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优化育人方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作者】 庞竹梅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中坪镇幼儿园

【摘要】农村得天独厚的各种农作物、野草、野果、家禽家畜、山石树叶等都是幼儿教育的好素材,也是环境创设的好素材。对于地处农村的乡镇幼儿园来说,利用好大自然赋予幼儿园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化育人方式,创设区角活动,能使幼儿教育过程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领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关键词】挖掘 有效资源 优化育人方式策略
【正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贵州省瓮安县中坪镇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园,离县城有35公里,在园幼儿人数已经达600人,是一所新建的幼儿园,教学设备较差,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挖掘一些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活动材料,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优化育人方式,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区角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合理的环境设置,来优化育人方式
  环境包括面广,怎样创设环境,优化育人方式,在此我主要谈谈幼儿与校园环境的互动,来优化育人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我根据自身情况,巧妙的利用每一寸空间,设置种植区、操作区、自然角、美工区等各种活动区,并且在闲余的空间悬挂动、植物的图片、字母、阿拉伯数字、10以内加减法水果图片等,给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在玩中引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创设环境的教育价值,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促进幼儿自主地发展。
  二、资源的收集,为优化育人方式作好铺垫
  农村的各种农作物等,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于是我根据当地农村特色,发动同事、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从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去收集,为开展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三、利用资源设置区角活动,彰显幼儿个性色彩
  多途径挖掘乡土资源,设置特色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引发兴趣,开发其智力,使其从小形成快乐学习的品质,达到教学目的。
  1、我在厨房旁开辟了一块大约半亩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白菜、葱蒜等农作物,让幼儿通过眼看、手摸,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获得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
  2、把收集来的各种野果、竹子、稻草、玉米壳等进行巧妙的利用:在操作区中用竹子棒进行夹果核比赛等活动;在美工区中再提供各种颜料、小工具,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染色、拼贴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食品、小玩具等精美的图案,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鞋、鸟窝等;在操场上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利用竹制品开展爬竹梯、抬轿子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另外,老师和家长一道带小朋友到学校对面的中坪村果园场观光、放风筝等,彰显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的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春天我把蛐蛐、小鱼儿,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等带进自然角,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指导幼儿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动态、食性等特点,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观察、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并与同伴分享。各种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然后,充分利用教室墙面,按板块将好作品分布在教室内外墙上,指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借助墙饰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有关的知识,由此,“老甘妈辣椒”、“爷爷编的草鞋”、“王姨妈黄吧”等名词一次次出自孩子们口中。创设如此不同形式的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不仅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参与度,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还充分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富有生机的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3、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我镇相隔50多公里的历史上有名的“猴场会议”会址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鉴于此,我园创设了“模拟图书馆”的区域活动,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呈现。让大班的幼儿在观察同时,引导他们主动去猜想图片下的数字、文字,挖掘幼儿潜在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自主获得相关知识。其次,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专门的教室内,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又结合家乡传统节日正月初一至十五玩“游花灯”、“龙灯”等,在表演区,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幼儿园,教幼儿做摆供品、制作花灯、龙灯等内容,鼓励幼儿模仿成人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让幼儿做小作品回家送给爷爷奶奶,尊老敬老的情感又得到体验。如此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
  1、乡土资源利用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充分把握幼儿的认知情况及需要;二是要选材得体,宜小不宜大,切勿面面俱到;三是要抓实效,不要流于形式;四是要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2、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相应的收集材料,使创设的区角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特色。才能促进幼儿的兴趣与能力的相辅相成,把区角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素质提高的现实价植。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虽然我们的区角活动仅仅是开始,但也看出区角活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只要我们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内容,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它就会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幼儿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和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促使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获得最大的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作者姓名:庞竹梅,工作单位:贵州省瓮安县中坪镇幼儿园,学历:本科,职称/职务:幼儿高级教师、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