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抓好自学,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作者】 胡前良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庆华初级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授予方法,长期培养,在众多历史学习实践中渐以养成和提高。
【关键词】自学 抓好 历史学习能力 提高
【正文】

“独立自学环节”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自学,学生获得良好感知,具有良好基础,才能使“互帮”环节得以顺利开展。这是我基于对“自学互帮导学法”核心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合作能力。我们知道,如果自己没能力,哪能帮助别人,更谈不上与别人很好合作了。所以我认为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很重要。但学生良好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授予方法,着力引导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历史学科教学,谈谈提高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引导学生懂得掌握背景

对于历史来讲,事情发生的时代很重要,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这一大范畴下要讲求君主的政策,是否开明,社会普遍生产力,对外开放程度,对外政策等,一般历史出题无非就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与生产力对应的使用工具,而另一部分题则是考察你对当时政策和国内国际环境的理解了解程度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买一本有大事年表的书,好好看几遍,你会发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状况会对某些事情造成必然影响,所谓有果必有因,一件事情就是下一件事情的起因之一,这是纵向的看一下,之后看每一个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就是横向的分析了,因为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渐渐加强,所以基本上发生的事情就有因果联系,不是背景就是原因,所以多融会贯通几遍就好了,根本不用背,大量的练习题虽然不推荐,但是对某些人很必要,题可以加深记忆的,只要你认为有必要就好;还有请不要对历史产生排斥感,这样会使你无法很好的融会,到时效果会不好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问我,我会尽快为你解答的,希望你能在历史上取得好的成绩啊。

二、把握好历史线索

历史就是年份最难最,其实文字的倒是很好背。所以我记得历史书后面有一张年份表,按时间来记载了发生的大事件,最好按照那个表来记忆然后扩散内容。
大事年表是按年代顺序,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期中、期末或单元复习时可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大事年表,或让学生自制大事年表以便学生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发展脉络.认识某些历史大事的本质和历史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按时间顺序在理解史实的基础上记住年代。这样做不但注重了学法指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着力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
文史不分家,在这方面,我觉得学生的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可以借鉴学习语文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研读和快速阅读
四、教会学生质疑学习
培养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新课改后,特别强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要有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不会提问题,所以,教师应首先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了解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再次,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设计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具有无上的权威性,教师讲的活总是正确的,学生对教师的话不能有怀疑。在新课改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话产生质疑。
五、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
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正文部分要做到“读”、“思”、“划”,把握重点和难点教材正文部分即大字部分为基本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要做到“‘读”.“思”、“划”。读书要先粗后细.再重读,把握重点和难点。思考,即边读边想,对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划”就是边读书,边在课本上画符号,写边注,可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 28课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中“郑和下西洋”一目是重点内容。提出自学提纲:①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②他为什么能下西洋?③他是怎样下西洋的?④他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得出结论.进而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既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借助历史插图,引导学生由图记史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插图部分.有助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想象力;有助于学生由图记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物图《秦始皇陵兵马俑》,让学生自己阅读图,可联想到秦始皇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一举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人物图抗金英雄《岳飞》和《秦桧跪像》,两幅插图安排学生自己学画草图.并把两幅图并列一起.学生自己就会明白,应该怎样做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既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也掌握了学习方法。

七、推荐学生观看历史题材影视

影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艺术加工的匠心。但大多的历史题材电影主线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对学生学习历史还是很有帮助。特别生动的剧情和扣人心弦的场面,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所以,我觉得孩子可多观看,看后多想和多思对孩子的历史成绩是有好处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历史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学生成才了,在具体的学习行为当中,他对于同学的帮助就会有更大的信心,也就乐于“帮”了。

参考文献:

1】周丽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期。

2】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月第一版。

3】杨扬,《历史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