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之浅见

【作者】 姚忠太

【机构】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对某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地理教师应尽的职责之一。

一、地理课兴趣培养的特点

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的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多要素综合性、人地相关性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地理事物丰富多采令人神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地关系的紧张发人深省。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必然要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因此,地理课的内容应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但是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其成为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形成了地理课培养学生兴趣的困难性特点。

二、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各要素:教材、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教学内容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地理学具、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又一重要条件。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激”趣

课堂教学导入和过渡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创设情境,巧设疑问,能够启迪思考,激发兴趣。如在学习日界线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小朋友在一年中他能过两个生日吗?如果能,该小朋友应在哪里过呢?这样使学生觉得好奇,并迫切希望知道小朋友应在何处过生日,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联系生活,问题“养”趣

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可从介绍历史事实入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第一次航行是从西班牙出发,南行至北纬30°附近的加那利群岛停留后,折向西行。一路上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帆船行驶缓慢,用了26天才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第二次他把船向南多开了1000多公里,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船队一帆风顺,在东北风的吹送下,只用了20天就抵达了美洲。后人在他两次走过的路线上航行,所遇风的情况都是如此。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地球上风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风在全球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接着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这时部分学生会在心中提出成因问题,教师再明确提出:“气压带风带的这种有规律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把所有学生都带入成因问题的情境之中。在讲解成因的过程中,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需要,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由于已知确切,已知与未知对比分明,这样的问题鲜明、有力,能得到不同水平学生的普遍关注。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知识,从而不断增强着学好地理的愿望。

3、用活地图,以图“引”趣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用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也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同时还可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发挥地图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功能。
   例如:学习热带雨林气候时,学生对热带雨林缺乏感性认识,对特点、分布及成因,只靠背诵掌握。可以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然后通过观察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图,这里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干上缠绕着许多藤本植物。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树上栖息着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地区,可以看到皮厚耐热的河马、大象。最后再联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进而了解到这里地处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因而全年高温多雨。从而理解其形成原因,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4、机辅教学,直观“培”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集声、形、动画等功能于一身的地理教学课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一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时若能利用地球运动的相关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测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本来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重、难点知识迎刃而解。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可以变苦学乐学,变要我学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使教学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