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泥塑对先天愚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 研究方案
【作者】 王玉玲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光明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本学期共有学生125名,其中先天愚儿童25名,低年级有12名。先天愚儿童是典型的中、重度智障儿童,这类儿童极易辨认,因为他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国际脸谱”。先天愚儿童由于其智力方面的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如:任性、固执;不愿与人交往,对学习不感兴趣;动作不协调,多动;自言自语,咬手指,打人等等。为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促进先天愚儿童身体、心理正常发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先天愚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我将本学期活动课内容调整为泥塑课,每周两节。力求充分挖掘泥塑在先天愚儿童教育中的综合功能,将泥塑教学与先天愚儿童的行为矫正融会贯通,拓宽教育的实施途径,逐渐提高先天愚儿童的审美创造力和艺术表现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矫正先天愚儿童的不良行为,形成完善的人格,使他们能从真正意义上回归社会。
二、研究依据:
1.积极心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于2000年提出。所谓积极的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主张尽量满足人合理的、正当的需要。依据以上理论,我认为利用泥塑活动,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逐渐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且无耐心,动作不协调,行为迟缓等不良行为。
2、缺陷补偿
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伤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其内部条件是,受损伤机体会产生功能代偿现象;其外部条件是,适当的特殊教育和教学可使残疾儿童获得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对补偿其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3、行为矫正理论
行为矫正是一种应用条件反射原理,社会学习原理和强化原理等学习理论来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有:正强化、负强化、消退等。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学校低年级先天愚智障学生,共12人,年龄6—10岁。
低年级先天愚儿童人数 不良行为类型 自我放纵行为 不服从行为 攻击性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
12 特点 哭闹、撅嘴、尖叫、发脾气、打滚 不与人交往、动作不协调 骂、抓、唾或打人 撞墙、重复动作、咬手指、撕书
学生数 8 5 6 4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泥塑对于多数先天愚儿童来说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安静地制作彩泥作品,这样久而久之能培养学生的持久、耐劳的学习性格,有益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2、通过泥塑活动,让学生动手捏一捏、撮一撮、压一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精细活动能力,提高手的灵敏度,使先天愚儿童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精细活动能力得到培养。
3、泥塑是一项动手动脑全方位的活动,彩泥形状的可塑性使学生只要能拿起彩泥动手捏玩,他的大脑就会运转,学生会不由自主陶醉在自我手工制作中,所以对疏导有不良情绪的学生,使其安心在课堂接受教育有一定作用。
4、通过泥塑活动内容培养先天愚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使先天愚儿童情感得到陶冶,不良行为得到矫正。
五、课题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初期,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活动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原始情况的填写,并针对其中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记实。
2、个案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先天愚儿童的跟踪分析,摸清泥塑课对补偿与矫正其不良行为的效果,及方法上需要如何改进,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六、主要研究策略
1、从活动内容入手,泥塑所能表现的内容广泛,从线条到形状,从动物到植物等等,几乎都能表现;教师可以选择用纯泥制作,也可以和绘画、工具等相结合,使作品更生动,激发先天愚儿童学习兴趣。
2、从活动形式入手,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先天愚儿童主动参与泥塑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
3、创设良好情境
根据活动内容、学生实际,通过言语、实物、照片、图画、小实验、游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
4、即时评价
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七、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1、提交课题研究申请。
2、调查研究学生状况。对低年级先天愚儿童的不良行为、学习状态、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建立实验原始材料。
3、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细则。
实践阶段
1、制定每学年的计划,写出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有效开展泥塑实践应用活动。
3、研究总结,专家进行指导。
总结阶段
1、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2、验收申请。
3、完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案、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实验总结,申请鉴定结题。
八、成果形式
1、通过研究找出泥塑课对补偿与矫正先天愚儿童不良行为缺陷,达到手脑并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补偿与矫正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2、通过泥塑课,提高低年级先天愚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其审美感,矫正其不良行为。教会先天愚儿童与他人合作、交往。
3、课题研究报告;
4、课题研究论文;
5、学生作品展示等。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除了前期已经收集到大量资料外,校图书馆有着大量的藏书,特别是特殊教育专业书籍非常丰富,可以随时查阅;其次,教师都有先进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十分方便地随时上网浏览、收集资料。
2、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热情的鼓励,并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研讨的机会,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们的研究时间有保证,能定时定点,按课题管理的要求,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3、本人一直从事培智学校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儿童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校本学期共有学生125名,其中先天愚儿童25名,低年级有12名。先天愚儿童是典型的中、重度智障儿童,这类儿童极易辨认,因为他们具有极为相似的“国际脸谱”。先天愚儿童由于其智力方面的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如:任性、固执;不愿与人交往,对学习不感兴趣;动作不协调,多动;自言自语,咬手指,打人等等。为矫正这些不良行为,促进先天愚儿童身体、心理正常发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先天愚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我将本学期活动课内容调整为泥塑课,每周两节。力求充分挖掘泥塑在先天愚儿童教育中的综合功能,将泥塑教学与先天愚儿童的行为矫正融会贯通,拓宽教育的实施途径,逐渐提高先天愚儿童的审美创造力和艺术表现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矫正先天愚儿童的不良行为,形成完善的人格,使他们能从真正意义上回归社会。
二、研究依据:
1.积极心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于2000年提出。所谓积极的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主张尽量满足人合理的、正当的需要。依据以上理论,我认为利用泥塑活动,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逐渐克服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且无耐心,动作不协调,行为迟缓等不良行为。
2、缺陷补偿
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伤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其内部条件是,受损伤机体会产生功能代偿现象;其外部条件是,适当的特殊教育和教学可使残疾儿童获得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对补偿其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3、行为矫正理论
行为矫正是一种应用条件反射原理,社会学习原理和强化原理等学习理论来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方法有:正强化、负强化、消退等。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学校低年级先天愚智障学生,共12人,年龄6—10岁。
低年级先天愚儿童人数 不良行为类型 自我放纵行为 不服从行为 攻击性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
12 特点 哭闹、撅嘴、尖叫、发脾气、打滚 不与人交往、动作不协调 骂、抓、唾或打人 撞墙、重复动作、咬手指、撕书
学生数 8 5 6 4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泥塑对于多数先天愚儿童来说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他们可以较长时间安静地制作彩泥作品,这样久而久之能培养学生的持久、耐劳的学习性格,有益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2、通过泥塑活动,让学生动手捏一捏、撮一撮、压一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精细活动能力,提高手的灵敏度,使先天愚儿童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精细活动能力得到培养。
3、泥塑是一项动手动脑全方位的活动,彩泥形状的可塑性使学生只要能拿起彩泥动手捏玩,他的大脑就会运转,学生会不由自主陶醉在自我手工制作中,所以对疏导有不良情绪的学生,使其安心在课堂接受教育有一定作用。
4、通过泥塑活动内容培养先天愚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使先天愚儿童情感得到陶冶,不良行为得到矫正。
五、课题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初期,对实验学生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活动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原始情况的填写,并针对其中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记实。
2、个案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先天愚儿童的跟踪分析,摸清泥塑课对补偿与矫正其不良行为的效果,及方法上需要如何改进,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六、主要研究策略
1、从活动内容入手,泥塑所能表现的内容广泛,从线条到形状,从动物到植物等等,几乎都能表现;教师可以选择用纯泥制作,也可以和绘画、工具等相结合,使作品更生动,激发先天愚儿童学习兴趣。
2、从活动形式入手,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教学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运用多种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先天愚儿童主动参与泥塑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思考能力。
3、创设良好情境
根据活动内容、学生实际,通过言语、实物、照片、图画、小实验、游戏、课件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抱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
4、即时评价
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活动表现等情况及时评价,评价可采取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七、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1、提交课题研究申请。
2、调查研究学生状况。对低年级先天愚儿童的不良行为、学习状态、个性特点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做出分析,建立实验原始材料。
3、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细则。
实践阶段
1、制定每学年的计划,写出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有效开展泥塑实践应用活动。
3、研究总结,专家进行指导。
总结阶段
1、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2、验收申请。
3、完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案、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实验总结,申请鉴定结题。
八、成果形式
1、通过研究找出泥塑课对补偿与矫正先天愚儿童不良行为缺陷,达到手脑并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补偿与矫正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
2、通过泥塑课,提高低年级先天愚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其审美感,矫正其不良行为。教会先天愚儿童与他人合作、交往。
3、课题研究报告;
4、课题研究论文;
5、学生作品展示等。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除了前期已经收集到大量资料外,校图书馆有着大量的藏书,特别是特殊教育专业书籍非常丰富,可以随时查阅;其次,教师都有先进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十分方便地随时上网浏览、收集资料。
2、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领导热情的鼓励,并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研讨的机会,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们的研究时间有保证,能定时定点,按课题管理的要求,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3、本人一直从事培智学校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儿童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