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通案”——有效教与学的路线图

【作者】 丁来福

【机构】 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通案式目标教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暨特色高中研究专项培育课题,2009年立项,历经四年的实践研究,于2013年10月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结题鉴定,鉴定等级为良好。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是通案式目标教学的实施模式。该模式以教学通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导、学、测、评为教学基本方法,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实现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终极目标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63”即“1”目标“6”环节“3”原则。
  “1”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6”环节:阅读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释疑-达标测评-拓展提升
  “3”原则:趣味性、严谨性、启发性
  通案既是教案,也是学案,它将课前预习、新课导学、当堂检测、总结提升、学习评价和课外作业等学与教的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变成了统一的整体,大大提高了常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这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学通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为此,“教学通案”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通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利用“教学通案”导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师、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课堂教学“六环节”是通案中最核心的部分,“六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统一,即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的可执行程序,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实施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我们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横向上,将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那么,学习过程就成为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两条线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通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现出这两条线索。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通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
  1、通案编写原则及要求
  通过课标、考纲、教材、考题、学生、时间、资源等教学要素多维一体的研究整合,科学编制通案。
  通案编写要立足于学情,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学习习惯为宗旨,以导学测评为手段,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科学设计教学流程,落实课堂教学任务,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特别是,学生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各门课程都需要占用一定量的学习时间,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课外自主学习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更要调控好课堂中各学习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
  2、编制体例说明
  编制体例主要包括四区四案,其中四区,即页眉区、目标区、教计学记区、课后反思区。页眉区:教学通案信息及评价;目标区:课题、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教计学记区:教计即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再备课,注重同案异构下的个性化教学设计,细化落实教与学的多边活动;学记即学生批注阅读预习、合作探究、点拨拓展等学习活动中的疑惑和易错点,总结记录重点知识及方法;课后反思区:教师落实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学生写学习收获、知识拓展提升。
  四案即预习案、探究案、检测案、课后案。四案的编写突出学生的阅读预习,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体验、思考练习等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精神。通案设计必须有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重难点、问题导引、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完善整理等基本环节。各环节要适度适量,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可控制,可操作,可测量。自主先学突出引导学生对课本重点知识的读、写、画、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例题习题要典型,给学生要留有完善整理、归纳总结的空间。
  3、编写流程
  以集体备课为平台,科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策略,采取二循环、三步骤、四目标的集体备课形式编写教学通案。
  二循环:大集备与小集备的形式循环;超前备课、同步备课、反馈备课的内容循环。
  三步骤:先期预设、超前备课;动态调整、同步备课;再设计、反馈备课。
  四目标:落实集体备课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要素的有机整合;突出教师合作学习、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探索学生成人成才的有效途径。
  通案编制的基本程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
  4、通案审定
  主备人备好通案,经集备组长、教研组长、学校课题组逐级审核后定稿,交付印刷使用。
  5、完善与优化
  学习借鉴国内各地学案、导学案的成功经验,各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由优秀教师执笔,同组教师参与进行首轮编写。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通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修订,从而让通案真正成为学生导学的好助手,高效学习的路线图和导航仪。
  通案编写与高效课堂
建设有机结合,通过不断完善优化,使通案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平台、载体,加快学校特色化办学步伐,创新发展,最终向周边学校辐射,形成品牌。
  教学通案的编制,体现了“导、学、测、评、”的协调统一、有机整合。用预设的问题情景、严密的逻辑推理、规范精准的专业语言、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引领学生开展有趣味性、严谨性、启发性的动手实践与学习创新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内容、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
  可见,“教学通案”是集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于一体的教与学通用文本,该载体实现了教案、笔记、作业、测试、评价反馈、复习等诸多教学要素的有机整合,是有效教与学活动实施的路线图。
  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严谨性和启发性,把“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把“导”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科学置于教学通案中,使课堂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环节有机结合,从而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通案式163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