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作者】 杜 芳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八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活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前幼儿园都非常的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由于近几年流行性疾病和各地风土人情的不同,各地的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情况也大不相同。本论文针对这些情况,从户外活动的意义,户外活动具备的条件,户外活动的内容以及户外活动的问题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户外活动 幼儿 活动时间
《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为此,各个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科学地提供条件,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
一、良好的户外活动应具备的条件
(一)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是重要的物质前提,幼儿园提供的户外环境和物质条件都直接影响着户外活动的开展,为此每个幼儿园要因地制宜,设置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户外环境,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创设良好物质条件,幼儿园人均活动面积应不少于?2.5?平方米,还应该设有绿色的草坪以供孩子玩耍,坚实平坦、开阔的操场供孩子游乐,最好设置个小小的植物园和动物园(鸟类和小白兔之类的动物),还应该设有供幼儿动手操作游戏的玩沙池、玩水池和游泳池,供幼儿跑、跳、钻、爬、攀的运动器械和多功能大型玩具。适应幼儿兴趣和需要,使儿童感到舒适、安乐、愉快和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绿化、美化、教育化和儿童化的要求,成为儿童锻炼身体、自由嬉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小乐园。
(二)合理安排时间
户外活动的制度化能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合理地安排组织户外活动,使幼儿在一天生活中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作用。按照《规程》的要求,幼儿园应保证幼儿一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早上接孩子的时候进行半小时的户外活动,上午室内集体活动后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游戏和自由活动;下午吃完午点后进行半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和自选活动。
二、如何进行户外活动
(一)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结合
幼儿园生活中过多的集体活动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情绪愉快,自由交往,大胆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幼儿园除了有计划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体育游戏、参观等,还应该适当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结伴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随心所欲地选择玩具,调节活动量,享受自由玩耍的乐趣,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善于思考、独立克服困难都有极大好处。
(二)户外活动与“三浴”锻炼密切结合?
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我们注意利用户外的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水对幼儿进行“三浴”锻炼。如空气浴,要每天做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早饭前让幼儿精神饱满到户外做操,吸收新鲜空气,并根据气温情况增减衣服,尽量使皮肤接触空气。在日光浴方面,春秋冬季都坚持让幼儿室内活动后接触阳光,夏季在树荫下进行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太阳的散射光和反射光,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夏日曝晒。在水上锻炼中,要坚持用低于体温的水刺激皮肤,一年四季应该坚持冷水洗脸洗手,夏季开展游泳活动,其它季节可玩水上游戏。在进行户外“三浴”锻炼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暂停锻炼。
(三)户外活动与各种教育活动结合?
传统的教育活动,多数利用图片、标本、幻灯在课堂给孩子灌输知识。这对面向全体是很难顾及的,因为图片和标本是有限的、静止的,只有大自然才能给孩子活的教材、活的教具。因此,幼儿园应该根据教育内容就地取材,利用园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感官获得直接经验;我们组织幼儿到植物园认识花卉;到动物园认识兔子、猴子等动物;还组织幼儿到田野去观察田园景色、季节特色,观察农作物等。每天幼儿到自己的小种植园地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孩子们对这些户外学科学活动兴趣浓厚,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活跃了身心。有些语言活动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如散步时朗诵诗歌和散文,草地上开故事会;数花卉、拾落叶、辨别空间等学习数的概念。大自然也是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场所,幼儿在草地上、操场上听音乐翩翩起舞。所以各科教学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目的等,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这样,幼儿既得到大自然所赋予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又能在大自然的活教材中轻松、愉快、主动地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四)户外活动与游戏结合
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在户外可玩娃娃家、小饭店等;铺上一块地板胶就可以玩积木、胶塑等结构游戏;还可以进行玩沙和玩水游戏。小班可开展一些音乐游戏,如放“小鸟律动曲”,小宝宝们就会很自然的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听到“进行曲”的音乐,幼儿就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解放军走路,如:“跳绳”、“弹球”则适合在中、大班进行。再者,可利用一物多玩,比如玩圈,后面的小朋友把圈套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身上,可以玩火车接龙,摆在地上可以玩跳房子,还可以抛着玩,在地上转着玩,孩子们将多种玩法交替进行,幼儿百玩不厌,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率,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三、进行户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幼儿安全
安全是体育游戏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如检查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湿了要擦干,损坏的要更换。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孩子们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如: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摔伤脸。摔倒了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等。在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结合教育目的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应根据近期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投放。要防止一成不变“老面孔”的内容出现。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户外活动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户外活动性游戏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它不单纯是让幼儿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同样也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实现,它能在更大范围内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场所,随着幼儿活动的频率加大,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新成代谢和生长,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上,户外活动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孩子们在观察和社会的同时,学到许多相应联系的知识与技能。在德育上,直接参与的社会性活动更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存的教育形式,有可提供充分利用的社会教育基地,幼儿在真实的社会中能更好地体验理解、友谊和真诚。在美工方面,大自然的美、社会的人类制造的艺术美、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的心灵美,都会在幼儿与社会上其他成员的交往中获得体验。如;勤奋好学的学生,无私奉献的解放军等。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形式单调的体育活动不能激发幼儿体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幼儿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可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增加情节、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椅子活动会令孩子们感到乏味。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使幼儿能逐步掌握。如某一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可首先通过短时间单个基本动作练习,然后把提高运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起来,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结伴或单独活动。再如:在培养中班幼儿跳的技能上,可用小圆圈给幼儿创设“青蛙跳”的游戏,先是间隔一段距离向前行进跳,然后将小圆圈围成“大池塘”。
户外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育起到了较显著的效果。首先增强的幼儿的体质,提高了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的幼儿生理机能指标。其次是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第三是促进了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发展了感知能力。同时户外活动发挥了与室内活动的互补作用,有时是室内活动的补充,有时是室内活动的“序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教育价值,促使幼儿生理、心理、个性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巫.孩子自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1.1
[2]汪丽.田野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3]?叶雁虹,陈庆.学前教育装备指南.兴界图书出版社.2008.3
关键词:户外活动 幼儿 活动时间
《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为此,各个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科学地提供条件,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
一、良好的户外活动应具备的条件
(一)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是重要的物质前提,幼儿园提供的户外环境和物质条件都直接影响着户外活动的开展,为此每个幼儿园要因地制宜,设置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户外环境,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创设良好物质条件,幼儿园人均活动面积应不少于?2.5?平方米,还应该设有绿色的草坪以供孩子玩耍,坚实平坦、开阔的操场供孩子游乐,最好设置个小小的植物园和动物园(鸟类和小白兔之类的动物),还应该设有供幼儿动手操作游戏的玩沙池、玩水池和游泳池,供幼儿跑、跳、钻、爬、攀的运动器械和多功能大型玩具。适应幼儿兴趣和需要,使儿童感到舒适、安乐、愉快和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绿化、美化、教育化和儿童化的要求,成为儿童锻炼身体、自由嬉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小乐园。
(二)合理安排时间
户外活动的制度化能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合理地安排组织户外活动,使幼儿在一天生活中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作用。按照《规程》的要求,幼儿园应保证幼儿一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早上接孩子的时候进行半小时的户外活动,上午室内集体活动后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游戏和自由活动;下午吃完午点后进行半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和自选活动。
二、如何进行户外活动
(一)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结合
幼儿园生活中过多的集体活动不可避免地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情绪愉快,自由交往,大胆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幼儿园除了有计划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体育游戏、参观等,还应该适当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结伴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随心所欲地选择玩具,调节活动量,享受自由玩耍的乐趣,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善于思考、独立克服困难都有极大好处。
(二)户外活动与“三浴”锻炼密切结合?
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我们注意利用户外的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水对幼儿进行“三浴”锻炼。如空气浴,要每天做到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早饭前让幼儿精神饱满到户外做操,吸收新鲜空气,并根据气温情况增减衣服,尽量使皮肤接触空气。在日光浴方面,春秋冬季都坚持让幼儿室内活动后接触阳光,夏季在树荫下进行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太阳的散射光和反射光,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夏日曝晒。在水上锻炼中,要坚持用低于体温的水刺激皮肤,一年四季应该坚持冷水洗脸洗手,夏季开展游泳活动,其它季节可玩水上游戏。在进行户外“三浴”锻炼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暂停锻炼。
(三)户外活动与各种教育活动结合?
传统的教育活动,多数利用图片、标本、幻灯在课堂给孩子灌输知识。这对面向全体是很难顾及的,因为图片和标本是有限的、静止的,只有大自然才能给孩子活的教材、活的教具。因此,幼儿园应该根据教育内容就地取材,利用园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感官获得直接经验;我们组织幼儿到植物园认识花卉;到动物园认识兔子、猴子等动物;还组织幼儿到田野去观察田园景色、季节特色,观察农作物等。每天幼儿到自己的小种植园地浇水,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孩子们对这些户外学科学活动兴趣浓厚,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活跃了身心。有些语言活动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如散步时朗诵诗歌和散文,草地上开故事会;数花卉、拾落叶、辨别空间等学习数的概念。大自然也是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场所,幼儿在草地上、操场上听音乐翩翩起舞。所以各科教学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目的等,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这样,幼儿既得到大自然所赋予人体所需要的“养分”,又能在大自然的活教材中轻松、愉快、主动地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四)户外活动与游戏结合
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在户外可玩娃娃家、小饭店等;铺上一块地板胶就可以玩积木、胶塑等结构游戏;还可以进行玩沙和玩水游戏。小班可开展一些音乐游戏,如放“小鸟律动曲”,小宝宝们就会很自然的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听到“进行曲”的音乐,幼儿就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解放军走路,如:“跳绳”、“弹球”则适合在中、大班进行。再者,可利用一物多玩,比如玩圈,后面的小朋友把圈套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身上,可以玩火车接龙,摆在地上可以玩跳房子,还可以抛着玩,在地上转着玩,孩子们将多种玩法交替进行,幼儿百玩不厌,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率,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三、进行户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幼儿安全
安全是体育游戏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如检查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湿了要擦干,损坏的要更换。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孩子们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如: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摔伤脸。摔倒了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等。在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结合教育目的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应根据近期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投放。要防止一成不变“老面孔”的内容出现。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户外活动同时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户外活动性游戏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它不单纯是让幼儿玩个痛快,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同样也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来实现,它能在更大范围内给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场所,随着幼儿活动的频率加大,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新成代谢和生长,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上,户外活动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孩子们在观察和社会的同时,学到许多相应联系的知识与技能。在德育上,直接参与的社会性活动更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存的教育形式,有可提供充分利用的社会教育基地,幼儿在真实的社会中能更好地体验理解、友谊和真诚。在美工方面,大自然的美、社会的人类制造的艺术美、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的心灵美,都会在幼儿与社会上其他成员的交往中获得体验。如;勤奋好学的学生,无私奉献的解放军等。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形式单调的体育活动不能激发幼儿体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幼儿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可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增加情节、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椅子活动会令孩子们感到乏味。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使幼儿能逐步掌握。如某一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可首先通过短时间单个基本动作练习,然后把提高运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起来,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结伴或单独活动。再如:在培养中班幼儿跳的技能上,可用小圆圈给幼儿创设“青蛙跳”的游戏,先是间隔一段距离向前行进跳,然后将小圆圈围成“大池塘”。
户外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育起到了较显著的效果。首先增强的幼儿的体质,提高了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的幼儿生理机能指标。其次是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第三是促进了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发展了感知能力。同时户外活动发挥了与室内活动的互补作用,有时是室内活动的补充,有时是室内活动的“序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和教育价值,促使幼儿生理、心理、个性得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巫.孩子自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1.1
[2]汪丽.田野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3]?叶雁虹,陈庆.学前教育装备指南.兴界图书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