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探析

【作者】 王国鹏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即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学在情景中,使通过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也成为学生获得整体素养良好发展的地方。
  关键词:内涵   主题信息   拓展阅读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语言阅读教学理念,围绕主题进行篇章和段落拓展手法的分析,归纳、操练语言点,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快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体的交际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从中掌握阅读技巧,学生就能具备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就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关注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了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二、语言学习要有内容性和真实性。没有内容的语言学习必然是机械的,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也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
  主题式阅读教学主张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阅读教学所选择的主题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主题主要来源于校园及社会生活,这些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能够有话可说。选择主题时还应特别关注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话题,学生缺乏起码的生存与反思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思维表现出较大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往往表现出偏激和不成熟的一面,需要老师的智慧引导,让学生在观念的交锋中选择与反思。我国现行使用的几套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丰富多彩,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三、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就是全方位主题信息阅读。
  “没有思维素养,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相对来说如果文章段落较多,信息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必须细细体味方可得到合理答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只要我们坚持根据小学主题式语文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主题为中心,协作会话与个体自治高度统一的原则,通过主题的选择与导入、信息阅读、主题呈现等,坚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坚持小学主题式语文,就一定能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四、阅读时引导学生对背景、对材料进行追根问底,多来几个为什么,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事实性信息的问答,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来源的警觉,提高辨别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阅读教学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阅读教学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材不过是服务于阅读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才是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图片或阅读材料,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另外与各单元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明显不够,教师还要能够突破教材,广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学习资源,为主题学习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课程资源远远超出了教科书、阅读教学挂图和工具书范畴,浩瀚如大海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料等都成为我们搜寻的目标,在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掘学习资源,还应该能够鼓励和指导学生获取主题信息,吸取语言材料,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五、语文课堂上的主题拓展阅读,应基于文本的内容,是着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丰富的拓展阅读形式,不仅能够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点发散到线,到面,而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持续乐读的阅读期待。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几种做法:
  1、对比式阅读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名家名作,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又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延伸到原著的阅读,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我巧妙地将教材、原著结合起来,先是立足于文本的朗读、交流,在充分感知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将原著片断引进课堂,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学生读着原著生涩的古文,虽说读得不连贯,缺乏感情,但是却能从中读懂故事的大致意思。此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原著与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学生时而看原著,时而读课文,在反复朗读比较中,渐渐读出了原著在语言的组织上精炼、概括的特点,而课文则是对原文的再加工,使表达更加贴近儿童的阅读需求。
  2、补充式阅读
  课文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对方方面面的内容作详尽地描述,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空白”,适时适度地填补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由于学生对于詹天佑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这段历史,读懂这段历史,真切地感受詹天佑修筑铁路时遭遇的各种困难呢?在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阅读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
  看了这几段真实的历史资料,孩子们无不被詹天佑的那种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所感染。
  3、表演式阅读
  主题拓展阅读的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将表演、展示、诵读等艺术手法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分享式的阅读中享受无穷的快乐。
  《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故事,节选自《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按照剧本的格式编排,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趣。教学完课文后,我将与课文相关的两个故事《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阅读,然后仿照剧本的形式对课文进行重新编排,再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进行创作和表演,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卓有成效。
  此时的主题拓展阅读,就不仅仅是单个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创造性、合作性的智慧劳动。
  4、分享式阅读
  阅读需要分享,分享阅读的喜怒和哀乐,分享阅读的感动与收获。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再现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的感人画面,我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曲《为了谁》,背景是子弟兵抗洪的画面,在音乐和画面的渲染下,我为孩子们动情地讲述了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感人故事:“……?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学生们被李向群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从李向群的身上,学生们看到了无数的抗洪子弟兵的光辉形象。在接下来的学习课文中,学生们学得格外投入,读书特别动情。
  总之,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又要尊重教材文本,恰当处理好“文本”与“拓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主题拓展阅读应把握好“度”,不能漫无目的,又不能喧宾夺主,既要追求形式上的多元化,又要追求拓展的实效性。总之,围绕教学目标,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主题拓展阅读,语文课堂就一定能充满生机,一定会飞溅起智慧的火花。
  本文系陕西省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YLKT1407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