正的思想动态,才能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让它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2、分层要求和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锐解三解函数值时,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3、运用阶梯原理,分层作业、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夯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把学习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共同探究同一类、同一档次的问题,给同一层次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