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 马补清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一、本课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然而,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主要表现在:A、课堂还存在“以讲代学”现象,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一些教师整节课都在不停地讲,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自主参与,不利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B、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看似进行了小组交流,但小组合作缺乏目的和方法指导,只是走了过场,没有达到学生思维启迪、碰撞、提升的效果。C、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课堂机会不多,没有留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表观点,阐述问题的机会。(2)三维目标的实现没有落到实处。
2、实践依据
随着近几年第六小学师生队伍的日益壮大。也随着学生中来源于有钱人的家庭或者煤老板的家庭的人数增加。我校意识到,这种暴发户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家长对教育虽然重视但重视不在点子上。原因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对,学识程度不够。而学生发展重心在学校,在课堂。所以,我校要通过课堂改造,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以学生的状态和心态带动家长素养的提升,实现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功效。教师队伍中有骨干教师,有优秀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多数教师从学习到探索也有好几年,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老师们有改革的激情,但课改实验研究能力不同。所以,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强制规范,推广普及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领悟、内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和加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及学科特点的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引导我校教学由“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实现课堂教学的百花齐放。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理解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者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也是无效或者是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用一句话来通俗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
有效教学是相对于“无效”、“低效”、以及“负效”的教学而言的。这个“有效”体现了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的结果和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反映出课堂是“扎实”的。“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的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的是投入的时间少,消耗的资源低,而取得的效果最优,反映出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创收的整体收益,反映出教学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这三方面共同作用就产生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有效教学在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效教学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
(1)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两个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就如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是针对教与学方面的课堂提出的理念。
(2)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正如一个奴隶,主人给予他再多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长期消除其奴隶的身份,让他自己做了自己的主人,他才能体会到自由的甘甜。有效课堂教学,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就和农民包产到户分到责任田一样,自己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田地长出好庄稼的。在有效课堂里,学生会在学会自己不会的基础可能生成新的东西。
(3)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思考,老师们知道,学生在发现中,理解的知识最深刻,在发现中,会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法。在发现中主动要求和同伴合作,从而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也得到了培养。
(4)有效课堂教学诠释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如学步的孩子,母亲舍不得放手,孩子就学不会走路。有效课堂的教师是音乐课上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的音乐老师。
所以,我们理解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有效教学是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2、理解教学模式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模式是施工的“图纸”,是作战的“沙盘”。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所以,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
教学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能起到桥梁作用。
有效教学模式兼容以下三种特征:
(1)是促使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2)是遵循明晰的教学步骤程序、强调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3)是以关于学习行为和思维等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过程的理论性、先进性。打个比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应该和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控制现场的方式非常相似,节目开头,节目主持人用精彩的导语,引出节目的主题内容,然后把现场交给嘉宾,随时点拔、评说、抓住契机过渡到新内容,最后总结收获。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到课堂有效教学模式里的教师不正是这样一个“节目主持人”吗?
3、理解“2+1”课堂教学模式
“2+1”课堂教学模式中的“2”,即自学案和导学案,“1”,即当堂测试卷。本模式不仅符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理念,而且将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追求的是: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常发展,让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突破口,立足课堂教学实际,通过具体的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通过课堂改革,转变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
四、本课题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科学讲究规律,艺术追求个性和风格;
“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落实了备课组活动,在加大教师“幕后”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五、本课题研究内容
①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课、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③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④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度和呈现形式。
⑤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 接受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兴趣 、 动机 、意志和情感等。
⑥研究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研究自学 、 帮扶 、互学、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存疑质疑 、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
⑦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有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⑧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 “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六、本课题研究思路
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本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以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比较法是通过实验前后的调查,进行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对比分析,检查课题研究的效果。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