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适度把握表扬与批评 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作者】 陈之富
【机构】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加之爷爷奶奶带学生存在很多溺爱现象。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很多学生经不起挫折,给家庭管理、学校管理以及社会管理都带来了很多麻烦。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如何运用好奖励和批评来激励学生成长?如何对学生进行受挫折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般说来,表扬和批评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适时运用好这两种手段,不仅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能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适当的表扬会激励孩子朝着好的目标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追求上进。但是,过分的表扬不仅能增加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漂浮,更会形成一种虚伪,产生优越感。而不合理的批评,又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带来心理压力,乃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循序善诱、和谐发展”,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教育方式恰到好处。从教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对适度把握表扬与批评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应有的偏见。特别是习惯性的以成绩定标准,而忽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某中意义上说,只注重单一的表扬方式,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些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什么错事老师都可以谅解,甚至宠爱有佳,哪怕平时违背了一定的原则,总是睁只眼闭只眼。长期下去,在孩子的心目中,产生了优越感,高傲自居,甚至得意忘形,这样的学生往往受不得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更经受不起挫折。教师的另一种偏见就是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特别是双差生,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怨天载道,动辄批评打骂,甚至撵出教室,时间一久,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产生自卑感。有专家分析,这种长期受批评惩罚的学生,将来出生社会后,往往有自暴自弃的不良习惯,甚至产生破罐破摔,对教师的不信任终身怀恨在心。
近年来,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不公正的对待产生的报复行为。有资料显示:曾有一位11岁的小学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放学回家后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包。这一切,皆因孩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又如2013年9月,抚州市临川二中学生雷某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而怀恨在心,买好水果刀后来到教师办公室找班主任,乘其不备,持刀将班主任杀死后逃跑。这些事件说明,教师不适当的批评和不妥的惩罚,给学生心灵带来的创伤是惨重的,所以,把握好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成分。
究竟什么时候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惩罚合适呢?我认为,应分不同类别进行,要抓住成熟的时机。一是对表现好的学生,不要处处表扬不离口,一般时候一提而过最好,当学生取得的成绩很大时,教师要抓住机遇,给予表扬甚至奖励。这样既能鼓励优生继续努力,又能达到激励全班的目的,当他们出现错误时,可以采取个别谈话,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而对差生则不同,要积极鼓励、引导差生战胜一切困难,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要理解他们进步的艰难,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应对他们进行充分肯定。在表扬和奖励的同时,抓住机遇指出他们平时存在的不足,如果将不良习惯彻底改了,会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等等,这样激发差生的兴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度,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批评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因此,在具体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对于一些情节不严重的违纪行为,只能采取批评教育。
总之,适时应用好表扬和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都是有益的,都会带来好的收获,教师在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要多动脑筋。
一般说来,表扬和批评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适时运用好这两种手段,不仅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能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众所周知,适当的表扬会激励孩子朝着好的目标发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追求上进。但是,过分的表扬不仅能增加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漂浮,更会形成一种虚伪,产生优越感。而不合理的批评,又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带来心理压力,乃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循序善诱、和谐发展”,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教育方式恰到好处。从教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对适度把握表扬与批评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应有的偏见。特别是习惯性的以成绩定标准,而忽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某中意义上说,只注重单一的表扬方式,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一些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什么错事老师都可以谅解,甚至宠爱有佳,哪怕平时违背了一定的原则,总是睁只眼闭只眼。长期下去,在孩子的心目中,产生了优越感,高傲自居,甚至得意忘形,这样的学生往往受不得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更经受不起挫折。教师的另一种偏见就是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特别是双差生,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怨天载道,动辄批评打骂,甚至撵出教室,时间一久,将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产生自卑感。有专家分析,这种长期受批评惩罚的学生,将来出生社会后,往往有自暴自弃的不良习惯,甚至产生破罐破摔,对教师的不信任终身怀恨在心。
近年来,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不公正的对待产生的报复行为。有资料显示:曾有一位11岁的小学生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我要杀了你!放学回家后男生偷偷地将菜刀放进了书包。这一切,皆因孩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孩子认为老师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又如2013年9月,抚州市临川二中学生雷某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而怀恨在心,买好水果刀后来到教师办公室找班主任,乘其不备,持刀将班主任杀死后逃跑。这些事件说明,教师不适当的批评和不妥的惩罚,给学生心灵带来的创伤是惨重的,所以,把握好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成分。
究竟什么时候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惩罚合适呢?我认为,应分不同类别进行,要抓住成熟的时机。一是对表现好的学生,不要处处表扬不离口,一般时候一提而过最好,当学生取得的成绩很大时,教师要抓住机遇,给予表扬甚至奖励。这样既能鼓励优生继续努力,又能达到激励全班的目的,当他们出现错误时,可以采取个别谈话,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而对差生则不同,要积极鼓励、引导差生战胜一切困难,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要理解他们进步的艰难,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应对他们进行充分肯定。在表扬和奖励的同时,抓住机遇指出他们平时存在的不足,如果将不良习惯彻底改了,会是一个很好的学生等等,这样激发差生的兴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度,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批评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因此,在具体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时,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对于一些情节不严重的违纪行为,只能采取批评教育。
总之,适时应用好表扬和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都是有益的,都会带来好的收获,教师在应用这两种方法时要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