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设计的思考
【作者】 李晓玲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学生的情感。但是,课堂游戏开展不可太随意,教学是主角,游戏是配角,不可喧宾夺主,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定。本文从游戏的目的性、趣味性、合作性、创新性等诸方面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游戏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游戏设计 探索 思考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普遍采用。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的短短几分钟,却能为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外语学习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英语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课堂游戏开展不可太随意,教学是主角,游戏是配角,不可喧宾夺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英语教学游戏时,应慎重考虑各种因素。
一、游戏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游戏活动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游戏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能够体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游戏可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管是复习旧知识,还是导入新课,或是巩固新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转化为游戏教学,这就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定。在运用游戏的时候,针对训练目标的不同,即是听说还是读写,是以词汇为核心还是以句型为重,从而更好地安排。这样游戏的目的就十分明确,不是为做游戏而做游戏。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枯燥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与游戏的趣味性是密不可分的。“新、奇、趣”是游戏能够深深吸引儿童的内在因素,将游戏设计得千变万化,形式多样,才会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乐于参与,积极响应。如在applel、pear的图片上加上“眼睛、鼻子、嘴巴”,让它们活起来,这样,小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大声向它们打招呼“Hello,Mr Apple.”“Hi,Miss Pear.”本来乏味、单一的操作就轻松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游戏的设计既应要求合理,更应要求新奇、富有想象力,才能体现出它的趣味性。
三、游戏必须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游戏”只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手段,所以游戏的内容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明了教学目标,否则可能会搞乱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举个例子,教师在教《Colours》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如“抢垫子”、“钓鱼”、“转转盘”、“投飞镖”等。在游戏中学生或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游戏设定的目标,或根据玩的结果说出各种颜色的英语名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贯彻了教学內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英语有关颜色的名词的听和说,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也看到有的教师要学生玩“锤子、布、剪刀”的猜拳游戏,输者说出一个颜色的英语名词,但学生是否了解其说出的单词的实际意义却无法得知。又如有的教师刚教完几个有关饮料的单词,在学生还未掌握这几个单词的“听”和“说”的情况下,就要学生扮演“waiter”,结果学生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waiter”的用语,反而影响了学生对饮料名词的掌握,实在是得不偿失。
四、游戏过程要重视参与性与合作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设计游戏的难度上要适中,太难会使多数学生做不来,导致失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不同年级的学生应从实际出发,设计最适宜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如“Guess Game”,中年级的学生“猜词”,高年级的学生就“猜词→说句子”较为适合了。活动时要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多创设体现合作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在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强调课堂秩序,做到活而不乱。而且要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同时又需要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游戏的设计要有创新性
游戏的设计性应具有创意,学生绝对不喜欢天天玩同一种游戏。因此,要经常变换游戏形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如,我们在大骰子上贴上图片、字母或单词,让学生“掷骰子”说词、说句。在“读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大小声”的游戏,教师小声说,学生大声说;或教师大声说,学生则小声说的方法,让学生跟读,改变了枯燥、呆板的局面,达到了操练的目的。在“写”方面也可以创新,如抄写数次时,每次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抄写,这样,孩子们就不觉得是负担,而是一种创意,会特别用心写好,认真完成。
六、设计游戏必须注意其安全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除了要考虑以上所提到的几个原则外,还要注意游戏操作时的安全性。在一次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抢图片”的游戏:教师在教室的四周的墙壁上贴了许多图片,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去抢相应的图片,抢得图片多的小组为胜利者。这是训练学生听力的游戏,目的很明显。但该班学生人数多,教室已显得拥挤。只见教师一声令下,全体学生争先恐后离开座位去抢图片,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相互碰撞,有些学生被桌、椅绊倒,万一有学生因此受伤,势必影响教学进程,甚至带来不愉快的后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出问题,我们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其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游戏时,往往被游戏吸引而忘乎所以,造成课堂的喧闹和混乱,这时教师应该暂停游戏的进行,整顿课堂秩序。在一个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讲并给予游戏参加者适当的奖励,通过不同的奖励形式让学生懂的哪些方面已达到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差距,以保证学生通过游戏达到学习的目的。
知识是目的,游戏是手段;知识是食物,游戏是调味品。丰富多彩的游戏满足了儿童自我表现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只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和课堂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英语教学游戏,英语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游戏设计 探索 思考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普遍采用。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的短短几分钟,却能为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外语学习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因此,英语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课堂游戏开展不可太随意,教学是主角,游戏是配角,不可喧宾夺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英语教学游戏时,应慎重考虑各种因素。
一、游戏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游戏活动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游戏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直接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能够体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游戏可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管是复习旧知识,还是导入新课,或是巩固新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转化为游戏教学,这就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定。在运用游戏的时候,针对训练目标的不同,即是听说还是读写,是以词汇为核心还是以句型为重,从而更好地安排。这样游戏的目的就十分明确,不是为做游戏而做游戏。
二、游戏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使枯燥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与游戏的趣味性是密不可分的。“新、奇、趣”是游戏能够深深吸引儿童的内在因素,将游戏设计得千变万化,形式多样,才会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乐于参与,积极响应。如在applel、pear的图片上加上“眼睛、鼻子、嘴巴”,让它们活起来,这样,小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大声向它们打招呼“Hello,Mr Apple.”“Hi,Miss Pear.”本来乏味、单一的操作就轻松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游戏的设计既应要求合理,更应要求新奇、富有想象力,才能体现出它的趣味性。
三、游戏必须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游戏”只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手段,所以游戏的内容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明了教学目标,否则可能会搞乱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举个例子,教师在教《Colours》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如“抢垫子”、“钓鱼”、“转转盘”、“投飞镖”等。在游戏中学生或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游戏设定的目标,或根据玩的结果说出各种颜色的英语名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贯彻了教学內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英语有关颜色的名词的听和说,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也看到有的教师要学生玩“锤子、布、剪刀”的猜拳游戏,输者说出一个颜色的英语名词,但学生是否了解其说出的单词的实际意义却无法得知。又如有的教师刚教完几个有关饮料的单词,在学生还未掌握这几个单词的“听”和“说”的情况下,就要学生扮演“waiter”,结果学生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waiter”的用语,反而影响了学生对饮料名词的掌握,实在是得不偿失。
四、游戏过程要重视参与性与合作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设计游戏的难度上要适中,太难会使多数学生做不来,导致失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不同年级的学生应从实际出发,设计最适宜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如“Guess Game”,中年级的学生“猜词”,高年级的学生就“猜词→说句子”较为适合了。活动时要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多创设体现合作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在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强调课堂秩序,做到活而不乱。而且要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同时又需要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五、游戏的设计要有创新性
游戏的设计性应具有创意,学生绝对不喜欢天天玩同一种游戏。因此,要经常变换游戏形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如,我们在大骰子上贴上图片、字母或单词,让学生“掷骰子”说词、说句。在“读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大小声”的游戏,教师小声说,学生大声说;或教师大声说,学生则小声说的方法,让学生跟读,改变了枯燥、呆板的局面,达到了操练的目的。在“写”方面也可以创新,如抄写数次时,每次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抄写,这样,孩子们就不觉得是负担,而是一种创意,会特别用心写好,认真完成。
六、设计游戏必须注意其安全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除了要考虑以上所提到的几个原则外,还要注意游戏操作时的安全性。在一次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抢图片”的游戏:教师在教室的四周的墙壁上贴了许多图片,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去抢相应的图片,抢得图片多的小组为胜利者。这是训练学生听力的游戏,目的很明显。但该班学生人数多,教室已显得拥挤。只见教师一声令下,全体学生争先恐后离开座位去抢图片,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相互碰撞,有些学生被桌、椅绊倒,万一有学生因此受伤,势必影响教学进程,甚至带来不愉快的后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出问题,我们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其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游戏时,往往被游戏吸引而忘乎所以,造成课堂的喧闹和混乱,这时教师应该暂停游戏的进行,整顿课堂秩序。在一个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讲并给予游戏参加者适当的奖励,通过不同的奖励形式让学生懂的哪些方面已达到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差距,以保证学生通过游戏达到学习的目的。
知识是目的,游戏是手段;知识是食物,游戏是调味品。丰富多彩的游戏满足了儿童自我表现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只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和课堂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英语教学游戏,英语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