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和深层意义研究
【作者】 史艳萍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通常来说,句子作为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它是按照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而每个层次里面都包含了一定的语言成分,以及通过语言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如果说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那么表层结构则是认识内容的具体陈述。
一、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非谓语动词是指在英语语法中,句子中充当除谓语以外的句子成分的动词。一般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下面就这三种表现形式分别进行说明。
1.1动词不定式
动词不定式属于非限定动词,它在表现形式上一般是由符号t+o动词原形组合而成,在词性上应当归属于动词。动词不定式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特征为一身,它可以带宾语和壮语,组成句子时又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用于复合结构时,又可以以完成式、进行式、完成进行式以及否定形式表现出来。
1.2动名词
关于动名词,显而易见,就是既和动词有关,又与名词有关,一般表现为动词+ing。在英语课程中,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动名词。一,动名词虽然是由动词变化而来,不管怎么变化,怎样表现,但它还是有保留着原来动词的某些特征,而且表达出名词所不能表达的一些错综复杂的意思;二、动名词也能表现出名词所具备的某些特征与功能,比方说可以把动名词作为语句中的主语、表语、定语、宾语等。总的来说,动名词同时具备动词和名词的双重属性与功能特点,有时态的变化,也有语态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被修饰限定。
1.3分词
分词具备动词和形容词二者的特征,尤其在动词后面有-ing或-ed、-d、-t、-ell或-n的英语动词性的形容词,具有形容词的作用,同时又能表现出各种动词性特点。比如语态、时态、带状语性修饰语的功能及带宾词的功能。就分词的分类而言,分词又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两种形式,是非谓语动词形式的一种。现在分词主要是指“主动状态和进行状态”,而过去分词大部分的是表示“被动状态和完成状态”,只有极少数的除外。通常情况下,分词也可以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和状语等等。
二、英语非谓语动词的时间意义和体态形式
非谓语动词的时间概念与谓语动词的时间概念完全不同,需要表层与深层合二为一地去理解。非谓语动词的表层是指不体现具体时间的不同体态形式,而深层是指隐身于句子深层结构中的、受到句子谓语动词时态限制或成长在句子时态中的“隐形时态”。非谓语动词的表层体态其实不能完全清楚地表示一个非谓语动词动作发生的时间。因此非谓语动词动作发生时间与句子谓语动词时态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其时间含义取决于句子谓语动词“时”的体态形式,它虽然蕴涵在句子时态中,但又不同于句子时态。因此通常可以把谓语动词时态作为非谓语动词的时间标识或时间参照。
要了解整个非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首先要知道在英语句子中成分与词的最基本的对应关系,当英语句子中动词不作谓语而作非谓语,也就是除了谓语以外的其他成分时,这个时候它就已经担当着不同句子成分词类的功能。在中国汉语句子中,因为汉语语法功能不具备这种曲折型形态表现手段,所以汉语语法它具有隐含性。例如,汉语词汇就没有格的表现形态,动词也没有时态、语态及语气的形态表现等等。就拿动词来说,汉语中,不管动词是用作谓语还是非谓语,动词词形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其结果只有一种原形形式。而英语就不一样,受英语这门语言自身特点所影响,作为谓语的动词,可以用不同形式、不同时态的语态结构来表示人称、数和动作发生的时间、语气以及语态。同样,作为非谓语的动词也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示体态与时间。对比之下,应当时时牢记不同语言环境之间的表现形式,排除汉语习惯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三、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以及在语句中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非谓语动词在语句中一旦具备某种功能,就会在深层意义上存在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因此,非谓语动词本身也存在自己的主语,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非谓语动词形式结构其实就是一个深藏在句子深层结构中的“句子”,其主语可以称之为逻辑主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语,动作执行者或者承受者,与非谓语动词逻辑主谓关系一样都存在于句子深层意义中。因此,从句法上分析看,如果想要掌握非谓语动词不同形式的运用,就必须从“句子”的深层意义中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另外还存在非谓语动词交叉使用的状况。交叉状况一般来说又反映在两种表现:一是表层结构形式相同,实际功能用法不一样;二是承担着相同语句成分的不同非谓语动词结构,它的深层意义也不一样。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区别其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为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非谓语动词的运用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四、英语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英语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而表层结构是认识内容的具体表述。那么从语言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有专家研究表明,不同民族的人来表述同一件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而言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表层结构服从于同民族一起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显而易见,英语语言的深层和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是一清二楚的了。当人们在读完了一篇文章、或者听完了一次讲演、看过一部电影后,短时间的记忆当中可以储存表层结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里却慢慢储存于其深层结构。
总而言之,如果从一开始人们便对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以及时间意义从概念上、表现形式上能够清楚认识、分析和掌握,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有效地学习和掌握非谓语动词的句法功能和各种体态形式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在阅读理解中正确地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层意义。
一、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非谓语动词是指在英语语法中,句子中充当除谓语以外的句子成分的动词。一般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下面就这三种表现形式分别进行说明。
1.1动词不定式
动词不定式属于非限定动词,它在表现形式上一般是由符号t+o动词原形组合而成,在词性上应当归属于动词。动词不定式集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特征为一身,它可以带宾语和壮语,组成句子时又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用于复合结构时,又可以以完成式、进行式、完成进行式以及否定形式表现出来。
1.2动名词
关于动名词,显而易见,就是既和动词有关,又与名词有关,一般表现为动词+ing。在英语课程中,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动名词。一,动名词虽然是由动词变化而来,不管怎么变化,怎样表现,但它还是有保留着原来动词的某些特征,而且表达出名词所不能表达的一些错综复杂的意思;二、动名词也能表现出名词所具备的某些特征与功能,比方说可以把动名词作为语句中的主语、表语、定语、宾语等。总的来说,动名词同时具备动词和名词的双重属性与功能特点,有时态的变化,也有语态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被修饰限定。
1.3分词
分词具备动词和形容词二者的特征,尤其在动词后面有-ing或-ed、-d、-t、-ell或-n的英语动词性的形容词,具有形容词的作用,同时又能表现出各种动词性特点。比如语态、时态、带状语性修饰语的功能及带宾词的功能。就分词的分类而言,分词又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两种形式,是非谓语动词形式的一种。现在分词主要是指“主动状态和进行状态”,而过去分词大部分的是表示“被动状态和完成状态”,只有极少数的除外。通常情况下,分词也可以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和状语等等。
二、英语非谓语动词的时间意义和体态形式
非谓语动词的时间概念与谓语动词的时间概念完全不同,需要表层与深层合二为一地去理解。非谓语动词的表层是指不体现具体时间的不同体态形式,而深层是指隐身于句子深层结构中的、受到句子谓语动词时态限制或成长在句子时态中的“隐形时态”。非谓语动词的表层体态其实不能完全清楚地表示一个非谓语动词动作发生的时间。因此非谓语动词动作发生时间与句子谓语动词时态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其时间含义取决于句子谓语动词“时”的体态形式,它虽然蕴涵在句子时态中,但又不同于句子时态。因此通常可以把谓语动词时态作为非谓语动词的时间标识或时间参照。
要了解整个非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首先要知道在英语句子中成分与词的最基本的对应关系,当英语句子中动词不作谓语而作非谓语,也就是除了谓语以外的其他成分时,这个时候它就已经担当着不同句子成分词类的功能。在中国汉语句子中,因为汉语语法功能不具备这种曲折型形态表现手段,所以汉语语法它具有隐含性。例如,汉语词汇就没有格的表现形态,动词也没有时态、语态及语气的形态表现等等。就拿动词来说,汉语中,不管动词是用作谓语还是非谓语,动词词形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其结果只有一种原形形式。而英语就不一样,受英语这门语言自身特点所影响,作为谓语的动词,可以用不同形式、不同时态的语态结构来表示人称、数和动作发生的时间、语气以及语态。同样,作为非谓语的动词也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示体态与时间。对比之下,应当时时牢记不同语言环境之间的表现形式,排除汉语习惯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三、英语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以及在语句中的表现形式
可以说非谓语动词在语句中一旦具备某种功能,就会在深层意义上存在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因此,非谓语动词本身也存在自己的主语,从这个角度来看待,非谓语动词形式结构其实就是一个深藏在句子深层结构中的“句子”,其主语可以称之为逻辑主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语,动作执行者或者承受者,与非谓语动词逻辑主谓关系一样都存在于句子深层意义中。因此,从句法上分析看,如果想要掌握非谓语动词不同形式的运用,就必须从“句子”的深层意义中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另外还存在非谓语动词交叉使用的状况。交叉状况一般来说又反映在两种表现:一是表层结构形式相同,实际功能用法不一样;二是承担着相同语句成分的不同非谓语动词结构,它的深层意义也不一样。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区别其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为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非谓语动词的运用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四、英语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
英语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而表层结构是认识内容的具体表述。那么从语言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究竟是怎样实现的呢,有专家研究表明,不同民族的人来表述同一件事实,就语言的深层结构而言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表层结构服从于同民族一起使用的那种语言的规律。显而易见,英语语言的深层和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在记忆的效果上是一清二楚的了。当人们在读完了一篇文章、或者听完了一次讲演、看过一部电影后,短时间的记忆当中可以储存表层结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里却慢慢储存于其深层结构。
总而言之,如果从一开始人们便对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以及时间意义从概念上、表现形式上能够清楚认识、分析和掌握,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有效地学习和掌握非谓语动词的句法功能和各种体态形式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在阅读理解中正确地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