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程背景下的通案式目标教学
【作者】 任俊信
【机构】 甘肃靖远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通案式目标教学是以通案为载体的目标教学,以“给定目标、先学后导、训练迁移、拓展提高”为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六环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通案式目标教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暨特色高中研究专项培育课题,2009年立项,历经四年的实践研究,于2013年10月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结题鉴定,鉴定等级为良好。
在新课改背景下,该成果以通案为载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给学生充分提供学习实践和交流展示的平台,构建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互动的“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
通案式目标教学是以通案为载体的目标教学,以“给定目标、先学后导、训练迁移、拓展提高”为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是通案式目标教学的实施模式。该模式以教学通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导、学、测、评为教学基本方法,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实现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终极目标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63”即“1”目标“6”环节“3”原则。
“1”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6”环节:阅读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释疑-达标测评-拓展提升
“3”原则:趣味性、严谨性、启发性
理论依据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汲取了“目标教学”“生本教育” “以学定教”等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念的因素及精髓,遵循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规律,立足于以“通案“为纲的“导、学、练”三位一体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六环节”
通案既是教案,也是学案,它将课前预习、新课导学、当堂检测、总结提升、学习评价和课外作业等学与教的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变成了统一的整体,大大提高了常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课堂教学“六环节”是通案中最核心的部分,“六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统一,即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的可执行程序,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实施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我们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横向上,将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那么,学习过程就成为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两条线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通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现出这两条线索。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通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
具体操作为:
1、阅读自学
首先通过对课标、考纲、试题、教材、学情、学生、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多维一体的研究,科学合理给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
其次引导和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预习所学内容,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并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记录自己的疑惑点,查阅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为课堂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⑴学习任务分配通过小黑板、黑板右侧提前展示或课前展示。
⑵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⑶说明本节课重、难点以及对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点评等环节操作的学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⑷指导学生落实预习、合作探究等任务。
⑸课前采用学习小组互查、教师抽查、普查等方式了解学情,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摸清学生预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明白课上讲什么,怎么讲。
⑹候课时和课前检查学生预习落实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量化评价。
2、合作探究:学生学了会的——自主学习;学了疑惑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了困难的——提出猜想,师生交流探究。
⑴小组学习任务提前分配
⑵重点问题,分组探究
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通案中的疑惑点、重点、难点问题并总结规律、方法,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展示点评
各小组先板书再用适当而多样的方式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规律的总结、疑难问题或拓展提升,全体同学在学习他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善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同时,全体学生要把他人总结的规律方法、精彩拓展及奇思妙想写在自己的通案上,做到个人的疑难标记在通案上,小组集中的困惑问题批在通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记在通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整理到通案上,从而使通案更加充实,以便今后复习时用。
点评时先思路方法,再顺着思路方法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方法,发现易错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点拨新知,落实“三精三不讲”。三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不讲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三精:核心问题精练、思路方法精点、疑点难点精析。
其次,精讲应具有启发(下转第29页)(上接第22页)性,严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达标测评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使知识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易错点、难点、严谨性、总结拓展提升上。并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拓展提升
⑴学生梳理归纳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思路方法,教师加以点拨完善。
⑵课后完善通案,反思巩固、拓展提升。
⑶引导学生总结学后收获和问题。
⑷课后作业布置适度、适量。
⑸布置新的预习任务。
课堂教学“六环节”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导、学、测、评、”的协调统一、有机整合。用预设的问题情景、严密的逻辑推理、规范精准的专业语言、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引领学生开展有趣味性、严谨性、启发性的动手实践与学习创新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内容、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
“导”和“学”是教学的双边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六环节”的始终。第一环节起到导航、导标的作用,只有把航导正,目标导准,“学”才有方向。“导”在第二、三、四“学”的环节中起到抓核心,选方法,找捷径,达成目标的作用。
“学”是在教师科学引导下的“学”,“学”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演示、操作、探究、展示、点评等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在环节二至五中是实践,是展示,是释疑;“学”在环节五中是“评”和“测”的前提,是巩固应用,是自我评价和总结,“学”在环节六中是延伸,是拔高,是拓宽,是完善。
“评”的方式主要有提问质疑、交流展示、改错点评、演示操作、归纳总结等, “评” 是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而“评”,“评”在关键处、核心处,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体现在后四个环节上,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各种题目的思考中,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通过评价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采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形式,从而让学生明晰主干知识、突破难点要点,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测”是“学”的后续,是“评”的前提,是学生暴露问题的平台,通过“测”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测”应具有及时性(当堂学、当堂测)、达成性(精心准备,效度高)、反思性(找问题、寻差距、明方向、图发展)。“测”主要体现最后二个环节中。环节五中的“测”着眼于知识领会、巩固和应用,环节六中的“测”着眼于知识的拓展延伸和综合运用。
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严谨性和启发性,把“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把“导”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科学置于课堂教学六环节中,使课堂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环节有机结合,从而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通案式163高效课堂。
关键词: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六环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通案式目标教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暨特色高中研究专项培育课题,2009年立项,历经四年的实践研究,于2013年10月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结题鉴定,鉴定等级为良好。
在新课改背景下,该成果以通案为载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给学生充分提供学习实践和交流展示的平台,构建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互动的“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
通案式目标教学是以通案为载体的目标教学,以“给定目标、先学后导、训练迁移、拓展提高”为主要途径和方法,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是通案式目标教学的实施模式。该模式以教学通案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导、学、测、评为教学基本方法,使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实现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终极目标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63”即“1”目标“6”环节“3”原则。
“1”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6”环节:阅读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释疑-达标测评-拓展提升
“3”原则:趣味性、严谨性、启发性
理论依据
“通案式163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汲取了“目标教学”“生本教育” “以学定教”等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念的因素及精髓,遵循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规律,立足于以“通案“为纲的“导、学、练”三位一体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六环节”
通案既是教案,也是学案,它将课前预习、新课导学、当堂检测、总结提升、学习评价和课外作业等学与教的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变成了统一的整体,大大提高了常规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课堂教学“六环节”是通案中最核心的部分,“六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统一,即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的可执行程序,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实施的系列问题。纵向上,我们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横向上,将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那么,学习过程就成为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两条线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通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现出这两条线索。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通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
具体操作为:
1、阅读自学
首先通过对课标、考纲、试题、教材、学情、学生、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多维一体的研究,科学合理给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
其次引导和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预习所学内容,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并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记录自己的疑惑点,查阅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为课堂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⑴学习任务分配通过小黑板、黑板右侧提前展示或课前展示。
⑵学习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⑶说明本节课重、难点以及对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点评等环节操作的学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⑷指导学生落实预习、合作探究等任务。
⑸课前采用学习小组互查、教师抽查、普查等方式了解学情,对检查结果进行梳理,摸清学生预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明白课上讲什么,怎么讲。
⑹候课时和课前检查学生预习落实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量化评价。
2、合作探究:学生学了会的——自主学习;学了疑惑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了困难的——提出猜想,师生交流探究。
⑴小组学习任务提前分配
⑵重点问题,分组探究
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通案中的疑惑点、重点、难点问题并总结规律、方法,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展示点评
各小组先板书再用适当而多样的方式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及规律的总结、疑难问题或拓展提升,全体同学在学习他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善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同时,全体学生要把他人总结的规律方法、精彩拓展及奇思妙想写在自己的通案上,做到个人的疑难标记在通案上,小组集中的困惑问题批在通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记在通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整理到通案上,从而使通案更加充实,以便今后复习时用。
点评时先思路方法,再顺着思路方法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方法,发现易错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点拨新知,落实“三精三不讲”。三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不讲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三精:核心问题精练、思路方法精点、疑点难点精析。
其次,精讲应具有启发(下转第29页)(上接第22页)性,严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达标测评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使知识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景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易错点、难点、严谨性、总结拓展提升上。并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拓展提升
⑴学生梳理归纳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思路方法,教师加以点拨完善。
⑵课后完善通案,反思巩固、拓展提升。
⑶引导学生总结学后收获和问题。
⑷课后作业布置适度、适量。
⑸布置新的预习任务。
课堂教学“六环节”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导、学、测、评、”的协调统一、有机整合。用预设的问题情景、严密的逻辑推理、规范精准的专业语言、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引领学生开展有趣味性、严谨性、启发性的动手实践与学习创新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内容、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学习。
“导”和“学”是教学的双边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六环节”的始终。第一环节起到导航、导标的作用,只有把航导正,目标导准,“学”才有方向。“导”在第二、三、四“学”的环节中起到抓核心,选方法,找捷径,达成目标的作用。
“学”是在教师科学引导下的“学”,“学”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演示、操作、探究、展示、点评等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在环节二至五中是实践,是展示,是释疑;“学”在环节五中是“评”和“测”的前提,是巩固应用,是自我评价和总结,“学”在环节六中是延伸,是拔高,是拓宽,是完善。
“评”的方式主要有提问质疑、交流展示、改错点评、演示操作、归纳总结等, “评” 是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而“评”,“评”在关键处、核心处,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体现在后四个环节上,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各种题目的思考中,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通过评价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采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形式,从而让学生明晰主干知识、突破难点要点,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测”是“学”的后续,是“评”的前提,是学生暴露问题的平台,通过“测”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测”应具有及时性(当堂学、当堂测)、达成性(精心准备,效度高)、反思性(找问题、寻差距、明方向、图发展)。“测”主要体现最后二个环节中。环节五中的“测”着眼于知识领会、巩固和应用,环节六中的“测”着眼于知识的拓展延伸和综合运用。
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严谨性和启发性,把“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把“导”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科学置于课堂教学六环节中,使课堂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环节有机结合,从而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通案式163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