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作者】 王军基
【机构】 贵州省 瓮安县银盏镇牛宫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小学作文是许多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小学生能自主作文,联系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小学作文教学可按"素材的准备--素材的整理--起草提纲--指导修改"的模式进行。
素材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搜集素材。作文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作文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近几天内通过观察、参观活动、阅读、回忆、思考等途径,搜集自己准备写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想。让"知识来源于实践"、"作文来源于生活"等观念,在学生头脑里无形中扎下根来。 小学生获取素材主要是靠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要讲求"新"。例如"校园一角"这个传统命题,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鼓励学生去发现校园究竟有哪些"角"。是优美的校门口,还是布置井然的教室?是宽阔平坦的操场,还是操场边的那一棵棵大树,某一个花坛、一片小草坪,亦或有趣的一景一物?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去感知、体验,从而在脑里形成一个声、色、味、行俱全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的进行作好铺垫。
素材的整理阶段。这里的整理旨在通过交流,教师让学生互相了解准备的素材及贮备素材的过程、态度等情况,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小组之间介绍自己准备好的素材,既让学生互相学习,更使那些行动慢一拍的学生受到启发,得到促进。在讨论整理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用口头形式对学生准备素材的过程、态度、方法、真实性进行评价,热情鼓励、表扬优秀者和闪光点。常言道“十个手指不一样齐。”在习作训练时,全班每个学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其写作能力,写作心理也不一样。因此,要从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这一环节能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搜集信息,学习选择素材,学习去取其精华等方法。
起草提纲阶段,起草前,教师要提出本次作文的中心要求。尽量作到"一次一得"。比如,这次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明确中心。”在作文起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要重点辅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学生要设身处地地进入作文情境之中,进入作文的角色之中。作文起草一定要在课内进行,不应作为家庭作业在课外完成。
指导修改阶段。作文写好后,毛病可能不少,在一次作文修改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幻想一次作文修改课解决作文中所有的问题。作文修改教学的要求应与作文起草前教师提出的中心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作文的中心要求是"语句通顺",那么作文修改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其她问题作为次要问题解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也可组织一些同学间互相修改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可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让同学发现自己的毛病,在读中揣摩最佳表达方法。提倡共同讨论找到最佳修改方案。一点一滴学习怎样修改,渐渐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交给老师的作文,不是草草写完就了事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认为不需要再改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作文的四个环节只要落到实处,持之以恒,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对作文必将产生强烈的欲望,他们的作文水平定能稳步提高。
如写过春节的作文,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给压岁钱、贴春联等,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等还可以 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 大致介绍一下春节, 及春节的一些习俗, 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 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 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等还可 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 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 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 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 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 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 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 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 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素材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搜集素材。作文前,教师可让学生搜集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作文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近几天内通过观察、参观活动、阅读、回忆、思考等途径,搜集自己准备写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想。让"知识来源于实践"、"作文来源于生活"等观念,在学生头脑里无形中扎下根来。 小学生获取素材主要是靠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要讲求"新"。例如"校园一角"这个传统命题,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鼓励学生去发现校园究竟有哪些"角"。是优美的校门口,还是布置井然的教室?是宽阔平坦的操场,还是操场边的那一棵棵大树,某一个花坛、一片小草坪,亦或有趣的一景一物?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去感知、体验,从而在脑里形成一个声、色、味、行俱全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的进行作好铺垫。
素材的整理阶段。这里的整理旨在通过交流,教师让学生互相了解准备的素材及贮备素材的过程、态度等情况,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小组之间介绍自己准备好的素材,既让学生互相学习,更使那些行动慢一拍的学生受到启发,得到促进。在讨论整理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用口头形式对学生准备素材的过程、态度、方法、真实性进行评价,热情鼓励、表扬优秀者和闪光点。常言道“十个手指不一样齐。”在习作训练时,全班每个学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其写作能力,写作心理也不一样。因此,要从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这一环节能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搜集信息,学习选择素材,学习去取其精华等方法。
起草提纲阶段,起草前,教师要提出本次作文的中心要求。尽量作到"一次一得"。比如,这次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明确中心。”在作文起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要重点辅导,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学生要设身处地地进入作文情境之中,进入作文的角色之中。作文起草一定要在课内进行,不应作为家庭作业在课外完成。
指导修改阶段。作文写好后,毛病可能不少,在一次作文修改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幻想一次作文修改课解决作文中所有的问题。作文修改教学的要求应与作文起草前教师提出的中心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作文的中心要求是"语句通顺",那么作文修改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其她问题作为次要问题解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也可组织一些同学间互相修改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可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让同学发现自己的毛病,在读中揣摩最佳表达方法。提倡共同讨论找到最佳修改方案。一点一滴学习怎样修改,渐渐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交给老师的作文,不是草草写完就了事的,而是改过的,是自己认为不需要再改的。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作文的四个环节只要落到实处,持之以恒,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学生对作文必将产生强烈的欲望,他们的作文水平定能稳步提高。
如写过春节的作文,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给压岁钱、贴春联等,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等还可以 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 大致介绍一下春节, 及春节的一些习俗, 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 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 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等还可 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 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 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 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 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 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 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 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 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