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课堂离不开态势语言的辅助

【作者】 樊静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摘要】态势语言是教师教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是定位于辅助,但其作用不可小觑,可使教师口头语言说服力更强,更具魅力、节奏和形象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态势语言 辅助
【正文】


态势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或肢体语言,是以人的表情、目光、姿态和动作等来表示一定语义、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而且它还能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起到补充和强化作用。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增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甚至有时还能起到口头语言不能起到的作用,使口头语言说服力更强,更具魅力、节奏和形象感。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用语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但人们常常强调有声语言而忽视态势语言的作用。思想上的不重视,行动上的不研究,导致态势语言发展缓慢,沦落为“可有可无”的地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课堂离不开态势语言的辅助。

关于态势语言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用一个公式,表达了态势语言对于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信息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语音+55%态势语言。从所占比例来看,态势语言在传递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优势更明显,这是因为有声语言只能作用于听觉,而辅以态势语言,则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或不便,调动视觉参与,拓展了信息接收渠道。从心理学研究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以及视觉83%。由此可见,课堂上运用态势语言,促进学生视听结合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一、用眼神说话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眼神是人的表情最富于表现力的感官,它能够表达出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信息和情感,它往往比口头语言表达得更直接、更充分、更神秘、更具诱惑力,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作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说话”效果。在讲课过程中,语文老师应根据讲课内容、自身思想感情以及课堂情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眼神。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时运用眼神暗示,及时制止和提醒;在学生回答不上来、遇到思维障碍时运用眼神鼓励,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学生处于伤悲、不开心时运用眼神传神,送去关怀和开导。学生透过老师不断变化的眼神来领悟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授课中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形成自己的认识。老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随时观察学生的眼神,通过眼神的表情达意,来达到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才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更深刻、更细腻的建构和形成。

二、用表情沟通

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能迅速真实地反映复杂的内心活动,是人情感变化过程的显示器。学生透过教师的面部表情,不仅能窥知教师情绪,了解教师心情,还能自我决定这堂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是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愉悦的基础,是缩短师生心灵距离的调节旋钮,对学生积极学习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自觉、恰当地应用表情变化,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应用表情变化,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传递了信息,而且也是一个师生沟通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情感表现的技能和修养。相反,如果教师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对学生大发脾气,指责学生,就会营造紧张空气,起到消极作用。不仅造成学生心情不愉悦,没有心理安全感,甚至引起情绪低落和思维障碍。当然对教师自身也会带来不便,如对教材理解不深、教学方法走形、该教学的内容遗忘等。这些因素都因为不良面部表情引发的情绪障碍而无法实现。所以,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面带积极表情,特别是将微笑带进教室,用微笑营造氛围、用微笑开展教学、用微笑激励引导、用微笑与学生互动交流和沟通。这才是我们语文教育人文性特征的真正内涵,也才是“教育就是爱”的本质要求。

三、用手势表达

手势是肢体语言中最为明显和常用的动作态势。通过动作手势,不仅可以传递信息,给人指示或提示,还能直观、简捷明了地表达情感。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约翰逊曾经说道:“在教学过程中,动作和姿势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辅助手段。”诚然,手势表达直接易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成为视觉点的中心,对讲课内容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我们不能为了手势而手势,不断在手段创新上下功夫。我的观点是手段表达在于自然、和谐、准确、适度,应与所讲内容和自身的气质、性格、情感等因素相联系,不在于多少和新旧。在课堂常用手势中,由于目的不同、作用不同,我们又可将手势分为不同种类。情感手势,重在运用这种手势来表达教师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指示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指示方位和对象,使学生一看即明;象形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比划有形物,使学生有一种形象的感觉;象征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加强授课内容的肯定性。这些手势,我们在运用时,一定手势形态,特别是手掌、手指、拳头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内容需要作出不同的手势。同时,还要将手势与表情、语调等语言有机协调配合,以加强所表达内容的形象感和真切感,提高授课效果。

总之,态势语言是语文课堂不可离得的辅助语言,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还要潜心研究,以取得更科学、更有效的态势语言来支撑我们课堂,让学生在视听结合中获得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信息。

参考文献:

1】高中印、司志伟,教师教学语言的方式和艺术[J].承平民族师专学报,2000.11

2】陈之芥,论教学语言风格[M].淮北素质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钱威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M].新疆大学出版,199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H].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