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怎样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
【作者】 岳丰君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朱刘街道万庄小学
【摘要】【关键词】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正确途径和好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可是现在的小学生不善于观察,对身边发生的生动有趣的事情熟视无睹。就拿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吧,天天生活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目睹着花草树木、马牛羊兔等各种事物的生长变化,写作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可是,事实并不这样。学生普遍认为作文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注意观察,缺乏观察能力。下面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我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和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观察是“枯燥无味”的。怎样才能开启学生观察的兴趣呢?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
1、从学生最喜欢的事物开始,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我经常询问我班的学生,你们每天都喜欢做些什么?请告诉我,有机会我陪大家一起做。有的说:“我放学后最喜欢看电视。”我说:“那很好,看电视能丰富知识。”我与学生约定好,每周召开一次“看电视、讲精彩节目”比赛会。晚上统一布置看电视,节目自己选,第二天,学生依次演讲。这个建议一公布,学生可高兴了。活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每次比赛会都开的非常成功。学生讲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为什么学生个个都讲的那么生动形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电视节目很感兴趣,所以,观察的特别认真、细致。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怎样在玩中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呢?我班根据不同季节组织学生乡村四季游活动。春天,花红柳绿,组织学生环村远足,欣赏家乡的美景,观察吐绿的嫩芽,出土的小草,开花的果园;夏天,鸟语花香,组织学生登山观景,野炊,参加义务劳动;秋天,硕果累累,组织学生到菜园帮农民伯伯收菜,到果园帮农民伯伯摘果;冬天,组织学生赏雪、扫雪、堆雪人、打雪仗。每次活动后,都让学生写好观察记录、活动感受。四季更换,其乐无穷。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儿童时期的智力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观察过程不是深思熟虑,而是注意力分散被动,有意观察生活的不多,大量的生活素材从眼皮底下溜走,脑海里不留什么印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我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观、写、说”的训练。
起初观察着眼点要小,以学生感兴趣的简单事物为主,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我给学生制定的观察制度是:天天有观察,天天有记录,天天有演讲。
先注意观察自己的家庭,为形成一个序列,起初由老师每天出题目,有意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一是观察人物,家庭所有成员和熟悉的亲属的外貌特点、兴趣爱好,衣食住行。二是景物,卧室、厨房、菜园、小院、花草树木。三是事物,鸡、鸭、鸟、猪、猫、狗、玩具、家具、工具、电器。小至一双筷子,大到自行车、小汽车。四是事情,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听到的喜事、趣事、悲事……这些都是孩子们朝夕所见,最熟悉的,做起来比较容易,也非常愿意做。
再观察学校、村庄、集市,仍然按照从人物、景物、事物到事情这个顺序去观察和说写。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选择好观察点,然后依次观察。
观察的顺序要根据事物的不同类型来确定。写景状物,一般以方位的转换为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到内、由近及远,或反之。而对变化着的事物,则要以变化发展的情况为序,有的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不同的事物可按不同的观察方法。如有一次,我领着学生观察雨。雨前,乌云密布,天色昏暗,电闪雷鸣,空气窒息,这些都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此时我引导学生:“雨前的景色你感觉怎样,带着这种感觉让学生去观察、感知。”雨开始下了,我又启发学生:“看天空中的雨是怎样落下来的,落到地上它又到哪儿去了?再望远处望是一番怎样的情景?耳边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把小手伸出去,接到雨点的感觉怎样?”……就这样,学生按照我指导的雨前——雨中——雨后的观察顺序,按照由近及远,由上及下的观察顺序进行了真实、具体、形象的观察。
2、观察要注意细节。
小学生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笼统地看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感知不准确。为了澄清学生这一模糊认识,我在指导学生细节观察上下了很大工夫。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面对某一事物却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这是学生常犯的“毛病”,因此,在观察前要明确观察方向,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效率。一般说来,观察人就应该观察人的外貌、衣着、神态、语言、行为和心理;观察事就应该观察事的起因、发展、变化和结果,观察环境就应观察陈设、建筑、建筑的地理位置和轮廓构造等;观察景物就应观察四季、朝暮,以及阴晴雨雪的主要变化等。其次,注意细节观察。我采取的措施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全面观察。农村孩子吃炒花生米习以为常,而老师亲手给他们炒吃还是头一次。为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一天,我把学生带到综合实践活动室现场给学生炒吃花生米。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要求,然后边讲边操作,学生们兴致勃勃,瞪大眼睛很怕疏忽一个细小环节,花生米炒熟后,同学们细细地品尝着,接着搞一个“看谁观的细,说的真”的小比赛,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我先看到老师端出的一大碗粉红色的花生米,放到烧热的油锅里后,一会那粉红色的外套变成了暗红色的油外套了。”这时有个学生补充说:“花生米不是一会就变色的,而是先听到劈劈叭叭地响声后,过了五六分钟才变颜色。”他还说:“我刚才还用表记时呢。”最后,我把学生们观察的这些按顺序整理在黑板上,即眼看形、色、态;耳听声音高低,手摸凉热、粗糙、细腻;滋味、气味要用嘴鼻。学生们都拿出自己的“采蜜本”像小蜜蜂一样习惯地记录下来。要看到事物的全体,就要从各个不同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全面观察。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辛苦一份甜。现在,我班学生人人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习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